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4-24 16:51:28
每經記者|于垚峰 每經編輯|盧九安
圖片來源:攝圖網
4月23日晚間,贛鋒鋰業(002460,SZ)發布2019年度財報,公司2019年實現營業總收入53.42億,同比增長6.75%;實現歸母凈利潤3.58億,同比下降73.3%,這已經是公司連續兩年凈利潤下滑。
業績下降的背后,是鋰產品價格的連續下跌。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國內電池級碳酸鋰的價格從16萬元/噸下跌至每噸約5萬多元,電池級氫氧化鋰的價格幾乎是同樣的走勢。
除了產品價格大幅下跌拖累公司業績外,贛鋒鋰業投資的固態鋰電池項目也未能實現當初設定的目標,仍然處于在建狀態。
此前,贛鋒鋰業還發布了2020年一季度業績預報,公司預計實現凈利潤700萬~1000萬元,同比下降了96%~97%。
4月24日下午,贛鋒鋰業董事長李良彬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關于公司業績下滑的問題,不方便對外接受采訪。
2019年,贛鋒鋰業實現營業收入53.42億元,同比增長6.75%,公司實現連續兩年營收增長;2019年實現歸母凈利潤3.58億元,同比下降73.3%,下降的幅度較上一年有所擴大。
業績同比大幅下滑主要為鋰鹽價格同比下行,2019 年國內碳酸鋰價格均價約6.9 萬元/噸,同比下滑41%,氫氧化鋰均價8.2 萬元/噸,同比下跌40%;2019 年綜合毛利率23.5%,同比下滑12.6個百分點。
公告表示,公司總資產由2018年的135.21億元增加至2019年的142.13億元,增長率為5.1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由2018年的79.24億元增加至2019年的83.55億元, 增長率為5.44%。
報告期末,公司在全球范圍內擁有9個生產基地。為滿足鋰產品快速增長的市場需求,公司通過現有生產線技術改造及新建生產線來進一步擴充產能。公司的產能擴充將有助于擴大全球市場份額,滿足客戶對公司產品不斷增長的需求。
贛鋒鋰業表示,公司是專業從事鋰電新材料系列產品研發、生產及銷售的國際知名企業,是中國深加工鋰產品行業的領先企業,是全球最大的金屬鋰生產供應商。近年來,贛鋒鋰業積極布局鋰電產業鏈,目前正逐步發展為上游掌控鋰礦資源、中游做大鋰鹽產業規模、下游進軍鋰電池及鋰電池回收領域的全產業鏈布局的企業。
國金證券認為,贛鋒鋰業在加大對資源布局,未來成本料將進一步下降。公司全資子公司荷蘭贛鋒將進一步增持Minera Exar 股權比例至51%,實現對Cauchari-Olaroz 鹽湖項目的控股。Cauchari鋰資源儲量支持年產4萬噸電池級碳酸鋰并持續40年,而成本僅為3567$/t。項目擬于2021 年年初投產,公司碳酸鋰毛利率或將大幅提升。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贛鋒鋰業在發布2019年度報告的同時,發布了關于全資子公司浙江鋒鋰固態鋰電池技術研發和產業化項目第三期業績考核完成情況的公告。
公告表示,經公司董事會核查,公司全資子公司浙江鋒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浙江鋒鋰”)固態鋰電池技術研發和產業化項目(以下簡稱“固態鋰電池項目”)未能如期完成第三期業績考核指標,公司不予兌現本項目第三期考核獎勵。
根據對浙江鋒鋰的考核規定,截至2019年12月31日,浙江鋒鋰應完成第一代固態鋰電池銷售額超過3億元人民幣,扣除固定資產折舊和研發費用后子公司實現盈虧平衡;第二代固態鋰電池技術指標達到:能量密度不低于300Wh/kg;綜合性能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初步完成第三代固態鋰電池的可行性預研工作。
截至考核期,浙江鋒鋰未能完成上述目標,年報顯示浙江鋒鋰仍為在建狀態。
在2017年12月5日,贛鋒鋰業發布公告稱公司擬設立全資子公司浙江鋒鋰,以自有資金不超過2.5億元投資建設第一代固態鋰電池研發中試生產線。據公告,該項目建設期2年,將建設一條年產億瓦時級的第一代固態鋰電池研發中試生產線,開展第一代產品在新能源汽車用戶的推廣和市場投放。
2018年上半年,贛鋒鋰業引進了科技部新能源全固態鋰離子儲能電池負責人許曉等專家,設計研發固態鋰電池生產線。
2018年7月,贛鋒鋰業表示,公司審議通過了《關于兌現全資子公司浙江鋒鋰固態鋰電池研發中試線項目第一期考核與獎勵方案的議案》,經核查,公司全資子公司浙江鋒鋰如期完成了第一代固態鋰電池研發中試線項目的第一期業績考核指標,公司同意兌現本項目第一期獎勵。
經過1年半時間的籌備,2019年3月,贛鋒鋰業固態電池產線建設項目裝修及機電安裝工程正式開工,贛鋒鋰業的固態電池布局才真正從研發開始落地。
彼時,贛鋒鋰業董事長李良彬在開工儀式上表示:“近年來,公司在鋰離子電池研發、生產和回收利用方面進行了新的布局,此次建設固態鋰電池中試生產線是公司在鋰電行業全產業鏈中的重要戰略規劃,也是公司鋰電業務的一次跨越性前進。固態鋰電池中試生產線的建設任務一定能夠按質按期完成,投入運營。”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