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3-10 12:04:18
周小川:
我補充一點。全社會非金融企業的杠桿率過高,作為一種宏觀現象,它的微觀基礎就是,有很多非金融企業自身的杠桿率過高,所以加總起來太高。這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很大關系。首先,每個企業,特別是那些杠桿率已經過高的企業,要有所控制。一方面,他們自身要進行內部改革;另一方面,金融系統要考慮不能過多支持這類企業,包括易副行長剛才說的,要鼓勵直接融資,也有一些企業需要進行市場化的債轉股。
其次,跟產能過剩有關系。有一些產能過剩的企業,過去占用過多的信貸資源,因此,去產能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政策,金融業要大力支持去產能。庫存過多,本身就是占用流動資金,這是導致杠桿高的一個原因。去庫存在微觀上來講,都是非常重要的,金融業要更好地配合“三去一降一補”的改革。同時,金融機構在內部評級和對客戶的各項指標監測方面,要作出更大的努力和改進,這樣就能發現哪些企業過去貸得太多,不應該貸那么多,融資結構需要改變。這樣的話,就可以逐步落實這項政策。這個過程,我個人認為是一個比較中期的,在短期內不會看得非常明顯,因為存量非常大。謝謝。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