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5-18 16:29:53
5月18日,2018成都全球創新創業交易會在成都召開。本屆創交會以“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為主題,探尋新時代條件下城市高質量發展路徑。去年以來,圍繞“新經濟六大形態”“七大應用場景”,成都制定精準政策體系、構建多元應用場景、搭建共贏合作平臺、創新要素供給模式。當前,成都新經濟已經從創新走向應用,從概念走向實踐,呈現出高速增長、迅猛崛起的蓬勃勢頭。
每經記者 吳林靜 張建 每經編輯 李凈翰
熙熙蓉城,其志勃勃。
5月18日,一場全球創客矚目的大會——2018成都全球創新創業交易會(以下簡稱創交會)在成都召開。本屆創交會以“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為主題,探尋新時代條件下城市高質量發展路徑。
從千年古城到中國新經濟的領先城市,成都在創新能力上的表現令人驚艷。截至目前,成都新經濟市場主體新增3.66萬戶,新經濟總量指數位居北京、上海、深圳之后,位列全國第4位;城市雙創指數位居北京、深圳、上海、杭州之后,位列全國第5位。
通過下面這則視頻,你就能鳥瞰成都新經濟的宏大布局:
在創交會開幕式上,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書記范銳平對成都新經濟的發展現狀做了更為清晰的闡釋:
成都發展新經濟的基本邏輯是,要以經濟形態的變革推動創新驅動的實踐,以發展方式的變革催生新舊動能的轉換,在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實現城市轉型的新作為。
去年以來,圍繞“新經濟六大形態”“七大應用場景”,成都制定精準政策體系、構建多元應用場景、搭建共贏合作平臺、創新要素供給模式。當前,成都新經濟已經從創新走向應用,從概念走向實踐,呈現出高速增長、迅猛崛起的蓬勃勢頭。
經濟發展是一場不進則退、慢進已退的競逐賽,未來成都在新經濟培育方面要聚焦“四個更加”:分別是更加聚焦新經濟產業生態培育,更加聚焦新經濟產業要素的供給,更加聚焦新經濟應用場景的構建,更加聚焦新經濟治理體系的完善。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本屆創交會,吸引了全球頂尖專家、學者、領軍企業家等,對于新經濟和城市發展,他們從不同的視角,給現場觀眾帶來了一場場知識盛宴!
從2010年開始,我國經歷了非常深刻的經濟結構的變化,最重要的內容就是從過去的外延式擴張到了今天的內涵式增長,新經濟是內涵式增長中間不可缺少的一環。
經濟結構性的巨變,我覺得有內外兩方面的原因: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讓我國出口導向的發展模式受到艱巨挑戰,自那以后內需變成了發展的主要動力。與此同時,國內市場也發生著深刻變化,加入WTO之后中國工業化進程飛速發展,目前已經進入去工業化的過程,我們的勞動力不僅僅是從農業流向工業,還在流向服務業,新經濟發展都是屬于高端服務業領域。
全國工業化基本到達頂峰,但是中西部地區工業化還有潛力,像成都、重慶、鄭州、武漢這些城市還有潛力,政府投資還要堅持。無論是貨幣政策也好,還是財政政策也好,我們都有潛力可挖。
十多年前我經常來成都,那時我就發現成都是一個非常有創造力的城市、是一個創新城市。成都的民營企業發展快,在高新技術領域,成都在中西部城市也處于領先地位。希望成都的新經濟能夠邁向新的臺階,引領中西部新經濟的發展。
新技術的發展,新經濟重新塑造了洛杉磯。洛杉磯支持全世界各地的高新技術企業來到這里,比如Youtube、谷歌都在洛杉磯設立了辦公室。交通系統方面,新的科技,比如超級高鐵等新型交通設施,讓我們能夠通過新科技解決交通擁堵問題。未來在天上、在地下,新的交通工具能夠使城市出行變得更加便捷。
對于企業來講,政府需要將自己打造為一個平臺,從基礎設施建設到數據共享方面。既是為城市提供更好的環境,也給企業提供更好的營商環境。
未來中國經濟要想有機會,城市不僅要變成創新中心,新經濟引領中心,服務業中心,還要變成金融中心,特別是PE中心,投資性的中心。
我呼吁,政府應該采取各種各樣的辦法,把錢趕到創業的路上去,讓大家創業不缺錢,有聰明的錢來支持他們。政府、企業和投資界要承擔不同的角色,我覺得成都做得非常好,政府就是創造環境和政策鼓勵,創業者要以創新和誠信為本。
中國的創業投資環境還有待改善,要想把創業生態做好,既需要機構化的長錢,也需要具有創新基因、創業屬性的錢,還需要有資源、有服務的錢。光有錢不行,一定要有生態體系,錢要能賦能,不是炒概念,而是真正的投資加服務。投資機構需要垂直專業,理解行業。
一句話總結就是: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按經濟規律辦事,向國際慣例靠攏。
開幕式上,中美青年創客大賽也同時啟動。
作為中美社會和人文對話的重要活動,中美青年創客大賽受到兩國政府的高度重視,比賽的規模逐年擴大,參賽的水平大幅度提高。
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司長許濤透露,從2014年啟動以來,大賽已經吸引了1.2萬余名中美青年參加,產生了3000多項作品。
創交會開幕式上,還發布了最新的“中國新經濟指數”。自2016年第一次發布以來,這份指數從供給側和投入端的角度監測新經濟發展活躍情況,為宏觀經濟及產業經濟分析、制定產業發展政策提供了決策參考。財新數聯首席經濟學家、中國新經濟指數聯合創始人陳沁在解讀指數時提到,新經濟的增長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長時間的投入。
根據指數顯示,今年4月,中國新經濟投入占整個經濟投入的比重為29.7%,較3月下降1.6個百分點,而資本和科技投入的下降是主要因素。
陳沁指出,中國新經濟的發展與政府投資有著重要的聯系。從某種程度來說,一座城市的新經濟能否發展,取決于城市在傳統制造領域和新經濟領域之間,如何平衡資本的投入方向。
“成都對資本的吸引一直是其新經濟發展的亮點,這已產生了一定的效果。成都在城市的新經濟發展將大有可為。”根據新經濟指數統計來看,陳沁指出近兩年來,越來越多新經濟相關的人才、企業資源開始由東部沿海城市向西部城市流動。
每一年,成都全球創新創業交易會都是思想激蕩的舞臺,也是互動合作的平臺。記者了解到,本屆創交會將通過線下活動與線上平臺結合,打造永不落幕創交會。本次創交會,具體將舉辦14場主體活動:
5月18日,在開幕式以后,將舉辦產業功能區&校院企發展共同體高端峰會、興隆湖畔·新經濟發展高峰論壇等子論壇;
5月19日,將舉辦2018全球獨角獸企業高峰論壇、2018中國上市公司品牌價值與創新論壇、2018世界未來科技論壇等活動。
成都創交會,歡迎你的加入!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