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高調宣稱防水的iPhone 7,進水卻不保修!這套路不止蘋果在玩

每日經濟新聞 2017-07-11 06:58:11

每經編輯 張斯     

注意!廠商們信誓旦旦說可以防水的手機,最好不要輕易沾水。因為當你想要保修的時候,很可能得到的回應是——沒門。

近日,消費者秦先生向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反映,自己購入有防水功能的iPhone 7因進水導致損壞。雖然在保修期內,但蘋果官方售后卻拒絕免費維修。

原來,iPhone 7進水不保修的聲明,只在官網上用很小的一串字顯示,這與其防水賣點高調的宣傳文案形成強烈反差。記者進一步調查發現,手機防水功能不質保這一潛規則竟是業內“普遍現象”。

防水手機,防住了誰?

秦先生告訴記者,他的iPhone 7手機前段時間突然出現花屏、按鍵失靈,不能正常使用的狀況,由于在保修期內,于是將手機送修官方售后。經過官方檢測,蘋果售后表示秦先生的手機是因進水導致損壞,所以不在保修范圍內,不能享受免費維修。

秦先生表示,去年10月正是看中了iPhone 7的防水功能才購買了這部手機,但如今手機還在質保期內,卻無法享受售后服務,他表示非常不理解。

于是,秦先生與蘋果官方售后人員交涉,為什么手機宣傳有防水功能,而且還在質保期內,蘋果卻拒保。蘋果售后人員告知秦先生,官方網站上有相關說明。隨后秦先生打開蘋果官網,一看驚呆了。

官網在顯著位置,通過文字、圖片、視頻等多種形式大肆宣傳iPhone 7的防水功能,卻在網頁的底部用淺色小字注釋:“由于侵入液體而導致的損壞不在保修范圍之內。”

▲不放大你能看清第二張圖片紅框中的文字嗎?截自蘋果官網

正是蘋果的大小字套路,把吸引眼球的功能標注的十分顯眼,卻把需要注意的關鍵細節標注得不易察覺,使消費者對iPhone 7的防水性能未能全面了解,才可能致使手機進水損壞而不能使用。

秦先生曾求助南京電視臺,通過電視臺的暗訪,蘋果官方售后人員也坦言,因手機進水而導致損壞的問題,無論是否有意,無論短期濺水還是長期浸水,均不在保修范圍之內。唯一的解決方法是另花2388元,重新置換一臺新的iPhone 7,但新機的保修期以原機的保修時長為準。

所謂IP(入口保護)等級是一項國際標準,用來衡量設備的防塵和防水等級。IP等級代碼由兩個數字組成,第1個是固態防護等級,范圍是0-6,分別表示對從大顆粒異物到灰塵的防護;第2個是液態防護等級,范圍是0-8,分別表示對從垂直水滴到水底壓力情況下的防護。數字越大表示能力越強。目前IP68是最高的是級別。

資料顯示,iPhone 7 和iPhone 7 plus在外殼防護等級IEC60529標準下達到IP67級別,可達到“ 防塵、防濺、抗水的特性”。

但秦先生不能理解的是,為什么在蘋果官方宣傳的使用場景范圍內使用iPhone  7進水了卻不保修?蘋果官方以大小字說明的方式推卸自己的責任,這種情況是否違反了《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處罰辦法》?

記者注意到,在三星中國官網上,其最新手機Galaxy S8 和Galaxy S8+也都具有防水性能,防水等級為IP68。但三星同時明確,“請嚴格按照產品說明書中有關防塵防水的說明使用,否則由此造成的設備損壞由使用者自行承擔責任”。

此外,在索尼移動官網上防水防塵相關介紹頁面,記者也發現了類似的表述。

防水手機的真相:“防水”還是“抗水”

秦先生將相關投訴反饋給消協后,消協工作人員表示,商品的相關功能和消費者重大利益相關的,應當在顯著位置,以顯著方式向消費者明示。蘋果公司雖然對防水標識做了說明,也標注了可能產生的問題,但是以極小的字體表示,這種做法顯然存在明顯的欠缺。同時消協人員也表示,相關企業對手機防水功能情況一律不質保,這樣一刀切的做法并不合適。

進水的原因雖然有很多種,作為消費者而言,很難有能力去判斷在什么情況下會造成手機進液;但作為企業的技術人員,實際上是可以向消費者進行推斷,在什么情況下可能造成使用上的失誤,造成進液,從而喪失了保修權利。

記者進一步發現,手機防水功能不質保竟是手機行業內的“潛規則”。在接受上述電視臺采訪時,多家手機廠商的銷售人員不會輕易將手機防水功能的維保內容明示,但一旦發生問題,類似的糾紛就會暴露。

一方面,銷售人員會向消費者夸大手機的防水功能,對維保內容閉口不談;另一方面,當消費者追問維保狀況時,銷售人員則斷然否認進水保修,還以三包法無此規定,推卸維保責任。

記者注意到,2002年,由于手機三包規定的執行過程中存在維修商、消費者甚至手機經銷商等多方因為“進液”問題而互相推卸責任的情況,原信息產業部曾在手機生產過程中強制推行手機防水標志,以更好地明確責任。

這種防水標志是一層鍍了防護膜的試紙。這種試紙上涂了一層邊緣清晰的橙紅色或橙黃色、由對水敏感的材料做成的小條,作為一個必不可少的零件加貼在手機主機內部和電池外部的某個部位。

這種試紙在沒有遇到明水浸泡時一般不會變色,邊緣也很清晰。一旦遇到水,試紙的邊緣會把顏色擴散,為手機是否進液增添一個相對科學的判斷依據。

但據媒體報道,“防水標簽變紅即不再享受保修政策”后來成了許多消費者尋求保修時,可能得到的客服回應。

為什么會存在這樣的現象,或者說這些手機到底是怎樣防水的?在美國CNET一則報道中,iFixit的拆解工程師斯柯特·哈佛表示,手機有許多的隙縫,接口、按鈕、麥克風接口等都會留下小縫隙,水會通過隙縫進入手機。當壓力大到一定的程度,水就會鉆進電子設備。拆解防水手機時會發現,制造商很聰明,他們選擇了一種比較簡單的技術:用粘合劑防水。

▲圖片來源:CNET

同時,廠商在制造防水手機時會在揚聲器、麥克風外部安裝精密網眼,它遵循水的自然特點,比如內聚、表面張力,水不會穿過網眼而是粘在一起。但哈佛也表示,沒有什么防水技術是完美的,雖然企業宣稱手機防水,但是從嚴格的意義上講,它們并不是真正的防水手機。

哈佛解釋稱:“只要壓力足夠大水就能進去,只是壓力到底要多大各有不同。”可能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在宣傳時企業不會告訴用戶手機可以“ 抗水(water-resistant)”,而是只能“防水(waterproof)”。

因此,隨著近幾年智能手機的發展,盡管防水和防摔功能成為手機使用場景中不可回避的話題,但前者比后者更難做好。如前所述,蘋果、索尼等手機品牌都表示過,如果手機進水是沒法保修的。

由于使用場景沒辦法還原,進水維修確實無法做到三包之中,但廠商一定要盡到告知的義務。而秦先生告訴記者,他向電視臺求助時,曾向路人發起調查,多數人知道iPhone 7防水,但在保修期內進水不保修這事,幾乎沒有人知道。

所以,如果你下次想帶著手機沖澡,最好也請三思。

每經編輯 趙云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iPhone 7防水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