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11-08 00:41:31
從公司成立至今,無論是當初的正德人壽還是現在的君康人壽,關于股權、高管調整的傳言一直不斷。而在近期的第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中,君康人壽的人事又再次發生變動,董事、高管名單大變,何志光“舊部”集體離職。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袁園
每經記者 袁園
盡管非上市險企無需像上市保險公司那樣要求發布三季報,但隨著償付能力報告的出現,外界可從報告中一窺非上市險企的經營狀況和資產質量。截至10月底,保險公司的第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已披露結束。在非上市險企中,前海人壽、安邦人壽等7家公司由于在投資和產品上的發力,近年獲得不弱于上市險企的市場關注度。記者統計70余家人身險公司業績顯示,今年前三季度盈利和虧損家數各占一半:35家公司盈利,36家虧損。
從成立到更名,再到股權變動、人事調整,成立已十年的君康人壽可謂狀況不斷。
最近幾年,君康人壽的業績也一路下滑。君康人壽第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今年第三季度,其凈利潤虧損6459.55萬元,而今年前兩個季度更是分別虧損20.09億元和1.77億元,前三季度合計虧損22.5億元。
與業績下滑同步出現的還有人事動蕩。從公司成立至今,無論是當初的正德人壽還是現在的君康人壽,關于股權、高管調整的傳言一直不斷。而在近期的第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中,君康人壽的人事又再次發生變動,董事、高管名單大變,何志光“舊部”集體離職。
●今年連續三個季度虧損
君康人壽前身為正德人壽,成立于2006年11月,由于股權更迭頻繁導致十年間經歷的動蕩不斷。
正德人壽籌建初期的名稱為“昭德人壽”,在經歷了幾波股東變動后,更名為“正德人壽”。成立初期,正德人壽形成了浙江系與福建系對峙的格局;2011年,前股東百歲堂將保監會告上法庭,稱不知情的情況下,該公司所持有的君康人壽股份以0元的價格轉讓給了福州天策實業;2013年矛盾再現,杉杉集團旗下公司首次入局正德人壽,正德人壽首席運營官鄭永剛由此進入董事會,但鄭永剛與時任董事長張洪濤分歧嚴重、矛盾不斷。
隨后,由于償付問題正德人壽增資陷入僵局,經過多方博弈,最終張洪濤出局,鄭永剛上位。2014年9月,鄭永剛出任正德人壽董事長,迫于償付能力不足業務暫停的壓力,2014年10月、11月及2015年1月,正德人壽先后三次增資共18億元。已經掌控正德人壽的鄭永剛為了消除正德人壽在市場上的負面形象,于2015年7月將公司更名為“君康人壽”,為了加強對君康人壽的管理,還在上海設立君康人壽第二總部,與杉杉集團同為一地,君康人壽幾乎所有高管都移至上海辦公。
鄭永剛上位之后,君康人壽也經歷了一段“蜜月期”。君康人壽年報顯示,其2014年、2015年凈利潤分別為10.13億元和6235萬元。但好景不長,剛步入正軌的君康人壽在2016年業績逐漸由盈轉虧。
君康人壽第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今年三季度凈利潤虧損6459.55萬元,而前兩個季度更是分別虧損20.09億元和1.77億元,前三季度合計虧損22.5億元。
對于虧損原因,《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撥打客服電話、聯系相關業務負責人等多種渠道嘗試聯系君康人壽,但均未成功。不過,記者從保監會公布的官方數據中發現,2015年君康人壽規模保費達247億元,同比增長216%,其中投資性保費收入高達200億元。今年1~8月份,君康人壽規模保費收入為257億元,超過去年全年保費收入,保戶投資款新增繳費同比出現數倍增長,但從6月份開始,君康人壽的保費增長急劇下滑,三個月內其總保費僅增加11億元。
●業內:險企高管離職很普遍
與此同時,君康人壽管理層也在經歷一場換將風波。
今年上半年,有報道稱,君康人壽“總裁何志光,副總裁嚴鋒、陸萬春、武軍在9月初應董事會要求提交辭職報告,何志光和嚴鋒在等離任審計。作為董事長的鄭永剛去向不明”。
但這些消息并未得到君康人壽的正面回應。不過近期,君康人壽在官網披露的一則《股東變更情況》引起外界關注。
公告顯示,其第二大股東浙江波威控股有限公司擬轉讓其所持有的君康人壽12.16%股權,受讓方為新股東寧波福燁貿易有限公司。轉讓完成后,大股東寧波市鄞州鴻發實業有限公司及其他股東持股比例不變。但這變動尚未得到保監會的批復。
除了股東變動,君康人壽上季度的董事會和高管也發生了一些變動。君康人壽三季度償付能力管理報告顯示,非獨立董事為鄭永剛、王憲章兩人,而二季度償付報告顯示,非獨立董事為鄭永剛、何志光、劉行念、王憲章4人,何志光與劉行念都從董事會離職。
此外,該公司高層管理人員也有多人離職,三季度償付報告顯示,高級管理人員名單為陳利平、毛善濱、馬云山、王智,分別擔任副總裁、副總裁、總裁助理、合規負責人;而二季度償付報告的高管人員名單為何志光、嚴峰、武軍、陸萬春、毛善濱、馬云山、王智,即嚴峰、武軍、陸萬春三人已不在名單中。
從上述名單對比不難看出,何志光“舊部”已經從君康人壽撤出。資料顯示,君康人壽高管層中,武軍、陸萬春等人均為此前何志光在中國太平人壽時的舊部。此次,對于何志光及其舊部的離職原因,業內猜測多半是由于業績虧損。
“導致高管離職的原因很多,KPI(企業關鍵績效指標)和業績考核、企業發展戰略、管理層和股東需求等都可能會成為高管離職的原因之一。”某業內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現在險企內部的高管離職現象十分普遍,畢竟各自的職業規劃不同,而且市場主體也在不斷增多。因此,對于高管離職現象還是要辯證看待。不過,大范圍的高管離職就需要引起注意了。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