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3-07 00:58:24
何為獨角獸企業?這一概念是2013年由風險投資家Aileen Lee創造出來,以神話動物來代表成功企業,一般而言是指估值在10億美元以上的初創企業。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劉明濤
每經記者 劉明濤 每經編輯 宋思艱
近日,關于獨角獸在A股上市的相關消息經相關媒體曝出后,引起了業內瘋狂討論。而隨著富士康本周四將“閃電”上會,證監會副主席閻慶民表態證監會在支持“四新”企業上市制度上會有創新,這令資本開始暢想新的新股發行時代來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梳理過往案例以及相關政策發現,對于新經濟產業的扶持力度,的確在不斷加強。
幾乎縮短了大半年的時間周期,富士康IPO的速度超乎想象。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2月1日,剛剛上報招股書申報稿的富士康,22日其招股書已經進入“預披露更新”狀態,本周四,富士康將“亮相”發審委,不足40天就走完IPO申報流程,而這在以往,一般都會用到半年甚至半年以上的時間。富士康的IPO進程,彰顯國內對新經濟發展的重視。
富士康“閃電”IPO的同時時,業內政策消息也是在不斷的“刷新”。
2月28日,市場曝出關于生物科技、云計算、人工智能、高端制造這四大新經濟領域的擬上市企業中,市值達到一定規模的“獨角獸”企業,將獲得監管利好的消息。
“我跟朋友了解到,該消息目前還比較模糊,看不同的理解,但是唯一可以確定是今年的確在加大新經濟的扶持力度,深交所日前發布的發展戰略綱要也提到了針對創新創業型高新技術企業的盈利和股權特點,推動完善IPO發行上市條件,擴大創業板包容性。所以,今年A股市場肯定會有更多的新經濟企業快速上市,富士康只是個開始。”一位深圳不愿具名私募經理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那么,何為獨角獸企業?這一概念是2013年由風險投資家Aileen Lee創造出來,以神話動物來代表成功企業,一般而言是指估值在10億美元以上的初創企業。
2017年三季度,德勤中國發布了《中美獨角獸研究報告》,報告中對全球22個國家獨角獸企業進行了調查分析,中國獨角獸數量高達98家,幾乎與美國不分上下,包括企業有滴滴出行、小米、陸金所、大疆以及今日頭條等。
一方面是富士康快速IPO,另一方面是吹風獨角獸企業IPO將有“通道”,相比以往的A股發行市場,這的確算的是一件突破性的大事件。
富士康IPO進程的快速推進,說明對于新經濟扶持的政策,近年來的確改變了不少。
2014年深交所提出,在創業板設立專門層次,支持尚未盈利的互聯網企業、科技創新企業上市,進一步拓展創業板對創新經濟、新興產業的覆蓋面。隨后不久,上交所也在提出戰略新興板,計劃戰略新興板初期任務是承載中概股的回歸;未來會淡化盈利要求,可以支持未盈利的互聯網企業上市。
然而,2015年A股市場展開了對科技股、特別是中概概念股的非理性炒作,創業板泡沫不斷加大,最終方案還沒實施就叫停。
隨著A股市場經歷陣痛后的穩步發展,今年1月,上交所副理事長張冬科介紹2018年上交所的發展戰略和工作重點時就稱,要積極擁抱新經濟,是今年上交所發展的重點任務。下一步要逐步把上交所市場建設成為具有多層次、包容性的新藍籌市場。
1月底,在系統2018年工作會議上,證監會提出,要以服務國家戰略、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為導向,吸收國際資本市場成熟有效有益的制度與方法,改革發行上市制度,努力增加制度的包容性和適應性,加大對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支持力度。
2月9日,深交所也首次正式對外發布戰略規劃綱要。其指出,到2020年,深交所多層次市場定位將更加清晰,板塊功能充分發揮,中小創企業成長性突出,從現貨到衍生品的產品線更加完整,市場投融資功能更加完備,對創業創新和高科技企業更加包容,吸引力顯著提高,成為中國新經濟的主場。
春節后的2月23日,港交所正式公布了新興及創新產業公司赴港上市的第二輪市場咨詢方案。對于未有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同股不同權架構公司以及欲將香港地區作為第二上市地的公司,赴港上市的前景變得更加清晰。
日前,證監會副主席閻慶民也表態,今年證監會在支持“四新”企業上市制度上會有創新。
不難發現,經過兩年多時間的沉淀,今年已經形成了多方面的對新經濟產業的扶持,不過對于系統性的政策建設上,有業內人士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經濟學家宋清輝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在新股發行核準制度下,相對上市門檻較高,企業只有滿足一定的條件才能夠上市融資。這對于一些經營模式是先占領市場、后盈利的生物科技、互聯網企業來說,很難達到現有的上市標準。這也是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等一批獨角獸企業選擇在海外市場上市的主要原因之一,因為海外市場IPO一般都是注冊制,對于企業是否盈利沒有太多的限制。但在新股發行仍施行核準制的背景下,要想這四類獨角獸企業在內地IPO,就要有相應的制度創新安排,例如開通IPO綠色通道接納這些尚處于創業、燒錢階段的獨角獸企業,并降低企上市門檻。與此同時,還應盡快提高監管政策和標準的穩定性、包容性,對于不符合“獨角獸”企業發展規律的強制分紅等,可以暫時不過分倡導。”
上海巨潮資產創始合伙人趙公明也指出,“近期監管層傳達資本市場助力中國新經濟政策,支持已經在境外上市的、有戰略價值的大型企業在境內市場發行證券。不過,能夠實現海外中概股獨角獸企業快速回歸的方式,顯然通過私有化的方式短期還很難實現,可能通過突破現有發行方式來實現,比如推出CDR方式。”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