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7-11 19:16:53
中信網絡客服人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證實,中信網絡已獲工信部下發的第一類基礎電信業務牌照,擁有互聯網數據傳送業務經營資質。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獲牌后,中信網絡能夠在光纖骨干網“奔騰網”基礎上開拓業務,結合智慧城市、智慧社區發展。
每經記者|劉春山 每經實習生 朱月萌 每經編輯|梁梟
7月10日,中信網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信網絡)客服人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證實,中信網絡已獲工信部下發的第一類基礎電信業務牌照,擁有互聯網數據傳送業務經營資質。這意味著,中信網絡將與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廣電并肩,五大基礎電信運營商格局形成。
“中國廣電明修5G棧道,中信網絡暗度5G陳倉。”對于中信網絡獲得上述牌照,一位運營商人士這樣向記者評價道。融合網總編吳純勇則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獲牌后,中信網絡能夠在光纖骨干網“奔騰網”基礎上開拓券商、銀行等場景中的專線、專網業務,未來或可結合智慧城市、智慧社區發展。
一年之前,上市公司鵬博士(600804,SH)競標中信網絡股權失敗曾在業內引發熱議。當時,北京應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應通)以78億元高價拿下中信網絡49%股權。據了解,北京應通亦擁有固定網國內數據傳送業務和國內互聯網虛擬專用網業務經營資質。不過,吳純勇認為,二者在資本層面的合作只是基礎,優勢在于牌照資源的打通和應用,最核心的問題則是牌照如何“變現”。
工商資料顯示,中信網絡成立于2000年3月17日,注冊資本達44.8億元,成立之初是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信集團)的全資子公司。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此次獲牌前,中信網絡擁有《電信業務分類標準(2015年版)》中所規定的第二類基礎電信業務牌照和第二類增值電信業務牌照,可進行網絡元素出租、出售業務,衛星轉發器出租、出售業務,國內甚小口徑終端地球站(VSAT)通信業務和因特網接入服務。
中信網絡官網信息顯示,其所依托的光纖骨干網“奔騰網”全長3.2萬公里,帶寬容量可達3.2T,能夠為語音、數據、視頻等多種業務提供高穩定性的、安全的傳輸服務。
對基礎電信業務較為熟悉的融合網總編吳純勇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道,第一類基礎電信業務牌照到手后,中信網絡能夠在光纖骨干網“奔騰網”基礎上開拓券商、銀行等場景中的專線、專網業務,未來或可結合智慧城市、智慧社區發展。
獲牌后,中信網絡將成為繼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中國廣電之后的第五大中國基礎電信運營商。中國交通通信信息中心雖也是基礎電信運營商,其業務僅限于交通領域。
在基礎電信運營商中,中國廣電的業務集中于有線電視網絡整合,中國交通通信信息中心聚焦于建設綜合交通信息網絡,三大運營商則常年切分基礎電信業務C端普通用戶市場。中信網絡此次獲牌,意味著其可通過組建“奔騰網”一類的互聯網骨干網和城域網拓展寬帶互聯網業務,或將搶占三大運營商市場。
對于中信網絡在寬帶業務方面的發展前景,吳純勇認為,中信網絡骨干網布局全國,如果運用好這張牌照,在瞄準高性價比業務和中低端價格寬帶服務的前提下,中信網絡的加入可能會改變一線城市寫字樓帶寬昂貴等現象,惠及C端用戶。
此前曾有相關媒體報道,中信網絡光纖骨干網“奔騰網”面臨設備老化、維護成本高等問題。吳純勇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這種情況是存在,并表示“奔騰網”建設初期的用戶需求和現如今是完全不同的。“比如原來租給客戶的帶寬,視頻要求只有標清,需要的帶寬資源不是特別大。現在客戶要求(視頻)高清或者達到4K、8K,對基礎設施肯定會有新要求。”
至于未來“奔騰網”能否在新牌照資源支持下流暢運行,吳純勇則認為,這還要看中信網絡是否愿意投資改造、更新設備或與第三方合作開拓市場。
事實上,作為中信集團下屬的子公司,中信網絡49%的股權已于2018年2月被母公司通過競拍方式掛牌轉讓給北京應通。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公開資料發現,以78億元拿下股權競拍的北京應通擁有固定網國內數據傳送業務和國內互聯網虛擬專用網業務經營資質,兩類業務分別覆蓋以東部為主的全國12個和20個省及直轄市。
如今,中信網絡新獲第一類基礎電信業務牌照,與北京應通牌照資源形成相對互補,二者的合作前景如何呢?對此,吳純勇認為,二者在資本層面的合作是基礎,牌照資源的打通和應用是優勢,最核心的問題則是牌照“變現”:“無論申請哪種牌照,最重要的是通過牌照推出不同的業務實現變現,形成穩定的現金流。”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