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12-01 17:13:00
2019年12月2日,每日經濟新聞美好商業研究中心發布了《食品飲料行業上市公司TOP30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提出“更多市值,更多社會責任”。
每經記者 凌建平 每經編輯 成錦鴻
企業社會責任作為一個關鍵詞已經被談論多年,CSR、ESG這些詞也已經耳熟能詳,但是,中國企業中,真正有自己的企業社會責任長期規劃的卻不多。究其原因,第一是企業沒有量化的標準和方法,不知道要做什么;第二是沒有迫切性,做不做完全出于公司一把手的責任感或者上級的要求。寫這份報告的初心,就是我們試圖用美好商業的研究力量幫助企業解決這兩個問題。
首先,在方法論上,我們和國內著名的企業社會責任企業咨詢機構商道縱橫合作,用其開發的MQI指標體系為基礎(這個指標體系剛剛獲得了聯合國國際會計準則榮譽2019(ISAR Honours 2019)對目標企業進行量化評分。然后,我們又引進了微博投票、行業專家投票、營銷專家投票和美好商業評估等多個獨立數據指標,通過多維度的指標體系,對目標企業進行全方位的投票,并將主觀投票數據轉換成客觀數字。這里要特別強調的是,每日經濟新聞現在是微博財經媒體中國第一大V,截至2019年11月24日,其微博粉絲已達到4153萬,所以微博投票可以較好地反應出大眾對于一個企業的口碑,數據有較高的典型性。
第二,責任投資的迫切性正在緊逼,尤其是對于上市公司來說。一方面,有關方面一直在推動企業社會責任的工作,現在大多數上市公司的年報中已經有這部分內容;另一方面,隨著MSCI加強對中國股市的投資,ESG投資正成為一種理念,企業沒有社會責任信息,國際投資者不會買企業的股票。
在標的上,這次我們選擇了食品飲料行業市值靠前的30家企業,原因也有兩點。第一是民以食為天,中國人對“吃”有特別的感情;第二是食品飲料行業最近兩年來一直處于比較好的發展狀態。整個食品飲料行業的市值越來越高,所以我們提出了“更多市值,更多社會責任”的口號。從這次的數據分析看,食品飲料行業的這些企業社會責任的透明度不高,今后的工作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這是我們第一次對一個行業的企業進行多因素指標數據調查和分析,一定有一些不足的地方,歡迎大家提出改進的意見,我們也將繼續選擇重點行業進行研究和披露。
識別二維碼,查看完整報告
(圖片來源:每經原創)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