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每經記者專訪“網紅村”香港設計方主要負責人關幗盈:建筑師應為鄉村提供更多創新方案 讓村民過上現代農村生活

每日經濟新聞 2018-05-13 23:31:51

金臺村牡丹園項目獲得世界矚目,離不開其主要設計方“城村架構”的謀篇布局。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了該項目的主要負責人關幗盈,聽聽他規劃牡丹村時的設想,以及他是如何理解中國鄉村規劃的。

每經記者 楊棄非    每經編輯 畢陸名    

Upload_1526223234958.thumb_head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設計師對于鄉村規劃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金臺村牡丹園項目獲得世界矚目,離不開其主要設計方“城村架構”的謀篇布局。

“城村架構”以香港大學為基地,由學校教授林君翰和Joshua Bolchover聯合創立的一個設計研究實驗所,主要推行農村發展項目。中國多個農村小學、社區中心的設計,均有其參與。

為更好地理解牡丹村規劃,以及其對于中國鄉村規劃的意義,近日,該項目的主要負責人關幗盈代表“城村架構”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的專訪。

讓村莊既現代又保留傳統韻味

NBD:在進行該項目的設計時,你們期望達到何種效果?

關幗盈:從一開始,我們便提出疑問——傳統村莊有什么底蘊?我們從建筑材料、與自然環境、民生、社區關系等層面去思考這個問題。我們期待設計出來的村莊縱使是現代的,卻能保留傳統村莊的韻味,并希望透過新穎手法結合現代建筑形式、技術與傳統農村文化,使村落無論在經濟、生態、社會層面上都得以充分可持續發展,讓村民能夠過著名副其實的現代化農村生活。

NBD:您所提及的傳統韻味就是“城村架構”一直強調的村莊特色。你們如何理解金臺村的特色?設計如何與農村的社會、生活等方面有機融合,并助力鄉村發展?

關幗盈:金臺村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左鄰右里的人際關系很強,我們特別希望保護這份傳統村莊的人情味。村里還存在著很多屬于當地農村的活動,如:草編、制辣椒、熏肉等,川北文化色彩濃厚。另外,項目點的位置為建筑布局提供了有趣的天然條件。而其作為通往秦巴山區旅游景點的必經之地,對日后發展生態旅游非常有利。

整體來說,金臺村的場地語境十分豐富,具備強烈的地方氣息,為設計提供一個優越的基礎。我們圍繞這些條件去思考設計,例如組團院落的階梯式布局讓獨立的房屋互相呼應,營造一個有生氣的街道氣氛。

社區中心的規劃是考慮到日后經濟及社區發展的需要,如開辦農家樂、舉辦文化活動等。透過全面而長遠的策劃,賦予它潛能,成為有活力、能夠自給自足的村莊。

設計服務當地居民而非外來游客

NBD:一般而言,中國鄉村對發展的需求往往大于對文化的需求,以您的經驗,如何能讓鄉村接受設計、接受規劃?

關幗盈:發展需求和文化需求兩者中間必須找到平衡。我們也曾爭論過把地賣給發展商、通過興建商業性項目帶來經濟收入,抑或興建社區中心供村民享用。但是,歸根究底,需要我們幫助和服務的是當地居民不是外來的游客,需要以村民的整體利益為大前提,守護社區文化的陣線。

值得注意的是,讓鄉村有效接受設計和規劃,村民的參與不可或缺。這個過程中必須提供渠道讓他們發表意見。金臺村項目一直以來,村民的參與性很強。比如,我們舉辦了多次工作坊讓村民參與。

NBD:近年來,在中國,越來越多的建筑大師與建筑學院的學生選擇在農村展開探索,這是否意味著中國鄉村建設步入到某種階段?

關幗盈:在當今中國,鄉村住房設計已經變成一個實實在在的發展命題。農村問題也就是城市問題,因為兩者的關系密不可分。而且這不是一個工程學的問題;這是一個關乎空間的問題。在這語境下,建筑師盡管始于都市,也一直為都市服務,亦應該更踴躍地接受這嶄新的挑戰,利用這專業獨有的優勢——創意思維——為鄉村做出更多創新方案。

西方的城鎮化循序漸進,過程比較悠長,理論比較完整。但在中國,學界對現象沒有太多的反思。希望未來鄉村建設更多地列入設計課題,讓學生更早接觸該命題。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城村架構 牡丹村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