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7-10 22:03:59
2016年12月5日,亞馬遜推出顛覆了傳統便利店、超市運營模式,徹底跳過傳統收銀結賬過程的實體商店——Amazon Go無人便利店。當時,網上流傳著亞馬遜無人概念超市的視頻,網友驚呼,這么充滿未來感的購物模式好想try一try啊。
然而當無人便利店真正開到我們身邊的時候,卻有了昨天的這條消息:沒敗給市民素質,卻輸給了持續高溫!上海首家無人便利店上線幾天就關門。幾乎在同時,阿里巴巴的無人零售店在大眾面前亮相。互聯網巨頭向來作為市場風向標,這是巧合?還是無人便利店站上了風口?
未來已來,“無人商店”起飛了
“無人便利店”,聽起來就是高效快捷的代名詞,但引人擔心的是:無人便利店會不會如同共享單車一樣,變成一面國民素質的照妖鏡呢?
2016年8月,號稱全球第一款可規模化復制的24小時無人值守便利店“繽果盒子”(BingoBox)在廣東設立第一個網點;
2017年6月初,“繽果盒子”無人收銀便利店登陸上海;
2017年7月3日,“繽果盒子”宣布完成超過1億元人民幣的A輪融資。
事實上,這家位于歐尚超市上海楊浦總部門口的繽果盒子無人便利店,還沒來得及經過大家的考驗,就“暫停營業”了。
有消息稱,在外界天氣連續幾天超過35度后,繽果盒子在上海的第一家門店室內溫度達到40度,店內商品也出現了高溫下的變化,比如甜甜圈巧克力融化等,目前該店已經貼出“由于技術調試,暫時停運”的通知。
不過繽果盒子方面稱,暫停運營是因為“在進行整體的數據采集工作”,“重新開業時間沒有接到正式通知,應該會很快”。創始團隊隨后放話,稱已做好大規模量產的準備,“預計1年內完成5000個網點的鋪設。”
在繽果盒子閉店的同時,阿里巴巴的無人超市“淘咖啡”亮相市場,賺足了眼球。
相比繽果盒子“1年內開5000個網店”的雄心,阿里巴巴對淘咖啡的期望并不是快速擴張市場,而是提供基礎技術。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稱,“整個數字平臺、技術平臺、支付、賬號、人臉識別技術、語音交互技術,所有的東西應該是一個基礎能力,我們的出發點是希望服務所有會開咖啡店的人,讓他很容易開一個智慧的咖啡店,不是我們自己開一個。
每經小編(微信號:nbdnews)發現,除了互聯網巨頭阿里,實際上還有很多企業在投資無人零售業。
數據來源:每經小編根據公開報道整理
從2016年亞馬遜推出Amazon Go以后,歐尚、大潤發等大型超市相繼開始嘗試BingBox無人店模式。深蘭科技聯合螞蟻金服,支付寶,英偉達等發布了三款TakeGo無人店技術,娃哈哈更與深蘭科技簽訂了3年10萬臺Takego無人店協議。隨后,乳業巨頭伊利也計劃在2000多個社區內推廣和深蘭科技合作推出的無人便利微店。據澎湃消息,繽果盒子的領投方為GGV紀源資本,啟明創投、源碼資本、銀泰資本等機構跟投。
無人零售是傳統零售的終結者?
有人說,傳統24小時便利店是種文化,給深夜下班的人帶去溫暖,這是無人便利店做不到的;還有人說,無人便利店是趨勢,可以節約基礎勞動力。
的確,相比傳統的24小時便利店,無人便利店的優勢很明顯:高效便捷、降低了人工成本、消費者購買到的產品價格更實惠。但在無人零售降低人工成本的同時,運營端就需要有穩定高效的技術支撐。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在零售業內人士看來,目前無人便利店直接的顯性成本和普通便利店相比是一個偽命題,“消費者在門店確實沒有看到工作人員,但是前臺沒人,后臺有人”。在上述人士看來,無人便利店需要更多的物業配套,而物流成本和商品管理等后臺成本并沒有因此減少,同時燈光、溫度、設備等都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從成本角度看,新開店鋪做的是增量市場,選址難度和開傳統便利店差別不大,單位面積的租金成本不相上下。從管理角度看,人力成本省了后,管理成本是否真的降低還有待觀察。”
在資本和零售行業如此熱鬧的圍觀之下,網友討論最多的相關話題卻是無人零售店的偷盜問題以及勞動力過剩問題。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有網友問:我可不可以在半夜戴著鴨舌帽和口罩在里面把喜歡吃的零食吃飽了,不付款就出來?其實當你進無人店的門時,往往需要你用實名登記過的app掃碼進店,相當于你在無人零售店里的一切行為,都是在店內監控以及實名認證情況下完成的。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還有人提出了許多質疑,萬一有人尾隨前面掃碼過的人進店干壞事又怎么辦呢?萬一零售店全都無人了,收銀員又該怎么辦?
對此,業內人士認為,無人零售在中國還是一個新興事物,它如何證明自己,還需要大家用包容的心去給它一點時間,至于發展中的問題,只能是在發展當中解決。
每經編輯 湯亞文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北京商報、華創計算機團隊、新民網等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