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3-05 14:57:18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表示,“民族奶業知恥后勇,主要發生了三個變化,第一是養殖規模化;第二是擠奶機械化;第三是產業集中化,這些變化發出了振興產業的號召”。
每經編輯 張雯
每經記者 張雯 每經編輯 劉小英
3月5日,在人民大會堂“部長通道”上,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被現場媒體問到“乳業”問題,他隨后風趣地表示,“我相信,未來外國人來中國旅游買中國牛奶”。
就在他對中國牛奶質量提升信心滿滿的背后,一場行業風暴正席卷中國乳業,洗牌與重構是這場風暴的主題。
2016年10月1日開始實施的《嬰幼兒配方乳粉配方注冊管理辦法》規定,每家企業原則上不得超過3個配方系列9種產品。在業內人士看來,奶粉“新政”正式實施后,或將迫使七成品牌逐漸退出市場,行業品牌數量將大幅收縮,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另一方面,今年公布的乳業“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要修訂滅菌乳等液態奶產品標準,對原料使用作出更加嚴格的規定,劍指打造國產乳品品牌。
部長的底氣:養好牛、出好奶
中國乳業在“三聚氰胺”事件后,一城一池地收復信心失地。給予韓長賦喊外國人來買國產奶底氣的,正是從管理到產業的看得見的努力。
2010年底,工信部、發改委、質檢總局聯合下發《關于在乳品行業開展項目(企業)審核清理工作的通知》,確定不符合條件的企業責令停止生產銷售、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的,依法撤銷或吊銷其生產許可證并公告名單。
作為中國第三大奶粉生產省,陜西自2008年至2011年的三年時間關停乳品企業41家,占企業總數的四成多。業內數據顯示,在這場全國范圍的乳業清理中,20%至25%的小規模乳制品企業退出市場,有些地區的淘汰率甚至高達40%。
2015年,我國生鮮乳和乳制品產量分別達到3870.3萬噸和2782.5萬噸,總體規模僅次于印度和美國,位居世界第三位。乳品市場種類豐富、供應充足,人均奶類消費量折合生鮮乳達到36.1公斤,比2008年增加5.9公斤。奶業已成為現代農業和食品工業中最具活力、增長最快的產業之一。
《中國嬰幼兒奶粉行業市場與投資分析報告》顯示,2015年以來,我國嬰幼兒奶粉銷量增速放緩。2016年10月1日開始實施的《嬰幼兒配方乳粉配方注冊管理辦法》,則給行業帶來整合機遇,乳業專家王丁棉認為,奶粉新政下,大企業都可以通過注冊,但中小企業能否通過注冊存在疑問。數據統計,在奶粉注冊制正式實施后,近七成品牌有望逐漸退出市場,行業品牌數量將大幅收縮。
韓長賦表示,“民族奶業知恥后勇,主要發生了三個變化,第一是養殖規模化;第二是擠奶機械化;第三是產業集中化,這些變化發出了振興產業的號召”。提及未來奶業發展方式,他說,“第一是養好牛、出好奶,第二是嚴監管、保安全,第三是強企業、樹品牌”。
乳業“十三五”打造國產乳品牌
今年初,乳業“十三五”規劃出臺,明確提出要啟動國產乳品品牌營造行動,樹立優質品牌,重塑奶業形象,提振消費信心。
乳業專家宋亮表示,“此次乳業‘十三五’規劃的出臺,對乳業發展的意義重大。近幾年來,乳業面臨進口沖擊、業績不振等市場困境。為此,規劃提出發展適度規模化養殖,培養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此次規劃出臺,有利于加強食品安全和市場供應保障。”
事實上,農墾已先行一步,成為打造國產乳業強軍的先鋒隊。
2015年11月,來自全國農墾系統12個墾區的上海光明、北京三元、黑龍江完達山、重慶中墾乳業等行業大佬,成立了中國農墾乳業聯盟。聯盟采取了嚴格的生鮮乳質量標準體系,根據聯盟制定的“中國農墾生鮮乳生產和質量主要指標”,菌落總數每毫升要小于10萬CFU,體細胞數小于40萬個。
“這個標準不但嚴于國標,可謂是國家最高的生鮮乳質量標準體系,而且國際上看都是最嚴格的,比如美國標準對體細胞數要求是每毫升小于75萬個,聯盟標準是40萬個,國標要求每毫升菌落總數小于200萬CFU,聯盟標準是10萬CFU。” 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教授李勝利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在行業人士看來,嚴格的質量標準,是提振信心的第一步。
按照乳業“十三五”規劃目標,到2020年,我國乳業奶源自給率、100頭以上規模養殖比重達70%;生鮮乳、乳制品、嬰幼兒配方乳品抽檢合格率均達99%;嬰幼兒配方乳粉行業前十家國產品牌行業集中度達80%。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