每日經濟新聞 2020-05-14 11:30:51
每經記者 趙成 每經實習記者 趙雨萌 每經編輯 裴健如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在采取停薪、停產、減產等一系列措施試圖縮減經營成本后,日產汽車的頹勢并未立即扭轉。加之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進一步蔓延,日產汽車市場需求量愈發(fā)不足,銷量也跌至歷史冰點。
5月13日,據外媒報道,由于日產汽車銷售進一步承壓,該公司計劃縮減大約3000億日元(約合28億美元)的年度固定成本,并記入重組支出。
此前,日產汽車CEO內田誠曾公開表示,“受疫情影響公司的業(yè)績仍在不斷惡化,日產汽車公司將進一步削減固定支出。”此外,他還稱,今年5月,日產將出臺更為詳細的中期業(yè)務重組計劃。
Datsun品牌將被淘汰
據上述報道稱,3000億日元縮減計劃或是日產汽車將于本月28日公布的“三年計劃”的一部分。據了解,日產汽車將逐步淘汰Datsun品牌,在近期關閉印尼業(yè)務后,日產還會再關閉一條生產線,并通過削減營銷、研發(fā)和其他成本實現下調后的開支目標。
據悉,Datsun品牌誕生于1931年。當時日產汽車生產的每一輛汽車都叫“Datsun”,后來該品牌改名為“Nissan”,Datsun于1986年被徹底淘汰。直到2013年,日產根據其中期事業(yè)計劃“Power 88”重新推出了該品牌,Datsun在印度、印度尼西亞、俄羅斯和南非等市場復興,面向中低端市場。但遺憾的是,在過去的五年里,Datsun銷量一直未達預期,不僅如此,Datsun還一直在造成日產品牌間的內耗。
此外,盡管日產預計剛剛結束的2019財年銷售額將下降12%至10.2萬億日元,但新的中期計劃要求其在三年內實現收入11.5萬億日元,并將固定成本保持在較低水平。不過,新的重組計劃仍需要得到日產汽車董事會的審議,可能會發(fā)生變化,重組費用規(guī)模也仍在最終確定中。
圖片來源:攝圖網
值得注意的是,日產汽車在疫情爆發(fā)前就已經出現明顯的銷量和利潤下滑趨勢。據日產汽車財報顯示,2019年前三季度日產總營收75073億日元,同比下滑12.5%;營業(yè)利潤543億元,同比下滑82.7%;凈利潤同比暴跌87.6%至393億日元。2019年,日產累計銷量為517.6萬輛,同比下降6.2%。
自今年2月以來,受疫情影響,日產汽車位于北美、歐洲的工廠陸續(xù)停產或減產。4月21日,日產還宣布4月27日至5月1日暫停部分日本工廠的生產,僅維持最低水平的基本業(yè)務運營。不僅如此,由于市場需求不足,日產計劃將5月日本本土的汽車產量同比減少78%至約1.34萬輛。
倚重中國市場
隨著日產汽車在全球其他市場遭遇挫折,其中國區(qū)銷量的復蘇或將能成為日產汽車重要的營收增長點。
數據顯示,4月,日產汽車在華零售銷量為12.28萬輛,同比增長1.1%,為2020年的首次增長。這幫助日產奪回了部分市場份額。今年1~4月,日產汽車中國區(qū)累計銷量為32.93萬輛,同比下降29.2%。因2月引起的銷量差距在3月、4月逐步縮小,4月銷量穩(wěn)步提升也預示著日產汽車中國區(qū)業(yè)務逐步回穩(wěn)。
圖片來源:日產汽車官網
事實上,由于戈恩事件動搖了雷諾-日產-三菱的聯盟關系,目前該聯盟正在努力創(chuàng)新一種領導-伙伴式的合作模式,力求每個成員公司將精力集中于各自優(yōu)勢領域,從而使三家公司受益。其中在市場區(qū)域方面,三家成員公司確立了在特定區(qū)域的標桿公司:聯盟在中國市場的標桿公司為日產,在歐洲市場的標桿公司為雷諾,在東南亞市場的標桿公司為三菱。這意味著,中國市場對日產汽車而言變得愈加重要。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資料圖)
日產汽車公司全球高級副總裁、日產中國管理委員會主席、東風汽車有限公司總裁山﨑莊平 (Shohei Yamazaki)表示,“雖然現在新型冠狀病毒已蔓延全球,但中國市場在過去兩個月出現復蘇跡象,日產中國區(qū)乘用車和輕型商用車事業(yè)板塊在3月和4月交出了滿意的答卷。”
與此同時,日產汽車在華合資公司東風汽車有限公司分布于廣州、鄭州、大連、襄陽、十堰、武漢事業(yè)部和下屬工廠以及經銷商已全部復工。
“新近上市的英菲尼迪QX50中期改款車型和啟辰星,以及日產第七代天籟ALTIMA和軒逸系列產品將繼續(xù)推動日產汽車中國區(qū)的業(yè)務增長。”山﨑莊平表示,盡管過去兩個月銷量出現強勁反彈,但日產汽車會繼續(xù)密切關注中國市場發(fā)展,并重點關注市場份額、利潤水平和銷售質量。”
眼下,日產也在考慮精簡在印度、越南和泰國等特定國家的一些研發(fā)工作,壓縮歐洲市場業(yè)務,將戰(zhàn)略重心放在中國、美國和日本三大市場之中。此外,日產計劃為中國市場用戶量身打造個性化車型,并將東風啟辰品牌重新定位,以便與中國本土汽車品牌展開競爭。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