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5-21 14:28:30
騰訊總裁劉熾平表示,“生態”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數字世界的生態與物理世界的生態在不斷趨同,與實體的產業、線下社會,以及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更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每經記者|賈麗娟 每經編輯|謝振宇
數字化的浪潮正洶涌而來。5月21日上午,以“共創數字紀元”為主題的首屆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在昆明召開,探討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之道。此次會議整合了以往“騰訊全球合作伙伴大會”“騰訊云+未來峰會”和“互聯網+數字經濟峰會”三大峰會,騰訊高管在會議上強調的,是“數字生態”,是“產業升級”。
騰訊總裁劉熾平 每經記者 賈麗娟 攝
從前些年的“互聯網+”到如今的“產業互聯網”,各行各業對數字生態的認識也在不斷加深。
正如騰訊總裁劉熾平在此次大會上所表示,“生態”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數字世界的生態與物理世界的生態在不斷趨同,與實體的產業、線下社會,以及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更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騰訊去年9月宣布的“第三次架構調整”頗引人注目,將“產業互聯網”放在戰略位置,在提出“兩張網”戰略后,騰訊組建了兩個新的事業群,一個是2C的平臺與內容事業群(PCG),一個是2B的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
“我們希望探索‘兩張網’的創新和融合,我們希望一方面更好地服務個人用戶,另一方面成為各行各業‘數字化助手’。”劉熾平表示,“我們希望做生態的‘共建者’,成為大家的‘幫助者’,而不是傳統互聯網行業的顛覆者”。
而在這個生態建成的過程中,更多生產力會被釋放出來。目前,全球市值前列的公司里,大部分都是科技公司,中國科技企業占據兩個席位,移動互聯網普及率遠遠超過歐美國家,移動支付交易額更是歐美的十倍以上。
不過,在劉熾平看來,我們的勞動生產率只相當于美國的八分之一,我國市場在“降成本”和“升效率”方面還有很大空間,而產業互聯網,正是各行各業全面提升生產力、進行數字化轉型升級的重要載體,將會幫助中國經濟從高速度向高質量轉型。
“如果我們能夠把個性化的需求和規模化的生產力進行有效連接的話,我們將會創造出很多新的商業模式,并且產生更多的生產力,這在工業時代是難以實現的。所以,互聯網再不是一個產業,而是所有產業的核心能力之一。”劉熾平說,“未來,所有的成功企業,都會是數字化企業”。
而在騰訊高級執行副總裁、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總裁湯道生看來,產業互聯網是一個貫穿研發、生產,組裝,流通和服務的全周期的概念,唯有通過合作,打通整條價值鏈,才能實現產業進化。
湯道生講了“產業進化”的三個趨勢:
一是市場增長從人口紅利驅動轉向創新驅動;二是營銷模式從流量驅動轉向口碑驅動;三是新興技術從概念走向落地。
湯道生表示,消費者的話語權日益增強,用戶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質和更好的服務體驗。這要求企業生產的產品要貼近消費者需求、商品流通過程要透明、服務模式要創新。未來,以信息不對稱來獲利的商業模式,一定會被價值導向的商業模式所取代。
同時,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利用技術提高競爭力。“企業數字化升級不是造概念,是為了解決問題。市場競爭不進則退,技術是保持競爭力的重要手段。”湯道生表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