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9-23 02:13:44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孫嘉夏
◎每經記者 孫嘉夏
經過3個月籌劃后,寶鋼與武鋼這兩大巨頭中終于走到了一起。
9月22日,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消息稱,經報國務院批準,寶鋼集團有限公司與武漢鋼鐵(集團)公司實施聯合重組。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重組中,寶鋼集團將成為主導方。相關公告顯示,寶鋼集團更名為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
當日晚間,兩大集團控制的寶鋼股份(600019,SH)與武鋼股份(600005,SH)發布公告,寶鋼股份將向武鋼股份全體換股股東發行A股股票,換股吸收合并武鋼股份。寶鋼股份為本次合并的合并方暨存續方,武鋼股份為本次合并的被合并方暨非存續方。
金銀島市場分析師弭澎琦9月22日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作為改革開放以來鋼鐵行業首例重大重組案例,寶鋼、武鋼的合并將為國企改革樹立標桿性的表率作用。
挺近全球粗鋼前三甲
根據交易方案,寶鋼股份本次換股吸收合并武鋼股份的換股價格以寶鋼股份審議本次換股吸收合并事項的董事會決議公告日前20個交易日的股票交易均價為市場參考價,并以不低于市場參考價的90%作為定價原則,換股價格確定為4.60元/股。武鋼股份換股價格則確定為2.58元/股。由此確定武鋼股份與寶鋼股份的換股比例為1:0.56,即每1股武鋼股份的股份可以換取0.56股寶鋼股份的股份。
同時,上市公司公告顯示,武鋼股份現有的全部資產、負債、業務、人員、合同、資質及其他一切權利與義務由武鋼有限承接與承繼,自交割日起,武鋼有限的100%股權由寶鋼股份控制。
“武鋼作為新中國的‘長子’,寶鋼則是目前盈利、運營能力最好的鋼鐵企業之一,一家有資歷一家有實力,選擇這兩家企業重組,將為國資改革樹立標桿性的表率作用。”弭澎琦說。
一旦交易達成,合并后上市公司無疑將實力大增,無論是從營收還是產量,都將成為全國鋼鐵產業無可爭議的巨無霸。在上市公司層面,合并后上市公司將在全球上市鋼鐵企業中粗鋼產量排名第三;在集團層面,產量規模將超過河北鋼鐵,僅次于歐洲鋼鐵巨頭安賽樂米塔爾位列全球第二。
除粗鋼產量外,合并后的上市公司還將在全球汽車板市場產量排名第三、全球取向硅鋼市場產量排名第一。
此外,公告還顯示,寶鋼股份和武鋼股份合并后會優化兩家鋼鐵上市公司資源配置,推動合并后上市公司提質增效。二者在區位、研發、采購、生產、營銷、產品、技術創新、企業文化等方面都將發揮協同效應。
或引領行業重組浪潮
目前,我國鋼鐵行業面臨著產能嚴重過剩,市場供大于求的矛盾。
數據顯示,2015年度中國鋼鐵行業粗鋼產量8.04億噸,占全球鋼鐵行業粗鋼產量的49.5%,產能利用率僅為67%。近年來,鋼鐵消費量呈現逐年遞減趨勢,鋼材消費將總體進入下降通道。
甚至有觀點認為,產能利用率過低、供需嚴重失衡將成為未來很長一段時期內中國鋼鐵行業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因此,化解鋼鐵行業產能過剩工作成為了鋼鐵行業脫困、調整、轉型升級的首要任務、攻堅之戰。
與此同時,我國鋼鐵行業過于分散,也影響化解過剩產能政策效果。2015年度中國鋼鐵行業前十名市場占有率回落至34.2%,產業集中度降至近十年來的最低點。
鑒于此,國家在政策層面積極倡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明確鼓勵鋼鐵企業通過兼并重組化解過剩產能,推進行業“去產能”。
2015年3月份,工信部就《鋼鐵產業調整政策》公開征求意見,提出進一步組織鋼鐵行業結構優化調整,加快兼并重組,到2025年,前十家鋼企粗鋼產量全國占比不低于60%,形成3到5家在全球有較強競爭力的超大鋼鐵集團。2015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去產能”作為2016年全國經濟工作的五大任務之一,要求自2016年起,用5年時間壓減全國粗鋼產能11.5億噸。
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兩家公司的重組將成為鋼鐵行業整合的標桿,起到示范的作用,同時也被寄予更高希望。
在弭澎琦看來,寶鋼和武鋼的合并亦體現了“政策性的暗示”,“接下來,我們或許能一而再、再而三的看到類似的合并出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