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10-30 15:20:10
每經編輯 袁園
每經記者 袁園 每經編輯 姚祥云
根據“十三五”養老規劃,我國2016年實際養老床位供給缺口已經達到243萬張,預計到2030年還將有804萬張床位的增量。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推進醫養結合已經成為時代的需求,也成為保險業的共識和機遇。
近日,泰康保險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陳東升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大型養老社區重資產、長周期且低回報,具有分散性特征,任何一家企業都不太可能集中投入和持有。
據悉,泰康在2007年開始邁向養老產業,在過程中發現養老和醫療不可分割,于是進一步提出“醫養結合”。如今,與十年前相比,醫療養老領域更受到資本的追逐。除了泰康等險資外,萬科、阿里等地產和互聯網資本也在介入。有觀點認為,下一個企業巨頭可能就誕生于醫養領域。對此,已經深耕醫養領域多年的陳東升卻持不同意見。陳東升表示,大型的養老社區是一個重資產、長周期、非高回報的領域。由于重資產等的特性,大健康、大養老是具有分散性特征的產業,任何一家企業都不太可能集中投入和持有,因此不太可能產生像互聯網式的“巨無霸”。
從其運營的養老社區回報看,陳東升透露,運營了兩年的燕園在今年可以實現收支平衡,但要收回前期投資可能需要二三十年。“由此來看,醫養領域是一個重資產、長周期的行業,很難說在短時間內收回成本,這也決定了其不能大規模、集中地去投入和發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