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不賺錢”的基金小鎮,剛剛揭牌了全國第52個(附最全盤點)

每日經濟新聞 2018-08-04 10:54:00

7月底,“虹橋基金小鎮”揭牌儀式在上海閔行區舉行,這是今年揭牌的第4個基金小鎮。根據最新的公開材料,記者對當前國內52個正在運營和已經揭牌、建設中的基金小鎮情況進行了統計,同時采訪了熟諳國內基金小鎮情況的多位從業專家及業內人士,希望能還原最生動、鮮活的行業情況。

每經記者 李蕾    每經編輯 肖芮冬    

最近,有一則消息吸引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目光:7月底,“虹橋基金小鎮”揭牌儀式在上海閔行區舉行,首批意向入駐基金公司已經成功簽約,基金規模逾500億元。

據記者的不完全統計,這是今年揭牌的第4個基金小鎮了,雖然增速上有所減緩,但還是呈現方興未艾之勢。

一方面是基金小鎮的蓬勃發展,另一方面卻有業內人士告訴我們,“做園區真不掙錢”。事實上,自2010年浙江嘉興南湖基金小鎮開始規劃至今,中國基金小鎮的發展已經走過了若干個年頭。從最初的小試身手,到一度出現的“野蠻生長”,再到如今的回歸理性、摸索自己的發展道路,“不賺錢”的中國基金小鎮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和金融機構所認可。

根據最新的公開材料,記者對當前國內52個正在運營和已經揭牌、建設中的基金小鎮情況進行了一個不完全統計,同時采訪了熟諳國內基金小鎮情況的多位從業專家及業內人士,希望能還原最生動、鮮活的行業情況。

快速崛起

雖然目前業內尚沒有對基金小鎮的明確定義,但按照行業公認的標準,通常是指按市場化方式設立運行,能吸引各種創業投資基金、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證券投資基金等及相關金融機構,以及券商、律所等服務機構聚集在一個區域內的新興資本運作方式。

第三方研究機構清科集團對基金小鎮的解釋提供了四個維度:一是主要是以金融業為特色支柱產業,尤其是主要吸引各類基金及其管理機構的入駐,以資本的力量帶動產業轉型升級發展;二是提供金融和其他產業發展所需的靈活體制機制,開展創新試點示范;三是通過構筑美麗的生態環境,實現區域城鎮化升級和綠色環境打造;四是將構建一個宜居、宜業、宜休、宜游、宜養的生活模式,逐步實現金融與產業、產業與城市、城市與人的協同共生發展。

要分析基金小鎮的快速發展,還得追溯到2016年。這年7月,監管部門下發了《關于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明確到2020年培育1000個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閑旅游、教育科技等特色小鎮。此后一年間,監管部門又先后下發6份通知,包括“金融小鎮”在內的“特色小鎮”建設屢被提及。

乘著政策的東風,基金小鎮的發展駛入了“快車道”。事實上,國內多個基金小鎮此前都是當地的金融或文化產業園區,后來又聚焦基金等投資機構和相關服務機構,可謂“有備而來”。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對當前國內已經宣布揭牌或啟動規劃的基金小鎮做了一個統計,共有52個(資料來自公開信息,截至該機構公布的最新數據)。

從上述統計結果來看,2016年和2017年是基金小鎮“揚帆起航”的高峰期,分別都有19個小鎮宣布揭牌或啟動。2015年也有8個基金小鎮正式啟動,其余年份則相對較少。

按照分布的地區來看,這些小鎮的構成也很有意思。記者給大家做了一張圖,讓各位更直接地感受一下:

可以看到,目前國內基金小鎮主要還是分布在沿海省份,比如浙江、廣東、山東、江蘇、福建、上海等地。尤其是浙江和廣東,在數量上已經占據了“半壁江山”。

把這一統計和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最新公布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按注冊地分布情況結合起來看,會發現一定聯系。例如,基金公司注冊數排名靠前的浙江、廣東、江蘇等省份,以及深圳、寧波等城市,基金小鎮相應地會比較集中,個中原因也不難理解。

需要說明的是,由于每個小鎮公布的維度有所區別,有些小鎮的入駐機構數量和管理資金規模不能直接進行橫向比較,不過我們還是可以通過這個統計綜觀行業面的情況。

還有業內人士介紹,入駐基金小鎮的機構類型會因當地民間資本的活躍程度不同而有所差異。“例如有一些沿海省市,入駐的私募證券機構比例可以占到三分之一左右,剩下的是私募股權機構。而很多內陸省份,入駐基金小鎮的基本都是私募股權機構,私募證券公司屈指可數,結構完全不一樣。”

“同質化”待解

雖然中國基金小鎮的發展速度可謂驚人,但在這個過程中卻一直飽受“同質化”的質疑和困擾。

直到現在,很多人一提到基金小鎮,腦子里浮現出的還是宜居的自然環境、豪華的配套設施、誘人的優惠政策和公共服務等。誠然,很多地方政府在吸引機構入駐的時候確實也會采取這些措施,甚至打出“組合拳”,例如給出基金一次性落戶獎勵、按投資比例進行獎勵、對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分別給予不同的優惠政策等。

上述業內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年來,不斷有其他省市的人員到他所就職的基金小鎮來考察,其中總有人反復詢問,小鎮是否給予了相關金融機構格外優厚的政策,才吸引了這些機構來入駐,甚至在得到否定的答案后還難以置信。

“并不是說有一堆漂亮的房子,自然環境好一些,稅收政策給得很優惠,就能做了。”該人士顯得有些無奈。

運營模式上也是如此。另一位行業專家透露,大約2年前,國內的基金小鎮都只有一種模式,即政府主導的管委會模式。根據清科在2017年底的統計,由政府主導開發的基金小鎮共有28個,是主流的建設模式,能充分發揮政府在政策制定、公共資源匯集等方面的效率優勢。不過變化也在悄然發生。近一兩年來,隨著國內基金小鎮的發展進入第二階段,其他運營模式也在出現,例如政企聯合開發型和企業主導型等,目前均有小鎮采用。

盡管如此,國內很多基金小鎮在自身定位、空間布局、管理運營等方面仍然區別不大,甚至有點“面目模糊”。正如彼時還是民生證券副總裁的管清友曾在公開場合指出的,特色小鎮是能引導金融資源脫虛向實,服務實體經濟的載體,包括產業、資本、城鎮三個方面的要素。特色就是要有核心競爭力,自然資源、產業基礎或者稀缺性都可以,如果一哄而上就“泯然眾人矣”。

“因地制宜”是關鍵

不止一位采訪對象向記者提到,做園區“真的不掙錢”。那么,是什么動力促使這么多基金小鎮不斷“開張”?

上述行業專家表示,基金行業是一個輕資產、重人力、資本密集型的特殊行業,而創建基金小鎮可以快速形成基金行業的產業集群效應,吸引大量優秀的金融機構和人才向小鎮聚集,進一步對當地和周邊區域的產業起到金融支撐作用、引領區域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這想必是很多地方政府設立基金小鎮的初衷。

另一方面,說基金小鎮“不賺錢”也是相對的。從前面的統計來看,一些設立時間較早的小鎮已經實現了比較可觀的稅收。當然,由于私募基金,尤其是私募股權基金通常周期都比較長,3~4年能實現退出并獲取收益的已經算非常快了,而這些對于所在小鎮的貢獻或許得再過幾年才能體現出來。

不過,并不是所有地方都適合打造基金小鎮。知名財經評論家葉檀曾公開指出,為了讓基金小鎮盡快填滿,部分城市幾乎是零門檻來引進基金公司。比如沿海城市的一個基金小鎮,只要是基金公司,只要夠規模,統統引進。但她對這種“一鍋燴”的基金小鎮并不看好,說明當地并不清楚自己需要的基金品種到底是什么。

上述業內人士也坦言,基金小鎮的打造要與當地產業聯動,產業構要對基金機構的入駐有吸引力,“如果都做成注冊地就沒有意義了”。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報告顯示,目前很多基金公司在基金小鎮注冊,但平時并不在此辦公。簡單而言,基金小鎮更多的是“注冊經濟”,除了在稅收層面可以提高收入,真正的人員入駐都在北上廣深以及杭州成都等城市。如果基金小鎮看重的是稅收收入,部分小鎮無疑是成功的,但如果政府也希望在生態圈和消費層面有所突破,國內很多基金小鎮并沒有發揮該作用。

“因地制宜還是非常重要的。”該業內人士總結道。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基金小鎮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