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未來商業人物

每經網首頁 > 未來商業人物 > 正文

G7首席財務官張杰龍:生產領域物流市場遠大于消費領域 但不會誕生順豐、京東物流這樣的大公司

每日經濟新聞 2020-04-07 15:43:15

在消費領域,京東、順豐、通達系會變得越來越大,其他企業或許機會有限;而在生產資料領域,也不會出現水泥運輸的京東、煤炭運輸的順豐、或者是鋼材運輸的“通達”,因為基礎設施的完善——結算的基礎設施的完善、裝備的基礎設施的完善,會讓每一個貨主有能力自己組織運力。

每經記者 趙雯琪    每經編輯 王麗娜

作為國民經濟的“晴雨表”,物流在過去兩個月的特殊時期成為不少人關注的焦點,對于很多行業的人來說,疫情期間的物流復工數據,一定程度上成為其判斷社會整體生產恢復情況的風向標。

以物聯網貨運服務平臺G7為例,疫情期間,通過對覆蓋超百萬臺貨運車輛及490個大型公共物流園區的物聯網大數據動態分析,G7對外發布每日物流行業復工情況,幫助車隊實時監控車輛運營情況的同時,亦能為政府提供實時數據作為決策參考,體現出物流作為基礎設施的重要性。

可以看到,除了傳統的包裹運輸之外,物流平臺的實時大數據分析和物流公司自動化裝備的集體亮相也成為特有的新“抗疫”景觀,這背后也折射出物流領域數字化、信息化的新趨勢。


G7首席財務官張杰龍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在4月3日由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2020未來商業戰疫行動”第四期線上沙龍上,G7首席財務官張杰龍首次對外揭秘G7提供的物流復工大數據背后的故事,并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獨家專訪。而更為重要的是,作為一個湖北人,張杰龍對于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有著更加獨特的感觸和看法。

在當下的“新基建”背景下,張杰龍表示,物流將成為新的基礎設施在社會體系中發揮更大的作用,與此同時,除了與消費相關的領域之外,整個物流領域還有很多沒有開墾的處女地,比如說水泥、煤炭、礦石等原材料的運輸,這些市場是遠大于消費物流市場。

不過,對于物流領域的發展趨勢,張杰龍預測道,在消費領域,京東、順豐、通達系會變得越來越大,其他企業或許機會有限;而在生產資料領域,也不會出現水泥運輸的京東、煤炭運輸的順豐、或者是鋼材運輸的“通達”,因為基礎設施的完善——結算的基礎設施的完善、裝備的基礎設施的完善,會讓每一個貨主有能力自己組織運力。

疫情凸顯物流體系作為基礎設施的重要性

突如其來的疫情似乎打亂了所有人的計劃,而對于湖北人張杰龍來說,則顯得更為獨特。疫情期間,由于與家人分居兩地,張杰龍更深地體會到醫療體系、物流體系、以及媒體作為基礎設施的重要性。

“什么是基礎設施呢?我覺得簡單說,其實是少部分人建設好,但是所有人都受益。”他表示。

張杰龍解釋道,過去從來沒有人會擔心中國的口罩產能是多少,中國的呼吸機產能是多少,從來也不會有人關注這個城市有多少ICU的病床。但是在這個特別的時候,大家意識到基礎醫療體系作為國家基礎設施的重要性;媒體作為疫情期間更新最新狀態和消息的裝備,也體現出其重要性和不可或缺性。

對于物流體系作為基礎設施的重要性,張杰龍以這段時間G7所做的事情舉例稱,中金公司從2月初開始,一直引用G7提供的數據判斷整個物流行業的復工狀態,進一步推導整個中國經濟恢復的狀況。

“2月3日,G7大數據平臺顯示,全國重卡物流利用率僅恢復到旺季的14.8%,園區僅僅有旺季的2.3%,那段時間我們是相當焦慮的,過去幾年在春節之后物流和園區水平馬上就恢復了,過完春節大家馬上開開心心地上班、工作,這個春節我們看到的是非常讓人焦心的狀況。直到2月底,這個數字恢復得還相當低。”張杰龍表示。

到3月底,G7大數據平臺顯示,全國除去湖北,物流水平幾乎恢復到了80%以上。“所以最近大家覺得稍微好一些,買東西也快一點。我一個非常深的感觸是,物流行業作為國家基礎設施在這里面的重要性。”張杰龍表示。

與此同時,張杰龍認為,原來大家的生活習慣包括行業里一些做法,其實是有機會做深刻、長遠的變化。而在物流行業里也有很多事情發生了深刻的改變。

“疫情期間,物流領域各個環節更依賴無接觸的交易方式,事實上我們一直以來就用無人接觸的方式給我們的客戶提供加油、加氣的服務,現在有很多物流運輸的過程是全程無人的。我認為這次疫情會讓物流全程無接觸的進程變得更快,加速成為行業主流的業態。”張杰龍表示。

全鏈條生產要素數字化就是物流產業的新基建

可以看出,疫情推動了全社會數字化、信息化進程加速發展,也凸顯出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性。而在“新基建”背景下,關于“新基建”帶給物流公司機遇和挑戰也成為當下熱門話題。

在張杰龍看來,“新基建”并不是一個新鮮事,早在國開國際的工作經歷中,張杰龍就負責基礎設施的投資。

而具體到物流領域的基礎設施,張杰龍將其概括為兩類,一類是結算交易的線上化,另外一類是裝備的智能化和網聯化。

“零售、生鮮、電商,支持這些領域快速成長的原因是什么?一個是支付的基礎設施,另一個是物流的基礎設施。再往下面其實是每一條路,是每一個倉庫和每一臺車。”他表示。

據張杰龍介紹,G7現在正在做的事情,就是和普洛斯、騰訊等一起,把每一個物流園區信息化。“我們從十年前就開始一臺一臺地連接中國的重卡,到現在有一百多萬臺,實現傳統商用車基礎設施數字化。”他表示。

在供給側,在物流運輸發生的環節,整個交易的線上化同樣也是重要的基礎設施。據張杰龍透露,在重卡、干線運輸環節,每年有5萬億的交易發生,事實上,這個規模大概是中國零售交易額的一半,是相當大的規模交易,這些交易還非常多地停留在線下階段。

對客戶來說,張杰龍表示,G7提供的產品是非常具像化的產品,就是“一張卡+一臺車”。下面是一個大的基于物聯網的平臺,上面是三千萬司機手上持有的卡,還有七百萬的重型卡車。

正如張杰龍所言,自成立至今的10年里,G7正在逐步實現整個公路物流全鏈條的生產要素數字化,無論是大型物流企業,還是中小型車隊或個體司機,G7的產品及服務可以滿足每一個物流組織和個人,近乎全部的工作場景需求。而在張杰龍看來,這就是物流產業的新基建,即物流行業的數字化基礎設施。

官方數據顯示,如今,G7已向超過500家中國最大的貨主與物流公司、7000多家成長型車隊以及140萬以上司機,提供覆蓋網絡貨運、安全保險、智能裝備和車隊管理的全鏈條一體化智能服務,并連接保險、能源、金融、裝備等生態伙伴,發揮協同效應。

值得一提的是,在物流領域的“新基建”中,無人駕駛將成為一個重要舞臺,而張杰龍也進一步透露了G7投資的自動駕駛公司贏徹科技的最新動態。據張杰龍表示,目前贏徹科技在全站式自動駕駛的算法上有較大突破,而在疫情之前,已經交付300臺L1級別的車。

“在干線運輸上,未來我們會管理上萬臺、幾萬臺,甚至十萬臺、幾十萬臺的自動駕駛卡車,這些車在路上跑,我們的這些客戶包括車隊和司機,每跑一公里,他們就付一公里的錢,每跑一天就付一天的錢,這就是未來物流行業基礎設施的樣子。”他表示。

生產物流領域亟待開發 但不會誕生大型公司

可以看出,無論是疫情的催化,還是“新基建”,以及新消費習慣帶來的商業供應鏈新趨勢,在推動物流領域向數字化、信息化深度發展的同時,也為物流領域帶來了新的發展機會。

而對于未來,張杰龍則提出了兩個比較清楚的判斷。“首先,過去大家一直將物流視作與消費相關的領域,而對于整個物流領域來說,還有很多沒有開墾的處女地,比如水泥、煤炭、礦石、鋼材的運輸,還有其他的各種原材料的運輸,這個市場是遠大于消費物流市場,即生產資料領域的物流市場。”他表示。

在張杰龍看來,這一市場不僅遠大于消費領域的市場,而且數字化的程度也遠遠落后于京東在消費領域做到的事情。因此,接下來在這個領域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不過張杰龍也表示,未來在物流行業里面,尤其是在生產資料領域,不會出現類似京東這樣的大公司了。在消費領域,京東,順豐,通達系會變得越來越大,其他人沒有機會。

而在生產資料的領域,也不會出現水泥運輸的京東、煤炭運輸的順豐、或者是鋼材運輸的通達。因為基礎設施的完善——結算的基礎設施的完善、裝備的基礎設施的完善,會讓每一個貨主有能力自己組織運力。

“其實過去京東、韻達、順豐,通過非常高效的組織方式,不管是直營、加盟、倉配,還是快遞模式,他們做的是組織上的管理創新,在新的生產資料領域已經不需要了。每個貨主的物流組織都會是特別棒的物流公司,未來不會再出現大的物流公司,這是我的判斷。”張杰龍表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G7 張杰龍 物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