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10-26 10:07:02
多只機構定制基金頻頻“到點成立”,華福基金機構客戶占比突破99.37%。今年以來,銀行委外資金深刻改變著公募基金格局。巨大需求之下,基金公司與委外資金迅速摸索出理財債券型基金這一新品種。不過,在工銀瑞信憑借理財債基一日賣出300億元后,理財債基這一“吸金利器”也因種種爭議,審批停滯不前。基金公司批量上報的理財債基全面積壓,市場高度關注的華福基金一只七年期理財債基也是多月未獲“準生證”。
每經編輯 陸慧婧
每經記者 陸慧婧
多只機構定制基金頻頻“到點成立”,華福基金機構客戶占比突破99.37%。今年以來,銀行委外資金深刻改變著公募基金格局。
巨大需求之下,基金公司與委外資金迅速摸索出理財債券型基金這一新品種:封閉期長達3~5年,估值采用攤余成本法,相比市價估值,這類理財債基的凈值將不受債市波動影響,未來只需考慮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得以規避,理財債基種種好處自然也被委外資金“垂涎”。
不過,在工銀瑞信憑借理財債基一日賣出300億元后,理財債基這一“吸金利器”也因種種爭議,審批停滯不前。基金公司批量上報的理財債基全面積壓,市場高度關注的華福基金一只七年期理財債基也是多月未獲“準生證”。
●理財債基成“吸金利器”
今年6月中旬,華福基金一口氣上報了5只委外定制的債券型基金,期限最長的為7年。七年期委外定制債基驚現,市場為之嘩然。
如今,4個月已過,行業內同期上報的基金紛紛獲批,華福基金后期上報的混合型基金以及指數型基金也已獲批,而華福安穩七年理財債券型基金(以下簡稱華福安穩七年理財)依舊安靜地待在《基金募集申請核準進度公示表》上。
這一市場標志性委外定制基金遇冷究竟是何原因?在理財不二牛(微信號:buerniu5188)的調查之下,一種名叫理財債基的“吸金利器”浮出水面。
業內人士向理財不二牛透露,華福安穩七年理財的估值采用攤余成本法,基金長時間封閉,這一估值方法或與債券市場價格偏離過大,因產品設計原因致其久未獲批。截至發稿,理財不二牛仍未聯系上華福基金相關人士。
事實上,按照理財債券這一基金類型梳理可知,自4月以來,基金公司共上報34只理財債基。除華福基金的5只理財債基外,工銀瑞信5月同時上報了泰裕兩年理財等3只理財債基,此后又于7月再次上報“泰鴻”系列等4只理財債基。
與此同時,其余銀行系基金公司同樣也對這一類型債基興趣濃厚,如建信基金在7月陸續上報了恒盈兩年理財、恒裕三年理財等4只理財債基;中銀、交銀施羅德、農銀匯理、興業、平安大華和招商等銀行系基金公司也各有一只理財債基上報。此外,博時基金自8月中旬起,也陸續上報了穩榮三年理財等4只理財債基。
不過,證監會10月中旬發布的《基金募集申請核準進度公示表》顯示,除了國金及第七天理財、興業14天理財這兩只短期理財債基外,其余期限更長的理財債基無一獲批。
目前,工銀瑞信泰享三年期理財債基(以下簡稱工銀瑞信泰享三年)是市場上唯一可見的理財債基。該基金招募說明書顯示,基金以每個封閉期為周期投資運作,每個封閉期為三年;封閉運作期間,基金總資產不得超過基金凈資產的200%;投資范圍包括國債、央行票據、地方政府債、金融債、企業債、公司債和短期融資券等,同時不主動買入股票、權證等權益類資產,也不參與新股申購和新股增發,可轉債僅投資可分離交易可轉債的純債部分,是一只純債基金。與其余定期開放式純債基金最大的不同是,工銀瑞信泰享三年的估值采用攤余成本法。
從工銀瑞信泰享三年的首發規模也得以一窺理財債基的“吸金本領”。該基金于2016年5月3日開始募集,僅銷售1天就發布提前結束募集公告。其合同成立公告顯示,該基金成立規模300億元,募集有效認購總戶數僅235人。
“工銀瑞信泰享三年是第一只上報的理財債基,此后基金公司扎堆上報該類產品,但審批放緩,或許需等到監管層研究決定基金公司是否統一修改或是撤回申請。”上海一位中型基金公司產品部副總透露。
“并沒有停掉這類產品,也正在琢磨審批,基金公司目前也沒有收到修改完善的通知。”有該類產品上報的基金公司產品部人士如此表示。
●理財債基仍存爭議
采用剩余成本法來估值,使得理財債基的凈值不受債市價格波動影響,除了債券違約外,投資者可以到期收獲債券本金利息,這也是機構投資者如此青睞理財債基的原因。
不過,在華南某大型基金公司固定收益部總監看來,理財債基存在爭議的地方在于該類債基長時間封閉加上杠桿運作,“剩余成本法估值,要求理財債基采用買入并持有策略、在債券投資上持有剩余期限不超過基金剩余封閉期的債券品種。實際上,債基收益包括本金利息、套息交易產生的息差,在極端市場行情下,放杠桿的資金成本不能覆蓋息差,機構若被動賣券將產生浮虧,此時按剩余成本法估值并不合適。若理財債基完全不放杠桿,買入債券全部持有到期,采取剩余成本法估值也不存在問題”。
那么,理財債基投資策略是否最優?適合哪類投資者?多位固定收益部人士也各執一詞。
“采用剩余成本法估值的理財債基凈值大多平穩緩慢增長,不過若碰上債券違約,基金凈值將會一次性大幅下調;而普通債基在信用債違約之前,基金凈值已經隨著債市價格波動。”上述華南某大型基金公司固定收益部總監表示,投資者是否能適應剩余成本法估值與市價估值導致基金凈值波動出現的差異,是基金公司考慮是否將該類型基金發售給普通投資者的因素之一。
不過,在北京某基金公司固定收益部投資總監看來,理財債基奉行的買入持有到期策略并非當前債市的最佳投資策略。“在2013年期間,債券收益率高達6%~8%,且收益率處于下行通道的市場階段,執行買入持有到期策略是相對較好的選擇。當前,債市收益率普遍在3%~3.2%,扣除基金管理費、托管費和認購費,實際收益率更低,但考慮到人民幣的貶值壓力,持有債券持有到期策略吸引力有限。盡管債市仍有經濟下行、‘資產配置荒’等利好支撐,但明年債市仍將面臨潛在通脹壓力、美聯儲加息等諸多不確定因素。因此,目前債市更好的應對策略或是波動操作。”上述北京固定收益投資總監認為,排除機構投資者對基金凈值平穩波動的需求,對普通投資者而言,一年期定開債基還有2個月建倉期,2個月減倉應對贖回期,實際封閉運作期只剩下8個月,普通的三年期定開債基或許更為適合。
上述上海中型基金公司產品部副總也向理財不二牛(微信號:buerniu5188)指出,剩余成本估值法早前只用于貨幣基金以及短期理財債基,且短期理財債基也因收益率比不上貨幣基金,投資者又得犧牲部分流動性,最終失去生命力。現在,基金公司上報期限長達3~5年的理財債基,更多是滿足機構客戶需求,基金凈值始終向上增長,財務報表就非常好看。對普通投資者而言,在三年封閉期內不能贖回,基金凈值是否波動并無意義。
不過,一位券商首席固定收益部總監依舊認為,采用剩余成本估值法的理財債基是一類較好的創新品種,“當前,債市收益率低,可以采取杠桿操作提升收益,杠桿操作出現浮虧時不賣出,整體資產組合剩余期限依舊能維持在基金封閉期限內。理財債基至少可以規避掉市場風險,只需要應對信用風險,機構投資者自然喜歡”。
●機構瞄準換券、避稅功能
理財債基的凈值波動特征,除了滿足機構財務報表需求外,在多位基金公司人士看來,換券、避稅等功能或也是委外基金紛紛定制理財債基的原因。
“工銀瑞信泰享三年不排除是機構客戶手中正好有某些債券,在認購新發基金的同時將手中持有的債券一并賣給上述基金,由該基金持有到期。”上述北京某基金公司固定收益部投資總監向理財不二牛(微信號:buerniu5188)表示。
公募基金分紅可以避稅委外資金紛紛定制公募基金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公募基金避稅至少可以提升1%左右的收益,以前高收益資產較多,1%的收益并不具吸引力,放在當前‘資產配置荒'的情況下則越發誘人。”上述北京固定收益部投資總監如此分析,“早前,公募基金審批流程也慢,現在走基金申報簡易通道,兩個月就能獲批一只新基金,這也是機構定制基金大量出現的原因。”
《基金募集申請核準進度公示表》顯示,盡管處于上報階段的理財債基全面積壓,但基金公司熱情依舊未減。9月以來,民生加銀基金上報了聚鑫三年理財債基、廣發基金上報了尊享42個月理財債基、博時基金上報了穩益三年理財等4只理財債基。
針對目前審批放緩但基金公司仍繼續上報理財債基的原因,“主要是機構確實有需求,基金公司還是先上報,后期等待監管意見。”上述上海中型基金公司產品部副總如此解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