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4-25 00:40:27
在芯片這個信息工業時代最耀眼的明珠上,來自美國的“禁令”對中國來說其實也并不完全是壞消息,它起碼讓中國企業明白了一點,不能再完全依賴國外進口,需要實行“養狼計劃”了。中國企業唯有積極投身新技術的研發,才能獲得下一階段發展的通行證。
老鐵
4月17日,美國政府發出禁止美國公司向中興通訊銷售零部件的禁令,這是近期中美貿易摩擦背景下的又一件大事。
根據《紐約時報》披露,中興用于電信網絡基礎設施的產品,以及它的智能手機,使用了大量美國零部件,集中在芯片制造商高通(Qualcomm)的微處理器、康寧(Corning)的玻璃和杜比公司(Dolby)的聲音技術。
就在今年3月份,美國總統特朗普發布行政命令,以國家安全為由叫停了博通(Broadcom)對高通(Qualcomm)的收購案,此舉已經傳達出了一個非常明確的信號:美國將會通過打壓中國科技的方式來抑制中國的貿易活動,并以防來自中國的競爭對手削減美國在通訊和移動處理器領域的戰略優勢。
此次對中興開刀,和上述的目的如出一轍,即便沒有中興,也會有其他來自中國的企業中招。只不過中興剛好是國企,又極度依賴來自美國的產業鏈支持,而且恰好還是全球排名很靠前的通訊企業罷了。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此次美國雖然以違反美國規定為由對中興實行零部件禁令,但若將此事件放在中美貿易摩擦以及政府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的《中國制造2025》計劃背景下,則又有另一番解讀。
在中美此次貿易摩擦中,海內外媒體普遍認為特朗普是為了要抑制《中國制造2025》,比如美國擬對中國產品加征的關稅將集中于先進技術產品,包括自動化機械工具、太空設備、航空、海洋、高科技運輸、新能源汽車和設備、農業設備等。
中國工程院制造業研究室主任、戰略咨詢委委員屈賢明曾展望,到2025年,中國通信設備、軌道交通裝備、電力裝備三大產業將整體步入世界領先行列,成為世界第一;高檔數控機床、機器人、航天裝備等大部分領域和優先發展方向步入世界先進行列。
如果上述目標都能夠達到的話,那對于美國勢必形成競爭,威脅到其在工業界和科技界的地位。
回顧中國近幾十年來的發展歷程,從美國的角度來看,前幾十年因為意識形態的對立,再加上美國一向習慣了全球霸主的地位,很難將這個積弱多年的中國看成對手。當中國因為人口紅利慢慢成為世界工廠時,雖然從中國的角度來看獲得了一個發展的黃金時期,但因為制造業大多集中在勞動密集型的低端產業,所以很難對美國產生實質性的威脅,就像出口上億衣服褲子換一架飛機這樣極端的案例,在當時的美國看來,再多的低端產業也無法動搖它的地位。
然而當中國的產業開始逐漸轉向升級、科技產業迅速發展并提出了建設制造強國的目標后,美國終于開始意識到誰才是它未來真正的競爭對手,這也是當前中美貿易摩擦的根源所在。
如前面所述,“禁令”的目標不僅僅是中興,它針對的其實是整個中國電子、通訊行業。而且這個“禁令”一旦真的實施起來,其殺傷力是非常巨大的。
我們以中興為例,在中興手機中,有25%~30%的零部件來自美國供應商,其中手機芯片、基帶芯片、射頻芯片、存儲芯片、手機玻璃、操作系統、光學元件等這些最核心的零部件都來自美國供應商,且基本很難找到同等替代產品。也就是說一旦“禁令”實施,那么中興手機短則一個月長則三個月恐將陷入產品難以為繼,面臨延遲交貨的境地。
而且,事情還遠不止禁售芯片這么簡單。
華為目前也有自主設計研發的芯片海思麒麟,并且出貨量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上占據了不小的比例。但是海思麒麟目前也僅僅是實現了中間設計環節的自主,其他在架構和生產這首尾兩端依然受制于人:海思麒麟芯片架構采用英國的ARM公版架構,生產由臺積電代工。
在芯片這個信息工業時代最耀眼的明珠上,來自美國的“禁令”對中國來說其實也并不完全是壞消息,它起碼讓中國企業明白了一點,不能再完全依賴國外進口,需要實行“養狼計劃”了。
如同中國乒乓球隊在全球范圍給自己培養對手,來激勵國內球員不斷進步,中國的高端制造行業也需要在芯片制造領域培養一批狼一樣的團隊,讓美國的壟斷巨頭感受到壓力。
其實在這方面華為就堪稱國內企業的標桿,雖然它旗下的海思麒麟芯片仍然在部分地方受制于人,但它投入巨大財力進行芯片的研發設計,其成本遠高于購買國外高端芯片的費用。只有當國內企業的芯片達到或接近國外同等產品實力時,才能在同上游供應鏈的國際合作中擁有更大話語權。
要做到這一點其實是很難的,在擁有更便宜更好的產品時,放棄更高的利潤,選擇投入巨大的自主研發,這確實要頂住很大的壓力。而且對類似芯片這種在國際市場已經形成固定格局的產業來說,新入者還要頂住來自傳統巨頭的價格戰壓力,三星內存前段時間瘋狂漲價,在國產內存即將投入生產后又大幅降價就是這樣的道理。
此外,當前的芯片行業發展對處于追趕中的中國來說也是最好的時期。目前“電腦性能每隔18~24個月翻一倍以上”的摩爾定律正在逐漸失效,芯片升級正處在更難突破的瓶頸期。領跑者已經放慢腳步,這對于追趕者來說無疑是好消息。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集成電路市場,占全球份額一半以上。根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統計,2017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銷售額達到5411.3億元,同比增長24.8%。其中,2017年進口芯片達到歷史新高的2601億美元。高通、博通、美光等巨頭有一半以上的市場銷售額是在中國實現的。
由于巨大的中國市場,在對中興發布禁令之后,高通股價下跌1.7%,中興供應商Acacia Communications等美國光學零部件公司的股價跌幅更大。
基于此,美國對中興的禁令很難再行擴大,但這并非意味著美國對中國的技術壓制就止于此,接下來極有可能采取更多的手段:如繼續限制對中國技術輸出,此前貿易摩擦和對中興的禁令都是限制產品的出口,這也會使美國本土企業面臨極大的收入增長問題,接下來極有可能將出口限制轉為更嚴格的限制技術輸出,或者要求中國企業支付更高昂的專利轉讓費。此外,此前還發生過在資本的催化之下,國內企業到國外搶購技術企業的現象,未來恐怕會面臨更高的門檻。
在這種情況之下,中國企業更是不能有任何懈怠,唯有積極投身新技術的研發,才能獲得下一階段發展的通行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