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10-25 11:43:17
廣東省肺癌研究所名譽所長吳一龍表示,衡量腫瘤治療措施最關鍵的問題是看它能不能讓患者長期生存下去。免疫治療已經部分實現了這個目標。晚期的肺癌病人,如果沒有進行靶向治療,沒有免疫治療,在過去很難獲得長期生存?,F在單純的免疫治療,可以使肺癌病人的5年生存率達到15%~20%。
每經記者|劉晨光 每經編輯|張海妮
吳一龍闡述免疫療法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免疫類藥物是近幾年醫(yī)學界的研發(fā)重點,資本、藥企也競相進入這個領域,PD-1單抗系列更是成為抗癌的明星藥。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PD-1單抗領域,國內已經有多個品種先后入局,帕博利珠單抗(pembrolizumab)已經獲批三個適應癥,處于相對領先位置。其最近獲批的適應癥為一線單藥治療PD-L1表達陽性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實現了國內NSCLC患者一線治療從聯合用藥到單藥治療的跨越。
10月24日,廣東省肺癌研究所名譽所長吳一龍對包括《每日經濟新聞》在內的媒體表示,免疫治療被喻為臨床腫瘤學近5年來的重大變革,通過檢測患者PD-L1表達是否呈陽性,從而判斷是否適合用免疫單藥來治療局部晚期或轉移性NSCLC一線,是“精準”概念的具體體現。
免疫治療作為治療癌癥的新手段,近年來受到醫(yī)學界的廣泛推崇。
吳一龍表示,衡量腫瘤治療措施最關鍵的問題是看它能不能讓患者長期生存下去。免疫治療已經部分實現了這個目標。晚期的肺癌病人,如果沒有進行靶向治療,沒有免疫治療,在過去很難獲得長期生存?,F在單純的免疫治療,可以使肺癌病人的5年生存率達到15%~20%。
另一方面,相比于化療,免疫治療的毒副作用較小。吳一龍認為,免疫治療毒副作用完全不同于過去的化療,它有非常獨特的效用,而且這些是病人完全接受得了的治療,所以具有很好的耐受性。
此外,吳一龍表示,免疫治療問世之后讓部分患者可以獲得更多的治療方案,甚至可以選擇“去化療”的治療,從而可以盡量避免化療所帶來的痛苦。
在吳一龍看來,免疫治療不單純是能在晚期的病人里看到效果,對于早期、中期病人,免疫治療也發(fā)揮了非常大的作用。他表示,在早期的病人中,跟手術結合能看到非常可喜的現象,這些都是免疫治療帶來的對于整個治療的變化。
不過吳一龍強調,雖然免疫藥物具有廣譜抗癌性,但并不能一概而論,具體適應癥一定要具體分析。“臨床試驗臨床研究發(fā)現,這個(免疫)藥物在肺癌成功了,胃癌不一定成功,有在胃癌成功的,不一定在肺癌成功,這是非常大的不同。”吳一龍進一步闡述,免疫治療一般是靜脈給藥且又是大分子抗體,結構非常復雜,如果其中有一部分的形狀出現變化,它的功效就可能發(fā)生變化。
眾所周知,由于PD-1單抗對治療癌癥的多種優(yōu)勢,國內有很多藥企積極布局,未來市場將呈現出較強的競爭格局。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從目前來看獲批的適應癥主要包含黑色素瘤、霍奇金淋巴瘤、NSCLC及頭頸部鱗癌等多個癌癥病種。
在眾多品種的競爭中,一線NSCLC領域,目前帕博利珠單抗處于相對領先位置。10月24日默沙東宣布,中國國家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NMPA)已經批準帕博利珠單抗適用于由NMPA批準的檢測評估為PD-L1腫瘤比例分數(TPS)≥1%的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基因突變陰性和間變性淋巴瘤激酶(ALK)陰性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NSCLC一線單藥治療,并已收到NMPA紙質批件。這也是我國首個獲批可以單獨進行肺癌一線治療的免疫藥物。
事實上,早在今年3月份,帕博利珠單抗就獲批一個適應癥,主要為聯合培美曲塞、順鉑一線治療EGFR和ALK陰性的轉移性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NSCLC)。
吳一龍表示,3月份帕博利珠單抗獲批的適應癥,是跟化療聯合,不用做檢測,只要想用免疫治療就可以把化療跟免疫治療聯合起來使用。現在是想要更為“精準”,整個學術界,特別是未來追求免化療的時代。吳一龍表示,KEYNOTE-042(新批適應癥的III期臨床試驗)研究的參與者是來自全球的1000多個病人,他們證實了:在PD-L1高表達(≥50%)的病人,可以免化療用單藥治療,即用一個藥的效果已經等同于這個藥加上化療。
默沙東中國研發(fā)中心總經理李正卿表示:“對于不推薦接受聯合治療的患者,帕博利珠單抗單藥作為一種全新的治療選擇,或將為相應適應癥范圍內的患者帶來生存獲益。”
吳一龍?zhí)寡?,對于晚期肺癌病人,醫(yī)生要做的工作是先進行分類,主要分成兩大類:一類的病人可以檢測到具體的基因突變,這類病人最好是用靶向治療(靶向藥);另一類檢測不到基因的,最好是進行免疫治療。
吳一龍進一步介紹稱,根據帕博利珠單抗批準的最新適應癥,主要對接受免疫治療的人群細分成三類:第一類人群為PD-L1表達大于等于50%,這一類是表達最強烈的部分;第二類人群是PD-L1表達介于1%~49%之間;還有一類人群是基本不表達。他坦言,PD-L1表達在1%~49%的病人,一個藥的效果已經超過化療,這時候加上化療的話,效果會更好。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