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9-05 12:05:05
今年上半年,上市房企交出了“十年來最好的一次中報”,規模利潤雙豐收。但資本市場從來都是殘酷的,光鮮數據背后仍有危局浮現,比如銷售增速下滑,回款速度下降,現金流承壓。
每經記者 魏瓊 每經編輯 陳夢妤
過去一個月,上市房企悉數公布2018年中報。從數據表現看,2018年上半年,上市房企整體取得了不俗成績,中信建投也給出了“十年來最好的一次中報”評價。恒大、奧園等房企交出了歷史最好的中報成績,中型以上房企也普遍交出了投資者滿意的答卷,規模利潤雙豐收。
不過,資本市場從來都是殘酷的,光鮮數據背后仍有危局浮現,比如銷售增速下滑,回款速度下降,現金流承壓。
規模方面,房企規模持續擴張,龍頭房企市場占有率提升,規模加速集中。碧桂園、恒大、萬科銷售金額突破3000億元大關,TOP100房企規模接近4.6萬億元,同比增長36.5%,規模集中度創歷史新高,上升至69.3%。
華創證券研報顯示,上半年房地產板塊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4.1%,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40.3%,兩項數據同比均實現較大幅度的增長。
中原地產的數據顯示,八成房企上半年利潤明顯上漲。以恒大為例,上半年營業額達到3003.5億元;核心利潤550.1億元,同比漲101.5%;稅后凈利潤530億元,同比漲129.3%,三項指標均刷新行業歷史紀錄。
房地產靚麗的業績報是多年積累的結果,據廣發證券發布的研報,2015年以來的銷售端漲價效應帶動毛利率改善,其中龍頭房企的毛利率更高,毛利率的提升帶動凈利潤水平的上升,規模擴張效應開始體現。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上半年中型房企和部分龍頭房企依然沉浸在規模狂奔的道路上,但行業整體規模是存在天花板的,房企能做的就是搶占更高的市場份額,恒大總裁夏海鈞在2018年中期業績發布會上便指明了房企接下來的競爭方向。
房企市場占有率的提升也是房企加速規模擴張的動力所在。兩年前,部分房企大佬紛紛拋出“中國龍頭房企市場占有率較美國、日本等國家成熟房地產市場龍頭房企市場占有率過低”的言論。彼時,碧萬恒三強市場占有率為3%~4%,而美國、日本的龍頭房企市場占有率達6%~8%,房企規模擴張還有空間。
兩年過去了,龍頭房企的市場占有率迅速提升,上半年商品房銷售約6.69萬億元,碧萬恒三家房企的市場占有率約4.6%~6%,銷售總額市場占比超15%。夏海鈞預測,未來3~5年房企三強的市場占有率將達到20%。
龍頭房企逐漸接近規模的天花板,在規模擴張方面的上升空間在縮小,而龍頭房企的規模天花板則是中小房企規模的上限。
在嚴調控下,房企整體的規模增長速度正在放緩。據廣發證券發布的數據,2016年和2017年龍頭房企銷售金額增速分別為41%和49%,在達到2017年的高位后開始下滑,2018年上半年降至30%。
受信貸政策影響,房企的銷售回款率受制約,2017年上半年的銷售回款率為71.7%,而2018年上半年則為70.5%。同時,部分房企的去化率下降。
7~8月的銷售數據再次佐證了房企規模增速下滑的事實。克而瑞數據顯示,7月32家房企合約銷售金額環比下降37%,8月基本持平,僅環比微增1.3%。
以規模論江湖地位的法則還能適用于新時代嗎?
房地產是個“清零”的行業,一個周期結束了,一切需要從零開始,并不斷刷新歷史紀錄。當規模達到高位,相應的股價也達到一定高位水平。如果沒有更好的成績支撐,意味著股價將存在下跌風險。
當規模增速下滑,規模帶來的利潤增長等紅利逐漸釋放后,擺在房企眼前的就是下坡路。資本對強者是善意的,同時資本是逐利的,當紅利散去,資本殘酷的一面開始顯現。
憑借并購快速擴張的融創畫風正在轉變,孫宏斌坦言保持目前規模的難度不大,但要增長也很難,未來發展更加注重安全。
房企的規模天花板正在逐漸顯現,這意味著房企單純依靠規模擴張博取資本市場青睞的時代即將過去,很多房企開始不再刻意追求規模以及高周轉。萬科在幾年前就已不公布銷售目標;恒大早已轉型,更加注重降負債和杠桿;遭遇安全事故危機的碧桂園正在控制發展速度,其一度引以為傲的高周轉模式正在被拋棄。
規模保持適度增長之余,房企將戰場擴圍至多元化領域,物業服務、長租公寓,以及新能源汽車等,誰將成為地產之后資本續集的主角?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