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4-08 22:55:47
每經記者|鄭步春
周一 A股沖高回落,成交額再度突破萬億大關。截至收盤,上證綜指微跌0.05%至3244.81點,深證綜指跌0.55%至1770.20點,中小板、創業板綜指分別跌0.61%、1.52%。
由個股看,權重股中的銀行、保險、白酒等品種表現不錯,非權重股中的化工板塊因特殊原因(鹽城響水化工園區關閉)暴漲。另外,其他周期股也大多上漲。
事后看,大盤沖高回落誘因較多。首先是一則消息,這就是中辦、國辦發文力促中小企業健康發展,加快中小企業首發上市進度。部分投資者可能據此認為,股市擴容將加速,所以中小創率先下跌。
第二是貴州茅臺因公布的第一季度主要經營數據較好而大幅沖高,這其實對非權重股相當不利。非權重股中短線炒家高手較多,其中有些老手慣會見風使舵。
第三個殺跌因素是股指本身位置有些高了,且留下較多跳空缺口,技術面上已有隱患,一旦有什么風吹草動,獲利豐厚的籌碼就容易松動。
第四個因素是北上資金有“賣消息”的嫌疑,由周一盤后數據看,北上資金凈流出約38億元。
眾所周知的是,上周末第九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順利結束。然而當前股指相對位置不低,且機構投資者向來有“賣消息”的毛病,所以利好出盡后大盤并不必然立即上漲。
“聽到利好傳言買,消息落實后賣”,這幾乎是全球所有機構的共性。僅以最近幾年為例,我記得每每在美聯儲加息前,國際黃金、公債價格就會一路殺跌,但加息消息宣布后,它們多半就會展開 一輪相對比較持久的反彈。當然了,并非每次均如此,但一定是屬于多數情況。
大盤雖然表現較為動蕩,但真正有業績支撐的個股并不懼怕這樣的震蕩,典型的如貴州茅臺、五糧液、萬華化學等。因此,在股指短期內方向感比較弱時,投資者擇股更得重質。題材有來潮時,也有退潮時,唯有業績能穿越牛熊。
題材股熱炒很吸引眼球,但一般只可視為估值修復。個人覺得這輪低價股上漲有較明顯的人為做市特征,其功效已經顯現,即股權質押問題已得到大幅緩解,并已為科創板烘托出一定的偏暖氛圍。既然目的已部分實現,投資者就應調低對題材股未來上漲空間的預期。
接下來投資者一般應緊盯三件事:一是中美正式經貿協議何時落地,且得看其中細節,并相應調整持股結構;二是看未來兩周將密集公布的3月份經濟指標,特別是看信貸及物價數據;三是看手中股票的一季報情況。
關于經濟指標我得多說一句,在目前的國內外市場環境下,3月經濟指標對貨幣政策的影響可能較平時更大。
筆者已在微信平臺開辟專欄,讀者可以在每周日至周四晚間通過微信直接查看筆者的最新觀點,詳情請關注微信公眾號N+財經(微信號: njcjnews)。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