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 2020-05-09 09:53:15
圖片來源:攝圖網
席卷全國的新基建浪潮下,充電樁行業又迎來利好。
上海市5月7日發布的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指出,除了建設國內領先的車路協同車聯網和智慧道路外,上海將繼續推進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布局,在3年內新建10萬個電動汽車充電樁,引導公用、專用充電設施接入市級平合,強化對充電設施管理和提高使用效率。
目前,上海全市已建成各類充換電設施近28萬個,下一步將繼續推進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布局,重點推進經營性充電樁和新能源出租車充電示范站建設,提升平臺服務功能,加強充換電設施的互聯互通和一網支付,以期規范市場秩序。
新能源汽車充電樁供需不平衡的現狀,已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截至2020年3月底,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392萬輛,連續兩年銷量超過100萬輛,其中純電動汽車保有量320萬輛,占新能源汽車總量的81.6%。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3月,全國充電基礎設施累計數量同比增加37.6%至126.7萬臺,其中公共充電樁54.2萬臺,31.52%的私家電動車未配備私人充電樁。
按照這一數字推算,目前車樁比僅為2.53:1,充電樁市場需求巨大。一方面,里程焦慮成為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最大顧慮;另一方面,充電便利性還遠不能滿足用戶需求。
眾多玩家涌入充電樁市場背后,不僅是巨大藍海的吸引,還有節能減排的“KPI”在驅動。2020年4月9日,相關部門宣布將繼續加大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預計2020年完成投資100億,新增公共充電樁20萬個。
為推動城市交通電動化和清潔化,上海市此前公布的2020年節能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重點工作規劃顯示,該市一是計劃完善充電設施建設布局,新增10-15個出租車充電示范站點建設,二是通過鼓勵充電設施互聯互通和自用、專用充電樁分時共享等措施,破解充電樁進小區難及電動出租車充電難等問題。
為突破充電樁數量不足的瓶頸,各大充電樁運營商和地方政府紛紛發力。
國家電網今年計劃投資27億元新增7.8萬個充電樁,新增規模為去年的10倍。南方電網未來4年將以投資或并購方式投入251億元,建成大規模集中充電站150座、充電樁38萬個,為現有數量的10倍以上。廣東、江蘇、北京等地方政府也先后宣布將新建充電樁。
不過,大規模新建充電樁的區域,往往是此前公共充電樁區域最為集中的區域。截至2020年3月,江蘇、廣東、北京、上海、山東、浙江、安徽、河北、湖北、福建等省份,擁有全國公共充電樁總數的74%。相比之下,青海省會西寧全年新增充電樁數量不超過100個。
此外,全國充電運營企業達到規模運營的有24家,其中運營充電樁數量超過1萬個的有特來電、星星充電、國家電網、云快充等8家,占據充電樁總量的近90%。
新能源汽車行業高速發展,而充電樁配套尚顯不足。但一味增加充電樁數量,能提高電動汽車的使用效率、解決人們的出行焦慮嗎?
除了充電樁數量不足,電動車車主的“充電難”問題還表現在以下方面:一是部分已建成的充電樁地理位置分布不均衡不匹配,在部分地區出現使用效率過低或者多高,造成了“有車無樁”及“有樁無車”現象;二是充電樁建成后基礎維護缺位,造成部分充電樁形同虛設,導致資源浪費。
在地區層面,受各地充電設施政策與建設質量標準不同影響,加之運營方式跟不上建設節奏,充電樁存在整體利用率低、智能化運營落后等現象。居民充電樁安裝難、專用充電樁配套難、與電網互動協同難、公共充電樁體驗差已經成為了限制行業突破的瓶頸。
清華四川能源互聯網研究院特聘研究員李立理此前在接受中國能源報采訪時表示,充電設施建設下一步應針對不同領域痛點對癥下藥,“要高度重視充電樁局部過?,F象,避免過度超前布局帶來的投資閑置,以及技術進步造成的無效投資問題”。
這意味著,合理分配蛋糕,或許比單純把蛋糕做大更重要。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