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5-12 11:14:55
每經記者|蘧毛毛 每經編輯|張北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資料圖)
5G手機大家都已不再陌生,但“5G+汽車”將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又會帶給消費者怎樣的驚喜?
近日,華為宣布聯合首批18家車企正式發布成立“5G汽車生態圈”,加速5G技術在汽車產業的商用進程,共同打造消費者感知的5G汽車。
據了解,首批名單包括,一汽集團(一汽紅旗、一汽奔騰、一汽解放)、長安汽車、東風集團(東風乘用車、東風小康)、上汽集團(上汽乘用車、上汽通用五菱)、廣汽集團(廣汽新能源)、北汽集團(北汽新能源)、比亞迪、長城汽車、奇瑞控股、江淮汽車、宇通(客車)、賽力斯、南京依維柯、T3出行等(排名不分先后)。
華為方面表示,未來兩年將是5G汽車爆發關鍵年,通過“5G汽車生態圈”平臺的長期運作、交流互動,共同探索與打磨出真正有價值的5G汽車應用,讓消費者最終能夠享受5G汽車帶來的體驗。
消息一出,資本市場聞風而動。截至5月11日收盤,舜宇光學(02382,HK)、瑞聲科技(02018,HK)多只華為概念股,以及智能網聯、無人駕駛等板塊均有不錯表現。
構建“1+8+N”全場景體驗
據了解,作為智能網聯生態圈的延展,本次5G汽車生態圈建立后,華為希望通過汽車增量部件的優勢、面向消費者“1+8+N”的全場景體驗以及5G網絡解決方案的能力,向生態圈伙伴貢獻更多技術、平臺和創意,更系統地服務好車企開展5G汽車的創新驗證。
所謂“1+8+N”的全場景體驗,1是指手機,8是指車機、音箱、耳機、手表/手環、平板、大屏、PC、AR/VR,N則是泛IoT設備,豐富的產品將為華為搭建一套完善的5G服務生態體系,覆蓋華為全場景生活模式。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劉春山 攝
在“5G汽車生態圈”正式搭建起來之前,華為已經在技術和平臺方面做了諸多準備。據了解,自2019年4月發布全球首款5G車載模組MH5000以來,華為已經向生態圈伙伴與眾多車企提供了5G車載模組MH5000、5G車載終端T-Box平臺等產品和技術,支撐5G汽車以及5G+C-V2X智能網聯的應用創新。
華為“5G汽車生態圈”的成員也沒有空手而來。以北汽新能源為例,據了解北汽新能源正在構建基于5G/6G采集、通信、數據、分析一體化的車-路-云大數據管理中心。ARCFOX與華為、麥格納、戴姆勒、博世等合作伙伴也聯合打造了商業搭載5G技術的IMC(Intelligent Module Criterion)智能模塊標準架構。據一位北汽新能源相關負責人介紹:“基于IMC架構正向開發的ARCFOX α-T率先搭載華為新一代MH5000 5G芯片T-BOX,將滿足新一代5G智能電動汽車的出行體驗。 ”
華為方面認為,5G汽車已經成為汽車產業發展的戰略制高點和創新熱點,消費者能夠感知的全新駕駛體驗、娛樂體驗,以及人、車、家全場景體驗是未來5G汽車的創新重點,是眾多車企和華為共同發力的方向。
目前,華為正在加大進軍汽車業的步伐。經過幾年摸索,華為內部已形成清晰的戰略選擇:華為不造車,聚焦ICT技術,成為面向智能網聯汽車的增量部件供應商,幫助車企“造好”車,造“好車”。
今年4月8日,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和同事一起首次現場演示了華為出行互聯解決方案——HiCar的實機操作畫面。緊接著,4月23日,華為以線上發布會形式發布了HUAWEI HiCharger直流快充模塊,試圖解決充電基礎設施行業痛點問題。
爭奪萬億級市場話語權
5G在汽車行業的應用,讓汽車在智能網聯、自動駕駛等方面有了更多想象空間。
圖片來源:攝圖網
中銀證券認為,5G網絡具有高傳輸速率、低時延高可靠性等特點,是車聯網和自動駕駛的完美搭配。車聯網領域,高傳輸速率使得車內AR/VR、超高清流媒體等業務有望得到應用;智能駕駛領域,低時延高可靠的連接是智能汽車實現L4/5自動駕駛的關鍵。5G技術的持續推進,有望推動車聯網與自動駕駛騰飛。
目前,多家車企都在積極探索5G技術在汽車智能網聯、自動駕駛方向上的應用,5G智能網聯技術也成為不少產品的銷售亮點。以威馬為例,近日,威馬首款純電轎車的量產概念版Maven亮相,其NEDC綜合續航里程達到800km,具備L4級別自動駕駛能力和5G互聯技術。
威馬汽車創始人沈暉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稱:“5G在其他行業應用可能只是體驗稍微好一點,看視頻快一點,下載東西快一點。但對于汽車的自動駕駛技術來說,如果沒有5G技術,那么距離實現L4級就仍有差距。”
據了解,我國正在加快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階段性建設,智能網聯汽車政策體系將愈加完善,支撐整個行業快速發展。5G技術在汽車行業的商業應用,或將成為汽車行業的下一個增長點。麥肯錫研究報告顯示,中國未來很可能成為全球最大的自動駕駛市場,至2030年,自動駕駛相關的新車銷售及出行服務將超過5000億美元。
雖然華為這樣的增量部件供應商不直接參與造車,但是隨著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它們在5G和V2X領域的長期積累有了施展機會。面對萬億級的藍海市場,華為不會只愿意做一個旁觀者。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