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11-20 17:53:08
11月18日,大眾汽車集團官網發布聲明稱,集團董事會已經與工會達成了關于未來架構調整的協議。其中,工會方面同意大眾未來5年進行3萬人的裁員,以提升競爭力。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梁薇
每經記者 梁薇
11月18日,大眾汽車集團官網發布聲明稱,集團董事會已經與工會達成了關于未來架構調整的協議。其中,工會方面同意大眾未來5年進行3萬人的裁員,以提升競爭力。
NBD汽車(微信號:NBD-AUTO)了解到,這項協議的達成對大眾來說意義重大。經過與集團工會長久的斡旋,大眾汽車集團終于在裁員問題上獲得了階段性結果。
大眾汽車集團CEO馬蒂亞斯·穆倫甚至將其稱為“大眾汽車集團核心品牌(大眾品牌)歷史上最大的改革項目”。其表示,大眾品牌需要一場劇變,以適應未來的發展需求。
根據這項協議,預計未來大眾品牌每年的減支額度可以達到37億歐元。根據路透社等多家外媒報道,據內部人士透露,單在德國就將涉及到2.3萬個工作崗位,年度支出可以降低30億歐元。目前大眾汽車集團在全球共有超過6.1萬名員工,海外裁員將主要涉及美洲工廠。
大眾汽車集團對工會承諾不會強制裁員,即將采取的措施是不再招聘已經空缺的職位,并且安排員工自愿提前退休。而作為同意裁員的交換,工會領導人要求大眾品牌在德國工廠投資純電動車,同時創造9000個新的工作崗位。
另外,由于向電氣化和數字化的轉型過于迅速,未來5年,大眾品牌在德國需要進行35億歐元的投資,用于電動車以及汽車共享業務的發展。
早在“排放門”事件爆發之前,大眾品牌高成本帶來的盈利問題已經較為嚴重。今年第三季度的稅前利潤率只有不到2%。2015年大眾品牌新任CEO赫伯特·迪斯上任時,外媒曾經評論稱,其面臨的重要難題之一就是降低大眾品牌的成本。
當時有分析指出,赫伯特面臨的一大障礙就是集團工會。根據大眾的規定,旗下全球所有工廠的關停都必須得到工會的批準。大眾最近一次關停工廠還是在1988年,關停了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一座工廠。
在此情況下,“排放門”事件造成的巨大危機和高額賠償反而加快了大眾架構調整的步伐。《華爾街日報》報道稱,CEO馬蒂亞斯·穆倫抓住了眼前危機帶來的機會,過去8個月來都在與工會進行談判,推進對大眾進行架構上的調整,并且最終在本周五取得突破。
通過在德國工廠裁員2.3萬人,搭配其它提升生產效率的措施,大眾品牌希望未來幾年能將其德國工廠的生產力提高25%。赫伯特·迪斯表示,過去大眾品牌放任其成本保持較高水平,使其“在生產力方面失分”。
截至目前,大眾“排放門”事件尚未完全終結,這一事件對大眾汽車集團的后續影響仍在不斷顯現。除了本次的裁員減支,大眾對于新能源車的大量投資也多少受到了“排放門”事件的影響。
此外,11月11日奧迪與上汽集團簽署備忘錄,將通過在上汽大眾生產和銷售奧迪品牌,也被認為是為了盡快在中國市場上獲得更多利潤,以彌補“排放門”帶來的巨大損失。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