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全國人大代表呂忠梅:建議編纂環境法典 加強環保法律協調

每日經濟新聞 2017-03-15 01:03:05

隨著史上最嚴環保法的出臺,大氣污染防治法已經修訂完成,水污染防治法也到了修訂出臺前夕,土壤污染防治法的相關起草工作進入加快推進期。同時,近年來,大氣、水、土壤等領域的污染物排放標準也在不斷修訂完善,一套較為完整的環保法律體系框架正在快速搭建。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李彪 周程程 每經編輯 姚茂敦    

每經記者 李彪 周程程 全國兩會現場報道 每經編輯 姚茂敦

目前,我國的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在向污染宣戰時,首先需要準備好的槍炮彈藥就是法律。

隨著史上最嚴環保法的出臺,大氣污染防治法已經修訂完成,水污染防治法也到了修訂出臺前夕,土壤污染防治法的相關起草工作進入加快推進期。同時,近年來,大氣、水、土壤等領域的污染物排放標準也在不斷修訂完善,一套較為完整的環保法律體系框架正在快速搭建。

當前,我國環境保護領域的立法情況如何,怎樣加強各領域法律之間的協調?針對這些問題,《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專訪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駐會副主任呂忠梅。

環保領域法律銜接不暢

NBD:您如何看待目前環保領域的整個法律體系?

呂忠梅:從立法的總量上來看,環境保護的立法是走在快車道上。

一是立法的數量比較多。從1979年制定了中國的第一部《環境保護法》,至今,已有30部左右的環境與資源保護相關的立法;二是修訂的頻次比較高。很多的法律都是經過了幾次修訂,如《大氣污染防治法》就經歷了3次修訂。

但在環境立法數量快速增長的同時,我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

《環境保護法》在2014年修訂的時候,當時已被確立為環境保護領域的綜合性法律,從理論上講應該有統領其他法律的地位或效力。但從立法效力來講,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法律是基本法,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法律為普通法,而《環境保護法》、《大氣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都是由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普通法律。

從立法效力等級上看,《環境保護法》嚴格說難以歸類于基本法,它與《大氣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噪聲污染防治法》具有同等效力。但《環境保護法(修訂案)》的立法說明中說它具有基礎性的地位。

因此,新環保法實施后,多部單行法律修訂時,必然會遭遇尷尬。問題就在于,各單行法在修訂時,如何處理與《環境保護法》之間的關系?是照搬《環境保護法》的內容還是根據《環境保護法》做出實施性制度安排?與環保法是銜接關系還是補充關系?

NBD:這是否會造成環保領域法律之間的銜接不暢等問題?

呂忠梅:正是這種分散式立法模式,造成了環境保護領域法律之間的相互重疊與沖突。

大氣法、水法、土法、固廢法、噪聲法等,分別都是從單個的環境要素去考慮制定的。當然,每一個要素都有自己的特殊性,但同時需要注意的是,要素之間都是有聯系的。

比如,土壤污染來自于大氣、水。土壤里面污染物經過揮發,會進入大氣;通過水土流失會進入水,這是一個循環的系統。而這些平行的法律,相互之間的銜接與協調存在問題。

《大氣污染防治法》規定了污染物排放標準,考慮的是給人的呼吸帶來的傷害。而土壤污染的標準,考慮的是通過食物攝入給人體帶來的損害,進而制定了相應的標準。這兩者是不同的。但是,如果一旦土壤中的污染物是來自于大氣或者水,單個的標準就很難使用。并且,標準制度上的斷裂、空白或者沖突,也給執法帶來了很多問題。

NBD:對于目前存在標準制度上的斷裂、空白或者沖突,該如何解決?

呂忠梅:需要用一種立法的技術,實現法律之間的協調機制。這種立法上的技術,叫做法典的編纂,即編纂環境法典。編纂過程不是匯編,而是要以一定的立法原則為指引,把所有法律制度之間的邏輯聯系厘清后,通過技術性的安排,讓這些法律相互之間能夠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

一方面,環境法典能夠較好地滿足環境保護工作對法律制度的整體性、系統性的需求;另一方面,通過環境法典的編纂可以系統解決現行環境立法存在的重復、沖突、遺漏、滯后等問題,并通過國家立法機關主導立法的方式,扭轉環境立法部門化的趨勢。

為此,我建議將環境法典編纂列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計劃,并適時啟動相關的研究論證工作,待條件成熟時提請審議。

環保督查應常態化持續發力

NBD:您如何看待目前環境保護領域法律實施的效果?

呂忠梅:環保法執行的力度已經加大了,中央環保督查組已經在全國進行督查,問責制也在實施,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最高人民檢察院提起環境公益訴訟的案件等。但現在的問題是,加大執法力度和治理效果的顯現之間是有距離的。需要注意的是,污染30年,不能指望一夜之間就解決所有的問題。

在此問題上,我認為一定要有定力,且持續不斷地發力,要有信心。世界范圍內的污染治理,快的要十幾年,慢的要幾十年,才能徹底解決。

NBD:在您看來,在污染治理方面,我們應該如何持續不斷地發力?

呂忠梅:首先,環保督查必須常態化,不能等重污染天氣出現了才去督查,而是要常年不斷地去督查。

在加大執法力度的過程中,我們既要還舊賬,還要不欠新賬。

環境治理是一件永遠不能停止的事情,要持續發力。如果急躁冒進,或者想要通過突擊式執法的方式一夜之間徹底扭轉污染問題,這是不切實際的幻想。所以一定要有定力,并且把這種疾風暴雨式的措施,變成常態的、全社會參與的、持續不斷的工作。

另一方面,環保問題的根子是在產業布局和產業結構。所以,治理污染,雖然環保部門有很大的職責,但是這絕對不只是環境保護部門的事,而是所有的政府部門、市場主體,所有的公民都應該參與的事。

在環境保護問題上,尤其是大氣污染方面,人人都是受害者,人人也是導致大氣污染的根源。大家都在用車,很多人都在冬季取暖,都在消耗能源和資源。所以,每個人都不能只站在指責、推卸責任的位置上。

每一個部門,每一個主體甚至每一個個體,都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參與。應該形成多元共治,人人都有責任來保護環境,人人都有責任去參與污染治理的氛圍。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