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報 2017-04-06 09:15:06
BAT入局也被外界認為幾無懸念。去年,中國聯通分別與BAT三家公司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被看做是聯通的混改前兆。
傳聞已久的聯通混改終于進入倒計時。4月5日,中國聯通發布公告稱,混改可能涉及A股公司的股份變動,這意味著聯通會在上市公司層面引入外部資本。考慮到未來的發展前景,在聯通眾多的業務中,流量大數據以及增值業務或將是聯通混改的重點,資金注入成為混改關鍵,不過,資金到來能否快速改善聯通目前被動狀況還尚不能確定。
混改沖刺
4月5日早間,中國聯通在滬、港交易所均停牌,稱待發出一份有關公司內幕消息的公告。晚間,中國聯通H股披露混改方案,稱控股股東聯通集團正在籌劃并推進開展與混合所有制改革相關的重大事項,該重大事項擬以公司控股股東聯通集團以及中國聯通為平臺,可能涉及聯通A股公司的股份變動事宜,關于該事項的相關方案正在進一步論證中,尚存在重大不確定性,4月6日上午9時整復牌。
中國聯通A股發布公告稱,公司股票于2017年4月5日緊急停牌一天,并將于2017年4月6日起停牌,公司將盡快確定該事項的交易類別,并于股票停牌之日起的5個工作日內(含停牌當日)公告該事項進展并復牌。
根據公告,中國聯通未披露混改的具體方案,包括參股方和參股比例等。獨立電信分析師付亮認為,混改的具體方案尚未公布,包括BAT為代表的互聯網公司,或其他的國有企業、民間資本都有可能成為混改合伙人。北京商報記者就此事聯系到中國聯通相關負責人,截至發稿,該負責人并未做出回復。
資金短缺
混改的主要因素還是資金短缺。付亮分析,從聯通目前的現狀看,競爭力較為薄弱,尤其是資金短缺。“三大運營商中,聯通是最缺錢的,有了錢才能建網絡、才能展開營銷。”付亮打了個比方,中國移動是今年花去年的錢,中國電信是今年花今年的錢,而中國聯通是今年花明年的錢,“如果沒有數百億的資金注入,聯通已很難縮小與競爭對手的差距”。
中國聯通剛剛發布的2016年財報顯示,該公司2016年實現營業收入2742億元,同比下降1%;凈利潤同比大降94.1%,創下中國聯通上市15年來最低紀錄。
中泰證券在此前分析聯通業績預報時指出,聯通2016年凈利潤同比大幅下降,主要是由于沒有鐵塔出售收益,鐵塔使用費用增加及能源、物業租金等成本投入加大導致網絡運行及支撐成本和銷售費用預計較2015年明顯上升。
“由于錯過了4G發展的黃金期,2015年,中國聯通流失了超過1000萬移動用戶,去年凈利潤一下跌了近百億元,主要是因為該公司意識到了這個致命的問題,開始重視主流網絡的建設和發展,這就免不了將資金大量投入到4G甚至5G網絡上。”資深通信專家項立剛坦言。
誰能入局
資金短缺、凈利暴跌。中國聯通混改迫在眉睫,哪些巨頭入局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有分析人士指出,聯通混改將通過定向增發擴股和轉讓舊股的方式對中國聯通股權結構進行調整,聯通集團持有中國聯通股權由62.74%減至36%;引入信息產業領域實力相當、主業關聯度高、互補性強的國有資本占19%,初步備選對象是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和中國廣播電視網絡有限公司等;引入互聯網等領域的若干家境內非公企業及員工持股共占20.06%;公眾股東占24.94%。
根據報道,中國聯通股權調整后,再通過聯通集團內部股權交易,實現國有資本對聯通紅籌公司持股60%左右(其中聯通集團持股51.05%)。
此外,BAT入局也被外界認為幾無懸念。去年,中國聯通分別與BAT三家公司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被看做是聯通的混改前兆。
上述分析人士稱,如此混改后,既符合《電信條例》的相關規定(經營基礎電信業務的公司,國有股權或者股份不少于51%),可以確保電信網絡和信息安全,國有資本擁有絕對控制權,聯通集團保持實際控制權;也可以使得中國聯通改變當前困境,真正實現股權多元化。
流量先行
綜合業內人士的看法,聯通混改主要會涉及到增值業務與流量、大數據業務兩方面。
萬聯證券首席投資顧問古振華指出,運營商的主要優勢是對流量和用戶行為大數據的掌控,通過混合所有制改革,借民營力量(比如能與公司業務互補的BAT)優化治理結構,提升營運效率,拓展移動互聯業務,把互聯網業務與移動業務進行充分融合,將流量和大數據轉化為現金流是未來業務發展的大方向。“只要對電信運營商保持控股和控制力就可以,聯通混改的空間是很大的。”
項立剛也表示,流量和大數據是未來最具前景的業務,互聯網公司肯定會優先選擇該業務進行投資,至于傳統的通話、寬帶等業務,短時間內可能不會有效果。
據了解,中國聯通近幾年在大數據等業務上不斷加大投資力度,收益頗豐。2016年,中國聯通IDC及云計算業務實現收入94.5億元,同比增長33.7%;ICT業務實現收入59.4億元,同比增長37%。
不過,付亮指出,大數據業務屬于運營商的核心業務,如果拿出去與第三方共享,可能牽涉到侵犯用戶隱私,操作上也有政策障礙。
相比之下,單獨拿出增值業務進行混改,則被視為一個阻力相對較小的方案。中國聯通現任董事長、中國電信前董事長王曉初此前就已經在中國電信嘗試過類似的混改方案。當時,中國電信將旗下的幾大基地業務,通過引入外部資本公司化,變成了合資公司,最終天翼視訊、炫彩互動、天翼閱讀和愛動漫4家公司100%股權,注入了上市公司號百控股,原來引入的股東成了號百控股的股東,中國電信的控制力進一步增強,也實現了資本增值。
對于混改,SA無線網絡服務研究總監楊光指出,中國聯通的經營發展正面臨較為嚴峻的挑戰,市場競爭格局的長期失衡也不利于信息通信行業的長期發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成為提升中國聯通競爭能力、促進行業長期健康發展的重要手段,如今看來,公開透明的政策環境和清晰的政策邊界是混合所有制改革順利進行的重要保證。
北京商報記者 孫麒翔 石飛月/文 代小杰/制表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