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3-17 00:58:33
海豚供應鏈COO劉柳稱,公司并未接到過來自政府層面的相關通知。2月15日發現了行業有動作才安排產品陸續下架,直到2月21日市場稽查局過來,公司找國檢部門才調取到通知。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段倩倩 每經編輯 賈運可
編者按
【 剛剛結束的央視“3·15”晚會曝出有企業銷售國家質檢總局禁止銷售的日本核輻區食品。消息一出,外界一片嘩然。這家經營跨境購的新三板掛牌公司有棵樹立刻被輿論推上了風尖浪口,人們不禁想知道:有棵樹究竟是家什么樣的企業?而據第三方市場調研公司iResearch統計數據顯示,預計我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至2017年將達到8萬億元。有棵樹“涉核”的事情又會給如此龐大的市場帶來什么影響。】
每經記者 段倩倩 每經編輯 賈運可
“出了這樣的事,誰還睡得著啊。”
央視“3·15晚會”曝光稱,海豚跨境科技(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豚供應鏈)銷售國家質檢總局禁止銷售的日本核輻區食品。資料顯示,海豚供應鏈系新三板掛牌公司有棵樹(836586,OC)旗下公司。15日深夜至16日凌晨1點,有棵樹公司相關人員還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和記者溝通這一事件進展情況;16日上午,記者在有棵樹公司見到相關人士后,對方發出了前述感嘆。
值得注意的是,昨日(3月16日),有棵樹公告稱,由于其沒有及時獲悉通知,導致2 月13日至2月22日間共售出525件不符合最新監管要求的卡樂比產品,央視報道不涉及公司任何中國內地經營主體,公司正與監管部門保持密切溝通。
有棵樹子公司深圳市海豚跨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圳海豚供應鏈)為海豚供應鏈提供技術支持等服務,其和有棵樹在同座樓的同一樓層辦公,兩家公司只隔著手扶電梯。經歷了“3·15”風波后,有棵樹仍在正常運轉。記者看到兩家公司的人員密度均很高,深圳海豚供應鏈中間的辦工區甚至沒有格子間,工作人員密集地坐成一排,在電腦前忙碌著。
海豚供應鏈主打跨境電商的B端(商戶端)業務,因此極有可能存在其他部分平臺商戶依舊銷售前述不符合監管要求的產品。海豚供應鏈COO劉柳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稱,“公司所有產品均銷售給香港客戶,我們給客戶的態度是,如果他們的渠道和客戶擔心,我們支持無條件退貨,但并不是所有的客戶都會擔心,有部分客戶在和我們溝通這個事情,但也有部分客戶說沒有關系。”
部分客戶稱“沒有關系”
記者了解到,海豚供應鏈以B2B“直采”和B2B2C“代發”為主要經營模式。B2B模式主要針對大型平臺電商、垂直母嬰電商等;B2B2C模式下,客戶將訂單信息等推送給海豚供應鏈,海豚供應鏈代賣家及平臺將海外產品發送給國內消費者。
在2016年的半年報里,有棵樹稱B2B模式下,公司已成為京東全球購、寶寶樹、豐趣海淘、唯品會、貝貝網、小紅書等眾多大型電商平臺的海淘產品戰略合作供應商;B2B2C模式下,公司已成為淘寶賣家、天貓國際賣家、寶寶樹、蜜芽寶貝、唯品會、聚美優品等代發戰略合作伙伴。
這也意味著,極有可能存在部分平臺商戶從海豚供應鏈采購貨物并再度賣給消費者的情況。對此,劉柳回應稱,公司從未和上述平臺商戶有過卡樂比麥片的直接交易,“我們做的是跨境、境外生意,采購、銷售是海豚供應鏈在香港運營,所有的合同往來都是海豚供應鏈和注冊在香港的公司進行交易,我們已經在香港完成了貨品的銷售。”
至于海豚供應鏈客戶與內地平臺的關系,劉柳稱,公司并沒有監控商戶的經營行為,“它(指客戶)和境內公司是不是存在關聯,或者它在哪些平臺上進行售賣,這是客戶的銷售渠道,我們是做批發的,我們不會去探聽客戶的這些信息。”
劉柳同時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海豚供應鏈大概有上百家香港客戶,公司不方便對外提供客戶信息,但已將相關的客戶清單提供給深圳市場稽查局。
值得注意的是,2月21日,深圳市場稽查局對海豚供應鏈進行了突擊檢查,此次檢查重點便有卡樂比相關情況。隨后的2月23日,海豚供應鏈在其官網發布了通報,稱公司客服已經在主動聯系客戶進行相關賠付。
“這個事情出來了我們也很抱歉。我們給客戶的態度是,如果他們的渠道和他們的客戶擔心,我們支持無條件退貨,但并不是所有的客戶都會擔心,有部分客戶在和我們溝通這個事情,但也有部分客戶說沒有關系。”劉柳稱。
共售出525件違規產品
據《天津日報》等報道,2017年2月,國家質檢總局進出口食品安全局發布了針對日本食品放射性相關證明文件審核的警示通報,要求各進口企業(包括跨境電商)避免從被我國禁止的10個日本都縣(福島縣、群馬縣、栃木縣、茨城縣、宮城縣、新潟縣、長野縣、琦玉縣、東京都、千葉縣)進口食品,日本食品進境申報時,進口商須提供原產地證明、放射性檢測合格證明等符合要求的相關文件。
值得注意的是,記者并未在國家質檢總局網站找到前述文件。只是在日本海嘯爆發的2011年3月,國家質檢總局發布了《關于禁止部分日本食品農產品進口的公告》,規定即日起禁止進口日本福島縣、栃木縣、群馬縣、茨城縣、千葉縣的乳品、蔬菜及其制品、水果、水生動物及水產品。
記者隨后聯系相關行業人士,得知質量監督檢驗檢疫信息內網在今年2月13日發布了一則風險警示通報,通報內容與《天津日報》的報道相符。
有棵樹在昨日的公告中稱,海豚供應鏈所有的銷售都是在境外完成交割,2017年2月15日,在接到國檢通報后,海豚供應鏈立即叫停了卡樂比麥片的所有訂單,并安排海運退貨,同時海豚供應鏈也下架了所有不符合通報的產品。但由于其沒有及時獲悉通知,導致2月13日至2月22日間共售出525件不符合最新監管要求的卡樂比產品,公司對此深表愧疚。
不過,劉柳則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公司之所以未能第一時間全面下架不符合最新監管要求的產品是源于信息差,公司并未接到過來自政府層面的相關通知。“2月13日的那個文件我們是不知道的,2月15日我們發現了行業有動作才安排了(產品)陸續下架。2月21日他們(市場稽查局)過來我們才知道是這個事情,找國檢部門調取(這個通知)的。”
資本賭局
資金鏈壓力大 有棵樹多次融資實控人屢簽對賭協議
每經記者 孫嘉夏 每經編輯 曾健輝
雖然身處跨境電商這一朝氣蓬勃的明星行業,但在白熱化的市場份額爭奪戰中,行業內各公司的處境未必如外界想象地那般美好。
有棵樹(836586)的財務報表顯示,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長期為負值。在公開轉讓說明書中,有棵樹解釋是由于公司處于快速發展階段,積極開拓市場等需支付大量現金,同時,公司運營所在平臺的現金提取期限也有所調整。
事實上,根據有棵樹的結算模式,公司向上游供貨商采購時多為預付貨款,向下則受制于下游平臺的回款周期,這無疑讓公司資金鏈頗受壓力。
為維持高速發展態勢,有棵樹勢需要大量融資以維持現金流,而包括公司實控人肖四清在內的股東,則與融資方簽下了多份涉及上市時間、凈利潤指標等在內的對賭協議。
重重壓力下,央視“3·15”晚會曝光事項又為有棵樹的日常經營及上市工作增添意外。對此,公司董秘李志強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上述事宜不會影響公司的上市工作。
●采購銷售兩頭承壓資金鏈壓力大
根據有棵樹的公開轉讓說明書,公司2013年度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116.85萬元,但此后,該指標長期為負值。據有棵樹披露的數據顯示,2014年度,其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2100.70萬元;2015年度為-2.84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了1236.90%;2016年上半年,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則為-8024.65萬元。
以2014年數據為例,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中收入部分主要來自于“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該部分收入為2.19億元,支出部分,主要為“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和“支付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兩項數字分別為1.39億元和9855.23萬元。
在公開轉讓說明書中,有棵樹曾解釋,公司報告期內(即2013年度、2014年度、2015年1~7月)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逐期,主要系由于公司處于快速發展階段,積極開拓市場、置備存貨、擴充員工均需要支付大量的現金。同時,公司運營所在平臺的現金提取期限也有所調整。另外,公司支付了較多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主要為公司在快速擴張、開拓市場期間支付了較高的銷售費用。
但在新三板掛牌后,有棵樹的現金流狀況依舊沒有得到改善。
在2015年年報中,公司解釋的原因是當年度銷售較去年增加362.58%,下半年主要平臺調長回款時間,導致相應應收賬款比重增加明顯,出口采購賬期拉長,應付賬款增加3168.52萬元。同時,出口海外倉備貨模式的開展及出口訂單量預期的增加導致存貨增加7496.44萬元,占用了大量營運資金。
有棵樹介紹,海淘銷售結算模式主要為賒銷,采購方式主要為預付,海淘應收賬款較去年同期增加1.32億元,且海淘存貨較去年同期增加1.06億元。
顯然,有棵樹的經營模式將使資金鏈面臨不小的壓力:面對上游供貨商,有棵樹需要預付貨款,同時盡可能備足存貨;面對下游平臺客戶,有棵樹受制于對方回款周期的限制采取賒銷的方式,應收賬款較多。有棵樹自身也在2015年年報中坦承,公司存在“海外運營,海淘上游采購風險及資金鏈壓力的風險”。
在此后的一次融資活動中,有棵樹也曾介紹,跨境貿易相對于一般國內貿易環節多,審核要求嚴,貨物周轉期長,需要充足的貨物儲備以保證快速及時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對流動資金的要求較高;公司要實施全球化戰略,需要投入大量資金進行倉儲物流等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海外倉,租金貴,維護成本高。
有棵樹采取的應對之道,則是積極開拓上游品牌授權,爭取與更多的品牌廠商深入合作,以降低采購成本。目前獲得數十個歐美澳一線二線嬰兒食品,母嬰產品和保健品的品牌授權。公司也會與更多的中小海淘客戶建立業務合作關系,尤其是C店客戶,降低對單個大客戶的依賴,因中小海淘客戶多采用預收款結算方式,將較大程度地緩解海豚供應鏈資金的壓力。
但至少在2016年上半年,現金流的問題并沒有得到明顯改善。
2016年上半年,有棵樹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8024.65萬元,較去年同期下降207.04%,有棵樹解釋稱公司為不斷完善在跨境電商進出口環節的全球供應鏈整合能力,加大海外倉建倉規模,同時提前備貨為迎接下半年的銷售旺季。
“我們并不認為公司的現金流狀況是‘糟糕’。”有棵樹董秘李志強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強調,“公司的業務在幾倍增長,但前提是,不斷地有營運資金、不斷有資金可以買貨,所有的電商都會經歷這樣一個過程。公司的股東、包括我們自身,也希望可以先將市場份額拿下。”
●多次融資實控人簽對賭協議
受制于自身經營模式帶來的資金鏈壓力,有棵樹顯然需要依靠大量融資以保證公司業務能持續快速增長。
根據公開轉讓說明書,公司報告期內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同樣為負,2013年度、2014年度、2015年1~7月,這一數字分別為-23.81萬元、-410.11萬元和-4164.47萬元。報告期內,也僅有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連續為正值,相應的數字分別為24.22萬元、8173.11萬元和4.22億元。2015年,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則是4.98億元。
公開轉讓說明書顯示,公司在新三板掛牌前就已完成多次融資。
2015年6月15日,有棵樹增加注冊資本至500萬元。新增注冊資本由新增股東廣發信德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發信德)認繳59.10萬元、上海海竑通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以下簡稱上海海竑通)認繳16.20萬元、中山祈恩股權投資中心(有限合伙)(以下簡稱中山祈恩)認繳20萬元、儀征海之創管理咨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儀征海之創)認繳3.80萬元、珠海康遠投資企業(有限合伙)認繳0.90萬元。
2015年7月,有棵樹注冊資本增加至666.67萬元,新增股東包括中福建建研科技有限公司認繳66.67萬元、湯臣倍健(300146.SZ)認繳66.67萬元、中山以勒股權投資中心(有限合伙)認繳16.67萬元、等等。
同月,有棵樹股東肖四清、李鵬等將所持有的部分股權轉讓給上海溢贊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伙)、杭州海新先瑞創業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璀璨年華(深圳)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璀璨成長(深圳)股權投資基金企業(有限合伙)和璀璨年華(深圳)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等。
為順利完成融資,有棵樹相關股東多次與交易對方達成了對賭約定。
例如在2015年6月的融資中,廣發信德、上海海竑通、儀征海之創和中山祈恩分別以6000萬元、1619萬元、381萬元、2000萬元投資認繳新增注冊資本時,即與有棵樹股東肖四清、李鵬等簽訂了投資協議。
按照當時的投資協議約定,肖四清、李鵬、有棵樹基金承諾公司2015年和2016年凈利潤分別不低于7000萬元和9700萬元。,如公司2015年和2016年任意年度截至當期期末累積實際凈利潤低于截至當期期末累積承諾凈利潤的90%,即分別低于6300萬元和1.50億元,則肖四清、李鵬、有棵樹基金需向廣發信德、上海海竑通、儀征海之創、中山祈恩進行現金補償。而如出現公司未能在2018年12月31日前實現在中國證券交易市場(包括上證所、深交所)掛牌上市或公司2015年和2016年任一年度凈利潤低于當年承諾凈利潤的80%等情形,廣發信德、上海海竑通、儀征海之創、中山祈恩有權向肖四清、李鵬、有棵樹基金回售所持公司全部股份,肖四清、李鵬、有棵樹基金應以現金形式收購。
在2016年9月,有棵樹再次完成了一次融資工作:公司以12.50元/股的價格,募資3.09億元,其發行對象包括方正和生、青島金石泓信、盛世富金等。
有棵樹稱,所募資金將用于補充運營資金,倉儲和物流基礎建設、IT系統研發建設,人才隊伍建設等。根據測算,公司2016年營運資金缺口約為6.16億元。初步財務預算則顯示,僅在2016~2017年,倉儲及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的營運資金需求即達到了1.5億元。
2016年12月,有棵樹最新完成的一次融資則同樣是以12.50元/股的價格,向深圳市華益成路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下簡稱華益成路)發行650萬股,募資8125萬元。
為此,肖四清、李鵬同樣與華益成路達成了對賭安排:如有棵樹未能在2020年12月31日前實現在上證所或深交所上市;或有棵樹出現嚴重過錯并導致有棵樹不具備或不符合上市條件的,則華益成路有權根據實際情況要求對方在三個月內以共同連帶方式按約定價格以現金形式回購/受讓華益成路通過本次發行取得的全部公司股票。另外,肖四清等亦承諾有棵樹2016年度、2017年度和2018年的業績目標為經審計的稅后凈利潤分別不低于1.5億元、2.1億和3.5億元。
公司董秘李志強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有關央視報道事項,不會影響實控人與對方達成的對賭安排,也不會影響公司的上市工作。
業績困局
有棵樹營收3年由70萬飆升至11億 跨境電商競爭加劇難解利潤困局
每經記者 金喆 每經編輯 曾健輝
受益于跨境電商的崛起,深圳市有棵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836586,有棵樹)在過去三年上演了營收暴增的神話。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有棵樹披露的公開轉讓說明書、2015年年度報告后發現,2013年到2015年三年時間,公司營業收入從71.35萬元激增到10.78億元,漲幅達到1518倍。而2016年上半年的營收比2015年整年收入還多2000萬元。
但是,高營收并未給公司帶來豐厚的利潤。2016年上半年,有棵樹的凈利率只有2.6%。而在2014年和2015年,這一數值也僅維持在1.5%和5.9%。廣州一家涵蓋跨境電商業務的上市企業CEO對記者坦言,跨境電商準入門檻不高,同行之間的價格戰拉低了利潤,大部分的跨境電商平臺都面臨盈利難題。
3年來營收由70萬漲到11億
2016年2月,有棵樹在全國中小企業股權轉讓系統披露公開轉讓書。公開轉讓說明書顯示,有棵樹自設立以來一直專注于電子商務領域,目前主要從事跨境電商出口、進口業務,無人機機器人業務和海淘業務。
伴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和新興產業的需求,跨境電商在過去3年迎來爆發式增長。作為跨境電商業務的龍頭企業,有棵樹坐享了行業爆發式增長的紅利。2013年~2015年,有棵樹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0.007億元、2.33億元和10.78億元,3年間飆漲1539倍,對應的歸屬于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2.4萬元、352.61萬元和6486.71萬元。
到2016年上半年,有棵樹的業務繼續快速增長,當期營收達到10.98億元,比2015年全年收入還多出2000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19.84%;對應的凈利潤為2957.45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660.67%。
對于行業前景,有棵樹指出,隨著中國跨境網購市場的放開、跨境網購基礎環境的完善以及消費者跨境網購習慣的養成,未來跨境進口電商比重將逐步增大。
“跨境電商肯定是趨勢,但快速增長的過程中也折射出一個問題,阿里系、京東等寡頭格局競爭白熱化,中小平臺的生存空間被壓縮得比較厲害。”前述高管表示,寡頭電商在流量、用戶和產品上構建的強大體系對中小平臺構成威脅,但目前巨頭還沒有完全發力,中小平臺應尋找有價格優勢或流量優勢的產品線作競爭砝碼。
凈利率過低遭遇盈利困局
不過,因為激烈競爭,有棵樹的跨境電商業務利潤并不高。記者梳理財報發現,2016年上半年,有棵樹的凈利率只有2.6%。公司2015年年報顯示,公司經過下半年大規模擴張海淘業務,毛利多維持在15%左右。而在2014年,有棵樹的跨境電商進口業務毛利僅有13.20%。
有棵樹在2016年半年報中解釋稱,凈利率比2015年全年有所下降主要基于兩點,一是毛利率相對較低的海淘業務結構大幅提高,綜合毛利水平有所下降;二是公司持續投入海外倉儲物流等基礎設施,凈利率水平有所拖累。
值得注意的是,跨境電商平臺盈利能力不強是行業普遍存在的問題。去年11月,商務部研究院電子商務研究所副所長張莉在第四屆鄭州服務業暨服務外包創新大會上表示,目前的跨境電商,在交易主體方面存在有6000家交易平臺,交易的企業差不多有30萬家,統計結果顯示,能夠盈利的平臺5%都不到,而且幾乎所有的跨境電商的交易主體基本上都是不盈利的。
有棵樹在公開轉讓書中表示,跨境電商行業目前仍處于快速發展階段,行業集中度較低,市場競爭較為激烈,競爭對手和潛在的進入者較多。尤其是部分銷量較大且利潤空間較大的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甚至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價格戰。
行業現狀
有棵樹售賣“涉核”麥片背后:跨境電商增長快監管難
每經記者 葉曉丹 實習記者 范文茜 每經編輯 陳俊杰
出售日本核污染地區生產的卡樂比麥片,跨境電商新三板掛牌公司有棵樹(836586.OC)一時之間引來各方關注。有業內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2014、2015年左右就有一些跨境電商開始售賣卡樂比麥片,并一度成為爆品。
實際上,隨著跨境電商、海淘的興起,部分跨境電商平臺售賣假貨、產品質量不合格等問題時有發生,海外商品的質量安全成為消費者在跨境電商平臺購物的一道隱憂。
跨境電商增速快
跨境電商一度是消費升級、消費轉型背景下的寵兒。根據易觀智庫3月8日發布的《中國跨境進口零售電商市場季度監測分析2016年第四季度》報告顯示,去年第四季度,中國跨境進口零售電商市場規模達957.1億元,環比增長達7.7%,較上年同期高出118.6億元。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B2B與跨境電商部主任張周平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目前各個跨境電商平臺進口商品主要集中在歐美、日本和韓國,從進口產品的選擇上來看,奶粉、營養品、美妝等居多。
此次被央視“3·15”晚會曝光的卡樂比麥片產自日本,那么,針對日本產品跨境電商的銷售額又有多少?
日本經濟產業省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從日本到中國的跨境B2C電商產品銷售額達1.08萬億日元(約89.2億美元),到2019年,該數字將翻倍,達2.34萬億日元(約193.3億美元)。
某跨境電商平臺負責人劉平(化名)對記者表示,如果要做跨境電商平臺,日本的戰略意義很重要,一些運營不錯的跨境電商企業會選擇在日本開分公司、有實力的就在日本建倉。根據有棵樹2016年半年報,2016年上半年有棵樹布局的兩個海外倉其中一個就在日本。
多數企業在選擇做跨境電商的時候都會從標品切入,譬如紙尿褲、奶粉之類的,劉平說,日本一些知名品牌在國內也比較有市場,但問題在于標品很容易產生價格戰,跨境電商企業需要尋找到自己的長尾產品。除此之外,供應鏈的整合能力也非常重要,跨境電商從品牌商處直接拿貨很難,渠道未必能打通,其中還需要和各類B2B供應鏈渠道商合作。而合作也非常現實,拿的貨多談的價格會更低,部分跨境電商平臺為了降低成本提高利潤,售賣假貨的情況屢見不鮮。
監管需不斷完善
隨著消費者購買海外產品的經驗日漸豐富,各種問題不斷暴露出來,但如何監管跨境電商也成為一大難題。
艾媒數聚CEO張毅表示,監管部門對跨境電商產品的措施是有的,但仍然存在一些漏洞,這跟監管部門工作重心有關系。傳統的思維是對廠商生產源頭進行嚴控,但對中間流通渠道和流入消費者端較為缺乏有效的把關。他認為,相關部門需要對跨境電商的監管把控做一個重新布局。
張周平告訴記者,目前國內跨境電商平臺主要有兩種模式,海外直郵和保稅倉模式。海外直郵是企業從海外直接發貨,通過快遞的方式寄給國內消費者,當快遞進入國內海關,海關一般以抽檢的方式進行檢查,但由于每天檢查的物品太多,海關也檢查不過來;而保稅模式是跨境電商的商品經過檢驗檢疫后進入國內保稅倉,和一般的傳統進口商品不同,保稅模式是商品賣出去之后再繳稅。
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李元平日前表示,2016年對跨境電商食品、化妝品,總共風險監測了26273批,這其中檢出不合格有1210批,不合格率是4.6%,比正常貿易渠道高5倍多。“比如說,我們還抽查了電商渠道進口的玩具、紙尿褲、服裝和廚房用具等,總共抽了1013批,發現不合格有415批,不合格率就高了,達到了40%多。”
需要值得注意的是,李元平同時表示,跨境電商這種貿易方式是一個新型業態,對于跨境電子商務產品如何監管,首先要看怎么對它定性。從一開始就沒有把它作為商品來管理,而是把它作為個人自用物品來對待,那么對個人自用物品,質檢部門主要是實施檢疫,重點是防范疫情、疫病傳入風險,針對產品質量,主要由消費者自負責任。
國產品牌或迎利好
在央視“3·15”晚會結束后不久,某企業一位高管在朋友圈表示,隨著一些沖調類品類的下架,國貨將迎來更多機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注意到,從某種角度來說,受卡樂比麥片事件影響,部分國產沖調類產品或迎來利好。據“生e經”線上交易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沖飲麥片線上市場規模為10.18億元,增長率為143%。中國線上沖飲麥片品牌前10名中,國外品牌包攬前4,分別是美國的桂格、日本的卡樂比、瑞典的ica及美國的家樂氏。
記者在天貓、京東平臺搜索“麥片”品類發現,銷量和人氣排名靠前的基本上都是桂格、雀巢等國外品牌,國產麥片品牌處于劣勢地位。
對此,中國品牌研究院食品飲料行業研究員朱丹蓬告訴記者表示,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和國人對健康愈加重視,消費者越來越傾向于購買麥片一類的粗糧纖維食品。在“消費升級”趨勢的帶動下,海淘、代購、跨境電商等線上銷售模式不斷完善,中高端消費人群對于進口食品有著較強的消費意愿。
朱丹蓬認為,卡樂比麥片事件曝光,將給國內沖調類行業帶來“微妙”的變化。“央視這次曝光,一方面是提醒消費者在購買進口產品時要注意些常識;另一方面也為用心做優質、健康產品的國產品牌提供了更多機會”。
資本故事
收購有棵樹黃了 金達威真的高興嗎?
每經記者 李婷 每經編輯 陳俊杰
3月15日晚間,金達威公告稱,由于擬收購對象深圳有棵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單方面不可撤銷地終止交易,最終導致了重大事項籌劃的終止。
碰巧的是,當晚央視“3·15”晚會曝光了跨境電商有棵樹銷售產自日本核污染區的食品。有觀點認為,金達威雖然被對方撤銷交易,但卻因此幸運的“躲過一劫”。不過,金達威真的會為此感到高興嗎?
3月16日,金達威工作人員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公司在15日發布晚間公告時并不知道有棵樹銷售產自日本核污染區的食品,并被央視“3·15”晚會曝光。
剛“牽手”幾天就掰了
記者注意到,金達威與有棵樹實際控制人肖四清于2017年3月8日在深圳簽署了《合作意向書》,公司擬以發行股份與支付現金相結合的方式收購有棵樹100%的股份。
3月9日,金達威自開市起停牌,籌劃相關購買資產的工作,沒料想才3天時間,有棵樹就表示要終止交易。
根據金達威公告披露,2017年3月12日,公司接到肖四清簽署的《關于終止交易的函》,肖四清決定單方面不可撤銷地終止《合作意向書》中所述交易,且不再就相關事宜進行任何磋商。
金達威稱,收到上述函件后,從謹慎性角度出發,公司仍然主動積極與肖四清進行了溝通聯系,但未取得肖四清關于繼續推進交易的確認,最終終止籌劃本次重大事項。
金達威在公告中還透露,與肖四清簽署的《合作意向書》約定了排他條款,公司將密切關注肖四清是否存在違反《合作意向書》約定的情形,并將采取相應措施。
沒想到,3月15日晚,央視“3·15”晚會曝光了有棵樹旗下的深圳海豚跨境科技有限公司網上商城,銷售來自日本核污染地區生產的卡樂比麥片。
消息一出引發嘩然,有觀點表示,金達威雖然被對方撤銷交易,但卻是幸運的。有業內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于此次交易而言,卡樂比麥片事件將給有棵樹的估值和聲譽帶來較大負面影響,金達威則無疑“躲過一劫”。
金達威為何要收購有棵樹?
根據金達威此前業績預告顯示,公司2016年度實現營業總收入166240.68萬元,比上年增長38.10%,營業利潤35072.09萬元,比上年增長180.7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9809.62萬元,比上年增長164.80%。金達威認為,主要受益于維生素a系列產品量價齊漲。
雖然目前年報尚未發布,不過仔細查看金達威此前發布的半年報可以看出,目前金達威的銷售主要依賴境外部分。報告期內,境外銷售收入62384.24萬元,而境內銷售收入為17826.23萬元。值得注意的是,境內銷售的毛利率卻比境外銷售高了近一倍,境內毛利率達到60.40%,而境外銷售毛利率則為33.04%。
而金達威也表示,將繼續深耕于大健康行業,完善公司的產業布局和產業鏈,設計推出新品類和新產品,探索多渠道的產品銷售增長。
雖然在此次終止籌劃公告中,金達威稱對公司當期業績無影響,不會對公司的正常生產經營產生不利影響,也不會影響公司未來的發展戰略和經營規劃。
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金達威顯然對跨境電商電子商務躍躍欲試。最近幾年,中國保健品行業迎來了風口,但國產保健品企業業績卻也不太如意。就多方面探索產品銷售增長渠道,跨境電商對金達威而言非常具有吸引力。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整理公開信息發現,金達威此前就通過參股上海燃卡貿易加大了電子商務方面的布局。資料顯示,燃卡貿易主要經營方式是依托卡路里網站進行,在專業的運動營養領域提供產品的一站式供應。
至于金達威是希望借助有棵樹的優勢來提高自身的海外業務盈利能力,還是希望借助其來搭建自身在國內市場的銷售網絡,3月16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未能從金達威獲得正面回應。但有一個問題值得思考,金達威真的會為此交易終止而感到高興嗎?
有棵樹為業內領軍企業
相比“幸運”的金達威,另外兩家上市公司卻默默“躺槍”。
資料顯示,作為跨境巨頭之一的有棵樹一直都是資本追逐的熱點企業。自有棵樹2014年9月完成A輪融資開始,便在資本市場一路高歌猛進,屢屢獲得巨額單筆融資,三輪已經累計獲得融資9億元,其中C輪融資獲得4億元后,公司已達到30億元的估值。
在有棵樹第二輪的融資中,福建建研科技與湯臣倍健各出資1.6億元,各占10%的持股比例,并列為有棵樹第二大股東,而福建建研科技為上市公司建研集團的全資子公司。
針對有棵樹此次被央視曝光,湯臣倍健3月15日晚間向e公司表示,公司已經注意到關于有棵樹公司的相關報道。湯臣倍健表示,公司對有棵樹為股權投資,并沒有參與有棵樹的日常經營,未來湯臣倍健會加強對投資參股企業的把控,加大對參股公司經營業務的監管。對于此次事件,湯臣倍健將持續關注,保持與有棵樹的緊密溝通。
截至記者發稿,建研集團尚未對此事進行公告或回應,那么,作為建筑工程行業的建研集團為何會參股跨境電商?
建研集團在此前的公告中透露,通過雙方深入構建合作平臺,能為公司拓展“互聯網+建研”戰略,提供多層次的“互聯網+”技術支持和幫助,有利于公司檢測業務實施“跨區域、跨領域”戰略,并向貿易品、消費品、健控,加大康產品檢測延伸。同時雙方可一起開發針對電商平臺商品,提供面向客戶服務的具有公信力的質量和性能檢測報告。并充分利用廈門自貿區的優勢,為公司未來嘗試新業務提供可能。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分析師張周平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包括金達威在內的公司和投資機構看上有棵樹并非巧合,一方面跨境電商確實是一個投資熱點,但更重要的是有棵樹本身也是跨境電商企業中的種子選手,排名相當靠前。有棵樹增長較快,歷年增長率均超過100%,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行業內大量企業均是單向貿易模式,而有棵樹是新三板掛牌企業中唯一一家進出口雙向跨境電商,其對外出口業務表現可圈點。可以說,有棵樹在是知名跨境電商出口行業的領軍企業。
業內聲音
日本核污染區食品有多可怕? 業內:了解比恐慌更重要
每經記者 歐陽凱 每經編輯 陳俊杰
“日本核污染區食品驚現中國:很多你們愛吃的都在列”“涉嫌銷售日本核污染食品的網上商家初步統計已達13000多家”……隨著央視“3·15”晚會的曝光,日本核污染區食品安全事件持續發酵。
值得注意的是,6天前的3月11日,正是福島核事故6周年之際。令外界頗有疑惑的是,福島核事故已經過去6年,為什么食品安全卻無法保證?來自核污染區的食品會不會造成危害?有多大危害?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多名核電行業人士,試圖揭開迷惑。
44號禁令執行6年未變
一位核電工程師向記者坦言,事實上,環境安全并不意味著食品安全,主要是因為生物本身的富集作用,環境輻射如果被生物富集,就可能變成高強度的輻射,一旦被人食入,就會危害健康.富集作用使得福島周邊的食品安全問題將長期存在,業內對于日本的食品安全也一直持謹慎態度。
中核集團原副總工溫鴻鈞曾表示,一處損壞的核電設施會釋放一定量的放射性物質,其中一些“壽命短”的放射性物質相對來說危害不大,另一些“壽命長”的放射性物質則要危險得多。這里的所說的“壽命”,是指“半衰期”,也就是放射性物質的原子有半數發生衰變時所需要的時間。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早在2011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導致核輻射事件爆發,臨近福島的相關海域、土壤均遭受威脅,隨后,美國、歐盟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為確保食品安全,紛紛出臺相關法規或條例限制涉及福島及周邊地區生產、加工、運輸相關食品等進入其境內。國家質檢總局也隨即發布了44號公告,禁止進口日本核泄漏地區福島縣、群馬縣等12個縣的食品、食用農產品和飼料。
多位核電業內人士指出,到目前為止,質檢總局相關禁令并沒有發生任何變更,相比較,美國FDA(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則在不斷放寬對日本食品的禁令。中國對食品安全一直采取的是比較保守的決策,最大程度保障國民健康,但并不是說這些來自禁令區域的食品就一定是“毒藥”。
尚需權威機構佐證或檢測
央視報道提及的核污染區域產品,其源產地的確來自相關禁令地區。但有業內人士認為,外界其實更擔心的是這些產品是否通過不法手段生產,大眾應理性對待,不能完全肯定說沒有問題,但也不必過度恐慌和擔憂。
事實上,核污染區食品和核污染食品并非一個概念,前者是來自核污染區域的食品,但是否被核污染以及是否含有對健康有害的放射性物質尚需權威檢測,后者才是指的真正被核污染對人體有害的食品。
業內一致認為,一方面,從法律角度而言,國家明令禁止的卻引進已經違法,無論是否受到核污染;但另一方面,來自核污染區域的產品本身有沒有被污染,會不會造成危害,危害有多大?權威部門需要闡明,也需要相關檢測數據去佐證,這也是公眾最為關注的。
前述核電工程師向記者解釋稱,一般所謂的食品的放射性主要涉及到內照射問題,即在輻射安全的過程中,有很多射線可以通過簡易的屏蔽進行隔離,比如常提及的α、β、γ,但預防更多的主要是γ,因為射程長,一下就被擋住了,但內照射環境的生物體中,釋放β和α射線衰變的核素會對生物體造成更大傷害。
“遺憾的是,在目前的常規測量區域,我們其實還是挺難測到。此外,我們目前沒有太多數據去證明這些食品是否危險或安全,也沒有比較適合民用的日常檢測方法。”該工程師坦言。
新華社曾報道稱,福島核事故過去6年,日本大部分地區如今沒有再檢測出放射性物質超標的食品和飲用水,目前市場上可購食物的安全性也基本沒有問題。而此前曾赴福島調查的新華社記者也表示,在福島第一核電站以南約50公里的城市,空間輻射水平和東京無異,食品和水定期檢測無虞,但也的確還有民眾為盡可能降低風險,盡量選購產自福島縣外的食材。
華中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徐曉林、副教授佘碩曾撰文指出,中國的食品安全風險分析主要側重于食源與生產加工環節,對于此類核事故突發性與非常規污染關注缺乏,相關應對措施也未能覆蓋當地及當地與外界食品供應鏈的各個環節,尤其是忽視流通環節,同時也未能兼顧食品供應鏈及食品貿易安全。未來應該在核電站所在及相鄰區域,建立區域內核物質監控數據庫,同時對食品安全狀況進行全面、科學的數理統計。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