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 2018-01-14 19:27:31
外媒報道稱,如此眾多的中國參展商出現在拉斯維加斯消費電子展(CES)上,以至于一些代表戲稱這個展會如今是“中國電子展”。
參考消息網1月14日報道 外媒稱,在拉斯維加斯消費電子展(CES)上,來自中國的企業以創新勝出。過去它們曾經是配件供應商,而眼下它們正發展成為與亞馬遜齊頭并進的企業。
據德國《南德意志報》網站1月10日報道,來自遠東的客人們現在知道,在CES上,僅靠亞洲式的謙遜是不會引起關注的。因此,在這個世界最大規模的科技展上,中國人一開始就在威尼斯人酒店和貝拉吉奧酒店舉辦了兩場盛大宴會——這兩家酒店是位處內華達荒漠之中的賭徒的天堂。
報道稱,這樣的地點選擇完全可以理解為宣戰。它所傳達的信息是,中國不再是廉價產品車間或者是盜版產品之鄉,盡管很多人仍這樣認為。相反,現在反而是歐洲人必須要努力追趕來自硅谷和中國的高科技先鋒了。
2018年CES的4000個參展商中有1700個來自中國,略多于美國參展商的數量。這種兩強統治的局面并非偶然,因為企業在任何地方都無法找到比美國和中國更好的創業和增長條件:潛在消費者數量巨大,法規障礙相對很少。特別是它們的國民對科技充滿熱情并且愿意進步,而這點并非在任何地方都是如此。正如迅雷集團首席執行官陳磊說的,“像德國人在這方面就有點保守”,只不過是亞洲人的謙遜客氣才使他沒有把話說得再直白一點。
而這距離中國企業在科技行業僅作為供應商或投資者出現只有幾年時間。在電動SUV制造商拜騰公司在拉斯維加斯的展示中就可以清楚地看到這點。用該公司首席執行官德國人畢??档脑拋碚f,它不再是一輛車,而是一個行走的“豪華起居室”。該款車型幾年后就可以自動駕駛,而乘客則可以通過高速車載網絡購物或是處理業務。
報道稱,畢福康并不是幻想家:他在與前同事戴雷一起創建拜騰之前曾為寶馬工作了20年。這兩位經理人也代表了德國企業的另外一個問題:它們培訓出頂級的工程師,但他們卻在其他地方實現他們的夢想。
報道稱,亞洲人不僅是在汽車制造這樣的高端行業突飛猛進。在商用無人機方面,中國大疆公司就完全碾壓了戈普羅公司等美國競爭對手。華為令智能手機行業重新洗牌,阿里巴巴令亞馬遜無法小看,而網絡巨頭騰訊公司則已取代臉書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社交媒體公司。
除這些大公司之外,中國還有無數的小供應商,它們令很多科技領域的重心發生了改變。例如深圳一家小公司Time Kettle希望通過設計優雅的耳機和實時翻譯程序來令無國界溝通成為現實:兩個人以各自的母語交流并相互理解。
報道稱,迅雷首席執行官陳磊并不害怕與美國巨頭亞馬遜較量。他計劃建立一個巨大的數據存儲器,它與目前領先世界市場的云服務器有一個關鍵的不同:與亞馬遜不同,陳磊不打算將信息在某個地方集中存儲,而是使用個人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未使用的存儲空間。
也就是說,用幾億個小存儲器來取代少數幾個巨型的存儲中心:據稱這不僅對用戶來說更加便宜,也有助于保護他們的隱私以及環境。陳磊說:“分散的局部解決方式是有未來的,因為它是值得信賴的。”一位中國經理人給世界上了有關數據保護和環境保護的一課,沒有什么比這更能體現來自這個新技術“超級大國”的自信了。
又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1月12日報道,北京博達克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阿里巴巴:馬云的基業》一書作者鄧肯·克拉克發表題為《中國正在塑造全球科技的未來》的文章稱,如此眾多的中國參展商出現在CES上,以至于一些代表戲稱這個展會如今是“中國電子展”。
文章稱,憑借在供應鏈中的上游位置,中國在全球科技領域扮演著一個早已確立的角色。不過它不再僅僅是為CES這類展會上的展品提供零配件的供應商和裝配商,中國的高科技公司正越來越多地用自己的產品取勝??偛吭O在深圳的大疆創新是在全球占據主導地位的無人機生產商,而美國戈普羅公司剛剛關閉了其Karma無人機部門。
但如今科技的價值越來越體現在服務和內容上,而不是裝置本身。谷歌、蘋果、臉書和亞馬遜的總市值達2.8萬億美元,遠超任何單純銷售硬件的廠商。
文章稱,在這方面中國同樣在奮起直追。中國的互聯網領軍者騰訊和阿里巴巴的資產估值加在一起達1萬億美元。中國市場的規模是顯而易見的,中國新興的趨勢正開始塑造全球科技景觀的未來。
騰訊的微信和阿里巴巴的支付寶領銜的二維碼支付正在讓現金變得過時。中國城市街道上排列著無樁共享單車。中國的實體基礎設施——公路、高鐵和機場——正在大大促進消費,就像時任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在上世紀50年代推出的州際公路系統一樣。
文章稱,作者在北京生活了20多年,但從2017年開始,在回到倫敦或硅谷時有了時間倒退的感覺。對城市居民來說,中國是無摩擦生活的典范,騎單車、從餐館訂外賣、生活繳費、向朋友轉賬,所有這些都可一鍵完成。在西方,互聯網服務無疑提供了越來越多的便利,但全都趕不上在中國的體驗。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