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熱點

每經網首頁 > 熱點 > 正文

共享單車鏖戰至下半場:被收購或成最好出路

每日經濟新聞 2017-10-26 15:43:35

共享單車第一起并購誕生,哈羅單車與永安行低碳科技合并。在競爭愈發激烈的情況下,抱團求生存已成部分共享單車企業的愿望。不過,針對一些規模和實力均不強的共享單車企業,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現階段最重要的是“資金”,沒有一個足夠強大的“靠山”,抱團或者合并意義并不大。

每經編輯 李卓 許戀戀    

每經記者 李卓 實習記者 許戀戀 每經實習編輯 梁秋月

轟轟烈烈的共享單車行業有人歡喜有人愁。酷騎單車危機之后,小藍、小鳴也被曝出押金難退的問題;而另一邊,哈羅單車(Hellobike)迎來了事業拐點。10月25日上午,哈羅單車CEO楊磊確認“哈羅單車與永安行低碳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低碳科技”)合并”,楊磊將出任新公司CEO。

一位共享單車高管告訴《每日經濟新聞》,哈羅單車和永安行的合并無疑是一步好棋,未來哈羅單車將有更充足的資金和更強的股東支持。業內人士表示,共享單車第二梯隊的企業競爭越來越激烈,行業洗牌也越來越快,除了摩拜、ofo這樣的巨頭,對其他企業來說,在彈盡糧絕之前被收購,或許是最好的出路。

共享單車第一起并購

10月24日晚間,永安行官網發布了《永安行低碳科技與上海鈞正科技共享單車業務合并》的公告,公告稱永安行參股公司低碳科技與鈞正科技簽署了協議,約定低碳科技受讓鈞正科技100%股權,未來低碳科技與鈞正科技雙方業務將進行合并。公開信息顯示,鈞正科技是一家主要經營共享單車業務的公司,經營品牌為哈羅單車(Hellobike)。永安行表示,本次交易完成后,將進一步增強低碳科技在共享單車業務的市場競爭力。

《每日經濟新聞》注意到,這起并購是共享單車行業第一起案例,有業內人士透露,其實在哈羅單車之外,也有其他單車企業希望尋求永安行的“庇護”,但最后哈羅單車勝出,不過,交易金額并未披露。

實際上,不管是低碳科技還是哈羅單車,本身在共享單車行業的實力不弱。資料顯示,低碳科技專門運營共享單車業務,今年9月曾獲得螞蟻金服等機構8.1億元融資。交易完成后,第一大股東永安行持股比例從100%下降至38.17%,螞蟻金服躍升為第二大股東。

公開數據顯示,哈羅單車業務包括共享單車及共享電單車,目前已經進駐100多個城市,日均訂單達到900萬單,注冊用戶數量接近4000萬。融資方面,哈羅單車曾獲得兩輪共2億元的融資,最后一輪融資完成于今年6月,由威馬汽車所投,金額為1億元。

楊磊回應稱“此舉并非收購,而是合并”,永安行、螞蟻金服、哈羅單車均持有新公司股份,新公司業務仍由哈羅團隊負責。本次合并完成后,將在共享單車、共享電單車、共享汽車等業務領域,推動和螞蟻金服、永安行以及眾多合作方的合作。

易觀汽車出行行業中心分析師王晨曦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哈羅單車的用戶體量在第二梯隊里比較靠前,而永安行在共享單車業務上表現并不突出,雙方合并之后對永安行來說能獲得比較豐富的共享單車運營經驗和已有的用戶資源,對哈羅單車來說,是其保障生存非常簡單且低成本的方式,簡言之,背靠大樹好乘涼。

第二梯隊企業艱難求生存

業內人士認為,已經登陸資本市場的永安行和相對優質的標的哈羅單車合并,是共享單車行業并購潮開始的一個信號。甚至有業內人士直言,連摩拜和ofo都傳出了合并的傳聞,小公司還想獨自求存的可能性很低。

記者注意到,今年除了摩拜、ofo公布了巨額融資之外,第二梯隊的單車企業鮮少有公開融資披露,天使輪到B輪只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明星單車企業小鳴單車今年也沒有公開融資的消息傳出,反而近日被曝出“押金難退”的問題。

公開數據顯示,相比2016年近80家基金參與共享單車領域的投資,今年資本的參與度下降不少,基本集中在ofo、摩拜身上,融資超過B輪的企業不到8家。

即便融資,似乎也趕不上燒錢的速度,被收購成了不少單車企業的心愿。1步單車創始人劉億舟公開表示,如果有價值的合并和收購出現,他們并不排斥。公開報道顯示,小藍單車、酷騎單車都曾向摩拜、ofo尋求并購,結局未果。

王晨曦認為,共享單車第二梯隊的競爭非常激烈,洗牌非常迅速,能夠找到依靠,是生存下來的最優選。不過,第二梯隊本身之間的抱團或者合并沒有太大意義,因為自身也是岌岌可危的狀態。“更好的是尋求外界的支持,尤其是資金,收購是比較好的出路,如果不能在彈盡糧絕之前找到靠山,被淘汰的概率較大。”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共享單車 下半場 收購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