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8-12 16:48:53
每經記者|秦風 每經編輯|師安鵬
▲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城市競爭,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這句話放在資本市場上,同樣貼切。
首戰科創板,陜西以2家企業上榜的成績,成為中西部唯一亮點。較之過去多年間上市公司數量上的舉步維艱,算是不小的突破。
與在主板上市相比,科創板降低了財務指標要求。
不過形勢依舊嚴峻。
在首批25家科創板企業之后,匯聚了百余家企業排隊的第二輪競爭,才真正是“刺刀見紅”,北上廣依舊遙遙領先,占據大頭。
而陜企此番只有一家排隊——欲借科創板突圍,一解資本市場困局,陜西壓力仍然不小。對此,官方層面作何考慮,后續又將如何破局?
“市場是由企業、中介機構和投資者共同塑造的,有什么樣的企業、什么樣的中介機構、什么樣的投資者,才有什么樣的市場,而不是反過來。”
今年3月13日,陜西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省科技廳、陜西證監局聯合上交所,在西安舉辦了一場特殊的對接會。期間,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局長蘇虎超闡述自己對于資本市場的理解。
會議全稱,應該叫作“科創板政策形勢解讀會暨重點企業上市服務對接會”。其于西安乃至陜西而言,過去很多年間幾乎是沒有過的,無論是會議內容,還是參會主體。
省地方金融監管局一工作人員告訴粉巷君(:nbdfxcj):“有省直和各地科技、金融等部門的負責人,有證券公司、中介機構以及重點上市后備企業的負責人,800多人的規模。”
▲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王朋 制圖
會議內容專注于資本市場領域,對資本意識相對薄弱的陜西而言,確實罕見。
即使放眼全國,亦不多聞——3月1日,證監會與上交所正式發布關于科創板的相關細則。12天后,陜西就率先舉辦了這場政策解讀會。
據悉,上交所參與政策制定的人士,還有投資券商以及會計事務所人士,彼時均現身會場,對科創板有關規則和制度詳細解讀,同時圍繞企業赴科創板上市輔導保薦、財務顧問、法律問題規范等內容,進行了專題培訓。
對參會企業而言,既可第一時間更為直觀地知曉政策背后的“福利”,也可有的放矢,及時根據政策導向進行相應的經營調整……
這或可一窺4個月之后,在首批登陸科創板的25家企業中,為何陜西可占據其中兩個席位(詳見《一天之內,陜西誕生10位身價過億的大佬!》)。
就中西部省市地區而言,陜西過會的兩家企業,成績亮眼。特別是在過去多年間每年登陸A股市場寥寥無幾的尷尬處境面前,此番表現可謂突破。
但后續壓力不容忽視。
上交所信息披露顯示,截至8月8日,除了首批已上市的25家企業之外,還有121家排隊企業(不含終止企業,同時3家已注冊生效)。
科創板的第二輪,不少省市發力明顯——
第一梯隊的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廣東這幾個省市,分別為23家、16家、19家、11家、21家;
此前并未出現科創板企業的省市,亦在奮力追趕,諸如四川3家、湖北4家;
陜西僅有一家企業(三達膜環境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從數量來看并不占優。
▲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王朋 制圖
“從社會融資結構來看,資本市場是我省的突出短板,上市公司的數量和質量都有待提高,特別是上市后備資源嚴重不足。”在蘇虎超看來,陜西在資本市場的劣勢比較明顯。
此外,“小富即安”的主觀意識,也是上市公司少的一個主要原因。
“我們現在就比較苦惱,發現一家企業很好,但是跟企業一聊天,發現對方上市意愿不強。”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的這位負責人給粉巷君“訴苦”。
此外,一些公司的實控人思想包袱比較重,“怕股改,擔心失去控股權”、“怕補稅、只圖眼前短期利益”……
即便在陜西坊間,關于上市公司質、量提升的話題,亦有反對的聲音。
用上述負責人的話說,東部沿海一些地區是“企業爭著要上市,提出問題讓相關部門解決”,陜西則是“相關部門給企業不斷說你上市吧上市吧”。
科創板只是一個縮影,梳理陜西近十年上市公司數量的變化,其中有幾年增數甚至為0……
如此情形,既與陜西省經濟總量不相匹配,更與高質量發展要求不相適應。
作為衡量一個地區經濟發展質量、活躍開放程度、市場化水平的重要綜合指標,上市公司的重要性已然得到了驗證。
特別是更加傾向于硬科技的科創板,直接體現著一個地區高科技發展質量、產業化水平和創新能力。
粉巷君掌握的一組數據顯示:2018年,科技部推薦公示的高新技術企業,陜西為1553家,總量居全國前列。
如果用科創板的上市要求來衡量,其中有相當一部分企業已基本滿足條件。
用省地方金融監管局上述負責人的話來說:“我省科教基礎雄厚,高科技產業優勢明顯,有一大批優質高科技企業待發掘、待培育、待上市。”
西部超導與鉑力特成功登陸科創板,就是很好的例子。
科創板第二戰,目前陜西只有一家排隊企業。但要從高新技術企業的儲備來看,如何去發掘和培育,促進上市,才是決勝要點。
事實上,陜西已經刀刃向內,在諸多方面做著努力。
像陜西省地方金融監管局,除了上述提及的對接會,還有組織企業走進上交所,對企業進行實地調研,給企業灌輸資本市場意識……
在這位負責人看來,政府扮演著隨時都在的“空氣”和“傳話筒”:“力爭從企業股改、規范、申報、上市全鏈條,從引進VC、PE、戰略投資者,建立政府引導基金,實施獎補,提供全面政務服務,同時不斷完善企業上市的營商環境。”
陜西要在科創板第二戰中有所建樹,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