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11-04 00:35:03
業內認為,目前天風證券三個持股平臺直接持股較少,合計不足6%,不足以對公司股權結構和公司治理產生重大影響。但對于天風證券的人才引進和后續培養有較大作用。在券商這樣的行業,合伙人文化有助于提升競爭力和防范風險。
每經編輯|每經實習記者 冷輝 每經記者 宋戈
◎每經實習記者 冷輝 每經記者 宋戈
這是一家業內籍籍無名的區域性小券商,卻在短時間內組建起賣方豪華陣營,已有9位新財富金牌分析師聚集麾下。
這是本年度券商行業最大的黑馬,其大舉“招兵買馬”引人遐想,隨著各路人才的聚集,其各項業務正在高速擴張。
這就是位于武漢的天風證券,已經吸引了太多關注的目光,其背后神秘的股東身份和體制優勢,究竟擁有什么樣的魅力,能打動如此多的頂級人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早在去年,天風證券就已發布招股說明書,意圖登陸A股市場。從預披露招股書看,天風證券目前在冊的47位股東,其中既有國資,也有多家“當代系”背景的上市公司。不過,天風證券的董事長卻是民營資本出身。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在天風證券股東中,還有三個持股平臺,公司內部高級管理人員和核心骨干通過三大平臺,合計持有公司5.36%的股權。
●董事會三足鼎立
在天風證券的招股書中可以看到,公司去年3月召開的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了將該公司注冊資本由23.41億元增加至46.62億元。增資完成后,天風證券股東人數增至47家,全部為法人股東。
在這次增資擴股中,除原有股東武漢國資、人福醫藥、湖北省聯發等繼續增資之外,天風證券還引入了寧波信達、中航信托、蘇州建豐九鼎、北京融鼎富、光大金控、蘇州灣流、成都奎星、富沃投資、鄂西投資、麥肯特、嘉興元澤、光谷投資擔保、寧波厚澤、荊州古城國投、銀豐棉花(831029)、上海廣承等企業。《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上述新進股東多為投資管理公司、信托、擔保及私募等金融機構。
從目前公司股東背景來看,大體分為三類:有國資背景的企業或機構、有“當代系”背景的上市公司以及其他機構。
從國資背景的股東來看,目前公司的第一大股東是武漢國資委控股的武漢國有資產經營公司,持有天風證券13.66%的股權。湖北省國資委控股的湖北省聯發持有11.14%的股權。此外,如中航信托、上海潞安投資、四川華西集團、鄂西投資、荊州古城國投等均是國資背景的股東。
“當代系”背景的股東中,人福醫藥(600079)持有天風證券5.23億股,占比達11.22%,位列公司第二大股東。另兩位“當代系”上市公司成員當代明誠(600136)和三特索道(002159),分別持有1.05%、0.55%的股權。除此之外,當代科技自己也持有3.18%的股權,至此,艾路明掌控的“當代系”合計持有天風證券16%的股權,超過第一大股東,但是仍不足以控股。
提起“當代系”的掌門人艾路明,資本市場并不陌生。艾路明1957年生于湖北武漢,武漢大學經濟學博士。現為武漢大學哲學學院博士生導師。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艾路明與幾位研究生一道白手起家,成立了武漢當代科技產業集團的前身——當代生化技術研究所。此后歷經多年發展,目前武漢當代科技產業集團旗下轄有多家上市公司。
目前,武漢當代科技產業集團持有人福醫藥24.49%的股份,為人福醫藥第一大股東;除此之外,持有三特索道15.07%的股份,同樣是第一大股東。武漢當代科技產業集團通過武漢新星漢宜化工持有當代明誠16.47%股份,是其間接的第一大股東,并且自身持有當代明誠6.14%的股權,位列第四大股東。
另外,陜西大德(持股4.92%)、寧波信達(持股4.50%)、蘇州建豐九鼎(持股3.95%)、光大金控(持股1.56%)等均為天風證券引進的投資機構等。
由上述情況不難發現,天風證券并無實際控制人。與股東結構對應的是,在公司的9名非獨立董事當中,國資、“當代系”、其他投資機構和管理團隊的成員各占了3席。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認為,董事會在混合所有制企業中擁有更大的決策權。雖然天風證券是后來才引入湖北省國有資本的,但從股權分布來看,國資在天風證券仍然扮演著第一大股東、所有者的角色,而民資則在經營權方面更占主導。
一家總部在北京的券商投行人士告訴記者,雖然股權分散、無實際控制人會給公司持續經營、股權爭奪等方面帶來一些不利影響,但會大大降低實際控制人對公司控制不當的風險。單就公司治理的角度來說,如果公司架構比較完善,通過股東大會——董事會——公司高管層層授權,也可以避免經理人控制公司的情形,給公司帶來相對均衡的治理架構,有利于公司的長遠發展。
●年輕的董事長深諳資本市場
雖然國資背景的股東不少,但天風證券的掌舵人余磊卻出自民企上市公司。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2003年4月,武漢大學畢業的余磊加入人福科技(即人福醫藥600079),擔任董事會秘書,以25歲的年齡成為當時A股市場最年輕的董秘。
在余磊任上,人福科技成功進入全國股權分置改革第二批試點名單,該公司同時成為湖北省第一家順利通過股權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
另外,在負責配股工作方面,人福科技配股于2006年8月以高達近92%的參配比例,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成功發行。
顯然,天風證券這位董事長雖年輕,卻是一位資本市場的“老人”,有著豐富的資本運作經歷。
除此之外,天風證券總裁張軍也是長期在資本市場上摸爬滾打。他從研究員起步,歷任國泰君安總裁辦經理、資產管理部總經理、華林證券副總裁以及湖北省證券業協會副會長等職務。
對于天風證券的股權結構和董事會架構,廣州市社科院研究員彭澎認為,由于“萬寶事件”導致大家對于企業無實際控制人、引發股權爭奪的情況熱議較多,但企業可以在必要的發展階段通過股權重塑、引進可靠的合作伙伴等方式,避免公司架構被徹底地取代。
對于天風證券的混合所有制和公司治理架構,彭澎認為,國資的態度更像是從一種財務投資的角度來考量。一方面,地方政府出于提升地區影響力、支持金融服務業發展和吸引、留住人才等角度,愿意注資并支持天風證券的發展;另一方面,又給了決策層相當的自主經營權與激勵機制。
●95名員工通過三大平臺持股
值得注意的是,在股東列表中還有上海天闔、上海天涵、上海天霈三家有限合伙企業,這三家公司正是天風證券的員工持股平臺。
三個平臺于同日成立,時間為2015年2月27日。當年6月,在天風證券增資擴股近一倍時,這三個平臺共增資5.5億元進入股東行列,分別持有天風證券2.18%、1.73%和1.45%的股權,股東為部分高級管理人員和核心技術人員,共計95人。其中,非董監高人士有84人。在三家合伙企業的認繳出資額中,天風證券的相關人員占比分別達到99.5%、99.4%和99.3%。員工入股增資的價格是2.2元/股,這與當時一并增資的23家企業機構完全一致。
值得一提的是,入股的員工中除了一直陪伴天風證券成長的“老人”外,還有一些“轉會”至公司的人。如副總裁翟晨曦、馮文敏分別在2014和2013年加入天風證券。2011年加入天風證券的原華泰證券并購私募融資總部業務董事呂英石,2015年1月加入的原東海證券副總經理、首席宏觀經濟研究員朱俊峰,2003年從華安證券經紀業務總部副總經理離任加入的潘思純,2009年加入、現為天風證券副總裁的劉翔,均在上述三個持股平臺股東之列。
從持股情況看,目前,董事長余磊持有上海天闔43.76%股份,張軍為7.87%,呂英石為4.72%,翟晨曦為4.42%,馮文敏為1.97%。
朱俊峰持有上海天霈5.47%股份,潘思純持有上海天涵8.56%股份。其余股份為其他員工合伙人所持有。
如果按照天風證券2015年度歸屬母公司所有者凈利潤9.38億元來看,按成功IPO發行之后的總股本不超過54.85億股計算,每股收益(EPS)約為0.17元。根據Wind統計當前上市券商市盈率中值(剔除負值)22.21倍計算,三大員工平臺持股當下浮盈至少有70%。按照5.5億元的入股資金來算,有望獲浮盈3.85億元。
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券商人員跳槽比較看重的是新東家的平臺,其次就是薪資待遇,股權激勵也可以算是薪酬的一種不同形式。而新東家看重的一方面是所引進人才的名氣和影響力,另一方面就是人才的能力和資源。
李錦則認為,目前三個持股平臺直接持股較少,合計不足6%,不足以對公司股權結構和公司治理產生重大影響。但這開了一個好頭,對于天風證券的人才引進和后續培養有較大作用。在券商這樣的行業,合伙人文化有助于提升競爭力和防范風險。
●天風證券IPO申請已獲受理
95人參與員工持股平臺,如果按照天風證券2015年10月末的1851名的員工數來看,這95人占2015年10月天風證券員工比例僅為5%。但是這5%參與持股計劃的員工卻起到了重要作用。
如上文提到的翟晨曦,之前是國家開發銀行資金局處長,現任天風證券副總裁兼固定收益總部總經理,負責固定收益自營、銷售、資管與投顧、衍生產品、債券研究等工作。2014年,翟晨曦加盟天風證券之后,組建了天風證券固定收益部和新團隊。2015年,天風證券債券交易在銀行間累計交易量達到1.5萬億元,年度排名第9,日均撮合量為61.03億元。由于2015年債券市場行情向好,天風證券撮合業務規模穩步增長,其中買入返售金融資產較年初增加32.40億元,增長60%;相對應的賣出回購金融資產較年初增加38.85億元,增長57%。
馮文敏,原先是東海證券的投資銀行部總經理和保薦代表人,2013年時從東海證券跳槽到天風證券,天風證券這幾年的投資銀行業務收入也是水漲船高。2012年投行業務收入為0.86億元,2013年就增長至2.72億元,2014年漲至3.79億元,2015年為6.15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新近加入的人員暫不在持股之列。如2015年1月加入天風證券已擔任副總裁的原華融證券投資總監、董秘許欣,2015年9月加入天風證券并擔任合規總監的原證監會廣西監管局副局長洪琳等多人,暫不在持股平臺股東之列。
天風證券正在沖刺上市,目前公司的公開招股說明書申報稿于去年12月17日報送。此次,天風證券欲登陸上交所。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根據證監會網站披露的《發行監管部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正常審核狀態企業基本信息情況表(截至2016年10月27日)》來看,其審核狀態是“已受理”。
根據證監會公布的審核流程顯示,預披露后,申請文件將分發至相關監管處室,相關監管處室根據發行人的行業、公務回避的有關要求以及審核人員的工作量等確定審核人員。主板中小板申請企業需同時送國家發改委征求意見。
如果一切順利將會進入反饋階段,之后就是排隊等待上會。按照目前的進度,估計還需排隊一年多甚至兩年的時間。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