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11-13 15:43:33
無法逃避的現實是,在全國土地市場已經明顯降溫的當下,經濟越不發達的地區反而仍在積極進行土地供應。這個人均可支配收入尚不足3萬元的國家級貧困縣亦是如此。
每經記者 吳若凡 包晶晶 每經編輯 林菁晶
樓市遇冷、走勢難料的當下,與房價有關的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帶起一大片關注。
十八線小縣城也不例外。
國慶長假前,知名房產大咖楊紅旭在微博中爆料,“安徽碭山小縣,不讓房企降價,管得可真多!”并附上一張“碧桂園降價未遂事件企業約談的會議紀要”的截屏,內容稱安徽碭山B樓盤,由于降價銷售,引發政府對其約談,并停發B樓盤接下來幾期的預售許可證。
消息一出,立刻引發媒體爭相關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B樓盤即碭山碧桂園。記者隨即前往安徽碭山縣,實地調查了這個國家級貧困縣“降價約談”事件始末。
安徽碭山縣,位于安徽省最北端,隸屬宿州市,是安徽省17座國家級貧困縣之一,雖地處皖、蘇、魯、豫四省七縣交界處,但工業基礎薄弱,經濟發展落后。而宿州市所轄四縣,包含碭山縣在內,全部為國家級貧困縣,在全國范圍內實屬罕見。
碭山縣的高鐵站并不像長三角其他城市一般,被各種樓盤包圍,但碭山縣的房地產并不“落后”。
隨著2016年啟動大規模舊城改造、推進“棚改”貨幣化安置,碭山縣的房價在一路上揚。當地居民告訴記者,“幾年前縣城房價才兩三千元,這兩年到處都在拆遷蓋新房,在大城市上班和打工的年輕人也回老家買房,房價就漲起來了,現在平均四千多元,有名氣的樓盤更貴一點。”
當地人口中“有名氣的樓盤”,碭山碧桂園算是一個。據介紹,這一樓盤曾經賣到過5200元/平方米,遠遠高出當地很多樓盤售價。
不過市場下行,明星盤似乎也遭遇了“滑鐵盧”。碭山縣的當地論壇和一些微博評論區,引發不少網民熱烈討論:“碧桂園的賣價,客戶不買賬了,樓盤已經直接打出了五七折,房子甩到3000元/平方米。”
樓盤大幅打折是否確有其事?“碧桂園降價未遂事件企業約談的會議紀要”又是否屬實?碭山縣主管部門對此事始終保持緘默。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走訪了碭山縣國土資源局、碭山縣委宣傳部等,各部門均表示“不知情”,縣委宣傳部一位姓李的工作人員當場致電房管局核實后,告知記者“沒有此事,可能是群眾盼著房價不要漲,杠的(二聲,當地方言,意為謠傳)。”對于記者展示出網上流傳的“會議紀要”,他則表示:“這份材料沒有紅頭、沒有蓋章,不像真的。”
碭山縣房地產管理局。每經記者 包晶晶 攝
然而碭山縣房管局辦公室一位工作人員向記者證實,“曾經有過(約談)這么回事,領導找過他們(碧桂園),只不過是否如網上流傳得那么鄭重其事就不得而知。”
據房管局掌握的情況,碧桂園曾拿出了幾套面積很大、樓層不好的房子做特價,但當天就賣完了。
記者在辦公室找到一份領導通訊錄,準備向房管局局長進一步核實,但經過連續幾日、數十次撥打局長手機,均無人應答。
傳言也罷、矢口否認也罷,真相或許無從證實,但“不準跌”三個字背后,既包含了百姓的無奈、房企的糾結,又考驗著主管部門調控房價的智慧。
在位于碭山縣政府西側的碧桂園,記者看到,項目自2016年12月拿地、2017年4月開盤,目前已經進入尾盤階段。
項目營銷中心則已經明顯有了“倦意”,僅有四五個置業顧問在百無聊賴地聊天。
“項目全部有2000套房源,目前剩下不到200套。根據一房一價表,單價在4200元/平左右,略有一些優惠。”一位置業顧問向記者介紹。
當記者問及降價甩賣一事,該置業顧問表示,大面積打折并沒有,大家所謂的五七折,應該指的是十套特價房,活動當天已經全部售罄。
碭山碧桂園售樓處。每經記者 包晶晶 攝
“按照我們當地人的收入,這幾套(特價)房子根本賣不動。”他向記者展示,特價的一共十套左右,位于幾棟高層的頂樓和底樓,前方及側面都有遮擋,建筑面積260平方米、單價超過5000元。“定價太高了,促銷后每套房總價款80多萬,但必須全款付清。”
碭山人似乎已經習慣了房價上漲。記者了解到,目前碭山縣城的新項目均價超過4100元/平左右,且品牌房企的定價普遍高于均價。在不到兩公里之外的青山郡王府,定位高端住宅,毛坯交付,單價已經飆升至5500元/平方米,而當地人年均收入尚不足3萬元。
房地產行業,短期看金融、中期看土地、長期看人口。
從供需角度來看,處于需求側的人口才是決定房地產未來發展對重要因素。
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末碭山縣總人口998762人,城鎮人口186300人,人均可支配收入僅29751元。
記者調查后發現,在一二三線城市房價高企以及各種限購政策下,對打工者必然產生一定的擠出效應,部分人群選擇返鄉置業。目前,本地改善居住者、拆遷居民、外出打工返鄉置業者是碭山縣購房的絕對主力。
這股人群對市場拉動一度頗為明顯,《碭山縣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下稱“公報”)顯示,2017年全縣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23.8億元,其中住宅投資16.9億元,同比增長30.96%。
2017年商品住宅竣工面積386062平方米,同比增長145.96%;
2017年商品住宅新開工面積940803平方米,同比增長116.29%;
2017年商品住宅銷售面積868170平方米,同比增長64.47%;
2017年商品住宅銷售額344045萬元,同比增長99.22%。
但縣城的購買水平似乎難以追上快速開發帶來的庫存量。公報顯示,2017年碭山縣住宅竣工面積、新開工面積均呈現超百分百增長,但銷售面積與銷售額同比增長遠遠不及。
為了“活下去”,開發商降價促銷、加速回款、減少拿地。據了解,不止碧桂園,碭山縣很多樓盤都開展了打折降價。
青山郡王府置業顧問多次撥打記者電話,并承諾:“只要你買,折扣肯定有一點。”
實際上,不僅僅是碭山,即使是合肥這樣的省會城市,也面臨住宅新增供應遠大于成交量,造成市場價格疲軟的情況。《每日經濟新聞》此前就曾報道《首付松動、成交連降曾全球漲幅第一的合肥樓市能撐多久》,點出多數地王項目期期艾艾,想降價又不敢降。
58安居客首席分析師張波此前接受采訪時曾表示:“資金壓力之下,重視銷售回款,以價換量、拼命搶回款的房企才有可能在更長的未來活下去。”
無法逃避的現實是,在全國土地市場已經明顯降溫的當下,經濟越不發達的地區反而仍在積極進行土地供應。
因而在碭山這樣調控難以滲透的小縣城,降與不降的矛盾才顯得更為復雜。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