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5-31 13:52:56
每經記者|周程程 每經編輯|姚祥云
《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印發兩個月后,5月31日,國家醫療保障局(以下簡稱“國家醫保局”)正式掛牌。
國家醫保局作為25個需要重新掛牌的部門中的最后一位,備受期待。其領導班子成員,也因匯集了財政部、國家發改委、人社部、原國家衛計委多部門,而備受矚目。
胡靜林任局長,施子海、陳金甫、李滔任副局長。其中,胡靜林來自財政部,施子海、陳金甫、李滔曾分別來自國家發改委、人社部和原國家衛計委。
這與此前機構改革方案中提出的整合多部門職能,組建國家醫保局頗為一致。機構改革方案提出,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城鎮職工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生育保險職責,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職責,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藥品和醫療服務價格管理職責,民政部的醫療救助職責整合,組建國家醫療保障局,作為國務院直屬機構。
此外,根據改革方案,國家醫保局主要職責是,擬訂醫療保險、生育保險、醫療救助等醫療保障制度的政策、規劃、標準并組織實施,監督管理相關醫療保障基金,完善國家異地就醫管理和費用結算平臺,組織制定和調整藥品、醫療服務價格和收費標準,制定藥品和醫用耗材的招標采購政策并監督實施,監督管理納入醫保范圍內的醫療機構相關服務行為和醫療費用等。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醫保局局長胡靜林自1988年參加工作以來,其大部分時間都奉獻給了財政部,從他在財政部的任職經歷來看,其工作內容與民生保障關系緊密。
1998年,胡靜林開始了在財政部任職近20年的工作歷程,并于2014年任財政部副部長。任職副部長期間,工作領域涉及扶貧、農村振興等與民生保障密切的領域。
今年兩會期間,胡靜林對于扶貧資金檢查的表態,也能看出他對于民生保障方面的關切與決心。胡靜林表示,2017年對27個省的扶貧專項資金進行調查,450人進行問責,15個案例進行了曝光。今后,將采取兩個措施繼續規范扶貧專項資金使用,第一是完善制度,第二要加大查處力度,從今年到2021年,每年把扶貧專項資金作為檢查的重點,對違紀違規問題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問責一起,曝光一起。
在民生保障領域的工作經歷,為胡靜林管理同樣與民生保障關系緊密的醫保局打下堅實的基礎。而三位副局長在醫療、醫保領域的工作經驗,也將推動醫保局向專業化方向不斷邁進。
施子海曾任國家發改委副秘書長,此前他還擔任價格司司長,藥品和醫療服務定價曾是其分管工作之一。陳金甫曾任人社部醫療保險司司長,李滔曾任原衛計委基層衛生司司長。
天津南開大學衛生經濟與醫療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銘來近期表示,組建國家醫療保障局是民生工程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途徑。其包含藥品和醫療服務價格管理等職責,未來從藥品源頭到去醫院看病費用的管控,最后到基金的支付形成三位一體完整的監管體系,改變過去由于治療用藥費用標準、醫療保險報銷等不歸屬同一部門管理造成的國家醫療保障和醫院之間的矛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