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02 17:27:18
2019年是中國5G商用元年。6月6日,工信部正式發放5G商用牌照,這標志著中國率先開啟了第五代移動通信時代。6月28日,由金融界主辦的“擁抱 5G 網聚未來”——金融界2019夏季達沃斯之夜暨智享+科技高峰論壇在北京隆重召開,業界、學界大咖齊聚一堂,眾智激蕩,共同探討“5G時代的機遇和挑戰”。
論壇現場
金融界董事長兼CEO趙志偉代表主辦方致辭。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李毅中、中國信息通信科技副總經理陳山枝發表主旨演講。
中國聯通集團大數據首席科學家范濟安、萬博新經濟研究院院長滕泰、中信建投研究所所長兼首席TMT分析師武超則參與了本屆高峰論壇精心設計的重點環節“首席巔峰對話”。
工行總行渠道管理部副總經理呂艾國、小米集團中國區運營商戰略部總經理項飛分享了5G智能科技應用案例。
北京郵電大學網絡與交換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網絡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亓峰、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無線信息化研究部副主任杜加懂、寬帶資本合伙人劉唯、農銀匯理基金投資副總監李瑋就“5G 時代,如何打造萬物智聯的世界”展開討論。
本屆高峰論壇由金融界網站總編輯巫云峰主持。
金融界董事長兼CEO趙志偉
趙志偉在致辭中表示,5G的機會不在于5G本身,而在于其強大的生態塑造能力。新技術通過提高生產力來提升整個社會的生產效率,催生出新的產業空間和價值。對于很多行業而言,5G將是重大機遇,萬物互聯將促使N個新的萬億市場出現。
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李毅中
主旨演講環節,李毅中以《發展數字經濟 加快5G商用 推進智能制造》為題發表了重磅演講。
李毅中強調了5G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即構建真正意義上的高速、移動、安全、泛在的信息基礎設施。他表示,要實現5G組網在4G基礎上平滑過度,預計未來投入1.2-1.5萬億元,今年將先在一、二線試點城市城區布網。其次是發展5G系統設備和終端設備,系統設備需要進一步優化,其中5G手機尚需改進量產上市,未來5G電視、新媒體設備等也會陸續問市。第三是加快核心技術、關鍵器件和材料的攻關突破。李毅中強調,通用芯片、關鍵射頻器件、半導體材料、操作系統等基礎仍然薄弱,有市場優勢、研發實力的企業應加快創新研制,實現自主可控。
中國信息通信科技集團副總經理陳山枝
陳山枝在主旨演講中表示,5G能從服務人到服務行業,可以賦能產業升級,催生新興業態。5G的主要驅動力是移動互聯網和萬物互聯,三大典型應用場景是增強移動寬帶、海量機器類通信和超高可靠低時延通信;而5G網絡的新變革是軟件定義網絡、網絡功能虛擬化、網絡切片、移動邊緣計算,特別是網絡切片和移動邊緣計算。在垂直行業應用上,5G將實現從消費互聯網到產業互聯網的跨越。
高峰論壇“首席巔峰對話”環節
在論壇的“首席巔峰對話”中,中國聯通集團大數據首席科學家范濟安、萬博新經濟研究院院長滕泰、中信建投研究所所長兼首席TMT分析師武超則對5G帶來的機遇與挑戰進行了深入探討。
中國聯通集團大數據首席科學家范濟安
范濟安表示,5G真正給社會帶來的變化主要在于企業,5G時代的開創對產業界、工業界等帶來的是深度的變革,是一個ToB的萬物互聯的時代。物與物鏈接的量級的增長,對技術、對應用都會帶來深刻的變化。如果說2G、3G、4G是一個人聯網的時代,現在全球最大的連接數是50億,去年三家運營商加起來十四點幾個億。那么5G開創了萬物互聯的時代,按照專家的分析,到2025年、2030年,物聯網的數字會達到上千億。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院長滕泰
滕泰認為,5G本質上還是信息技術變革,但它所產生的社會影響面比較廣。技術進步會讓過去不可能做的事情成為現實,比如駕駛技術、攝影等。應用端肯定會越來越簡單,使資本門檻越來越低,但是開創者只能是華為這樣的企業。特別高端的領域,比如高端芯片、通信設備,小企業可能就沒有參與的機會了,但是在應用端,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尤其是服務業、商業流通,將來智慧商業、無人超市、物流等等會創造出各種各樣新的業態,中小企業的機會將有很多,取決于誰能抓住機會。
中信建投研究所所長兼首席TMT分析師武超則
武超則認為,5G對未來的科技板塊或者下一輪信息產業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對整個產業支持的力度和往前演進的力度都是超乎想象的。時延指標、可靠性指標、網絡能效指標等新增指標使得5G能夠讓人們真正全面考量物與物連接的場景,5G與4G、3G等最大的區別就是物與物的鏈接,今年物聯網的連接數已經達到57億個連接,比去年增長了2倍,其實已經超過了全球智能手機的連接數。
金融界全球智庫啟動儀式成為本屆高峰論壇的一大亮點
工行總行渠道管理部副總經理呂艾國
在案例分享環節,呂艾國圍繞《金融科技背景下的渠道創新》發表演講。
呂艾國表示,科技創新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同時,對于銀行的風險控制意義重大,從傳統的人盯人的方式到信息錄入自助化、證件識別系統化等“六化”,大大降低了風險發生的概率。5G時代銀行就是要讓銀行和客戶的連接更緊密、更高效,服務更多元、更有價值,但是有技術的支撐,服務的差異化會越來越小,也就需要其不斷提升一線服務人員的能力。目前工商銀行正在打造全渠道的服務,包括線下物理渠道、線上渠道、線上線下融合渠道、開放式銀行等4個板塊。
小米集團中國區運營商戰略部總經理項飛
項飛以《5G+AIoT 擁抱超級互聯網》為主題,發表案例分享。
項飛表示,小米今后的戰略是AI+IoT,未來五年將投入100個億。它如此布局基于自身是互聯網企業的背景,公司是靠互聯網獲得收益的,而不是賣產品,對此,公司提出了1+4+X的理念。“1”是手機,“4”是路由器、智能音箱、電視、筆記本,“X”是整個生態鏈的產品。5G時代,物聯網領域,智能家居、車聯網、無人駕駛都有廣闊的空間。同時手機是重要的載體,因為消費者可通過它感受到5G的快速。小米希望在5G時代充分發揮AI+IoT的優勢。
高峰論壇“互動討論”環節
在論壇的“互動討論”中,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無線信息化研究部副主任杜加懂、寬帶資本合伙人劉唯、北京郵電大學網絡與交換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網絡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亓峰、農銀匯理基金投資副總監李瑋對5G時代如何打造萬物智聯的世界進行了深入探討。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無線信息化研究部副主任杜加懂
杜加懂認為,關于5G兩個方向是值得期待的,一是5G對于企業和行業的生產模式、經營模式、服務模式的變革,二是相關企業的商業模式,未來會不會轉化成服務型經濟或者其他方面的經濟。5G時代來臨以后,大量行業的出現會造就很多5G應用解決方案提供商,包括信息終端廠商,包括更多的產業鏈會延伸到各個產業中,而不是純的消費者市場。由于行業屬性和消費者屬性不大一樣,通用性可能會比較低,但是它的行業門檻會比較高。所以,也許不會成為所有行業的BAT,但是它會成為這個行業的BAT。
寬帶資本合伙人劉唯
劉唯表示,在5G時代,遠期其特別期待看到的還是自動駕駛,因為自動駕駛未來會改變人類的生活,近期來看最希望看到的是隨著IT基礎設施、通訊基礎設施的變化,像5G、云計算、大數據,技術疊加所形成的對于行業應用帶來的新的機會。關于投資,其下一階段將主要集中在應用方面,尤其是技術驅動帶來的創新應用,數字化、信息化所產生的機會將是重點考慮和布局的方向。
北京郵電大學網絡與交換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網絡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亓峰
亓峰認為,中國在5G產業鏈有三大優勢,一是政府重視;二是中國作為第一大產能、貿易大國,第二大消費大國的強勁支撐;三是中國在5G領域的技術優勢,從數量上講占了三分之一。但在三個主要環節會遇到瓶頸,一是設備制造環節,但是執行力不是大問題,之后更需關心的是消費量;二是網絡建設和運營,也就是運營商環節,如何部署基站是不可回避的問題;三是應用,主要取決于企業對5G的推廣程度。
農銀匯理基金投資副總監李瑋
李瑋認為,5G在工業上互聯互通的應用都是其未來投資的核心邏輯,而且是長期價值投資的核心邏輯。對于科技創新公司多一些包容,用更長遠眼光來看公司投資價值,不能以傳統的視角看這些行業中新興的或者有顛覆性的角色的公司,而是要演變出新的投資邏輯。他認為,傳統的以PE估值的角度去看這些公司已經不合適,也不是真正挖掘長期投資價值潛力公司的方式,可以從現金流的角度多維度給出一個公司合理的估值。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