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 2016-05-24 16:32:39
在周末訪問印度并和印度總理莫迪會談中,庫克表示,希望將現有的蘋果生產線和服務都搬到印度市場,蘋果公司同時宣布將在印度班加羅爾建立全新的手機應用設計與開發加速器,在海德拉巴啟動地圖研發中心。
剛剛離開中國,蘋果公司CEO蒂姆·庫克便給中國市場帶來一則壞消息。
在周末訪問印度并和印度總理莫迪會談中,庫克表示,希望將現有的蘋果生產線和服務都搬到印度市場,蘋果公司同時宣布將在印度班加羅爾建立全新的手機應用設計與開發加速器,在海德拉巴啟動地圖研發中心。
蘋果上一季度財報數據顯示其遭遇了13年來首次營收下滑,市場人士分析認為蘋果示好印度原因有二,首先,印度的智能手機普及度不高,尚處于飛速發展階段,一季度印度市場蘋果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56%;其次,中國市場成本和勞力成本提高,也是蘋果考量的因素之一。
事實上,根據一些學者對蘋果最新公布的2015年供應商名錄做出的分析,蘋果產品零件的供應商只有3.95%來自中國大陸,雖然如富士康之類的非中國大陸供應商,在中國大陸多地設立了分公司,但調查發現,在大陸設廠的供應商不足一半。
產業鏈198家供應商,大陸只有3.95%!
大連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部孫玉濤副教授和愛爾蘭國立大學經濟地理學教授謝默 斯·格里姆斯(Seamus Grimes)在調查了蘋果的全球供應鏈之后發現,蘋果與中國大陸的關系沒有你想象的那樣密切。
他們在《中國在蘋果全球價值鏈中扮演的角色》 (China’s evolving role in Apple’s global value chain)一文中指出,大部分蘋果產品確實是在中國大陸組裝的,但是,大部分蘋果產品關鍵零部件都不是中國大陸公司生產的。
事實上,蘋果供應商中來自日本、美國和臺灣的企業占比達到80%以上,其中來自日本的最多,占比達到32.7%,來自美國的占比達到28.5%,來自臺灣的占比為19%,而來自中國大陸的占比僅為3.95%。
這198家供應商,服務于蘋果產業鏈的一共涉及759家子公司,但根據上述研究,蘋果分公司中非中國大陸供應商,在中國大陸設立子公司的數量占比不到一半。
大部分組裝工作都被外包到中國大陸的原因是,這里有大量廉價勞動力,而發達國家的企業仍然負責大部分先進零部件的生產。兩位作者在文章中說:“研究結果顯示,蘋果一直不愿意讓太多的中國大陸公司參與到供應鏈當中,大部分蘋果供應商都是境外公司,盡管它們大部分都在中國設有工廠。”
蘋果搬遷,對概念股影響不大
一時間,市場傳言四起,蘋果概念股躺槍:
事實上,不止蘋果,因為發達國家以及部分發展中國家如中國手機市場日趨飽和,國內大部分手機廠商如華為、聯想、小米、魅族等都先后進軍印度,除了建立營銷網絡,也有將部分手機裝配和生產轉移過去的案例,中國大陸日漸上升的土地和人力成本也是其考量因素之一。
比如,富士康做為蘋果長期合作的裝配供應商,在五月份已經透露其將其進軍印度計劃,據印度經濟時報稱,在考慮了印度的其他幾個邦后,富士康有意在馬哈拉施特拉邦買下1200公頃土地,將投資100億美元建新的制造廠全用于生產iPhone。據悉,富士康計劃在2020年前在印度建設10至12座工廠,超過1百萬員工。
而國內蘋果概念股并不涉及蘋果產品裝配程序,大部分都是蘋果非核心組件的供應商,事實上,所謂蘋果轉移生產線的消息對這些個股影響不大,Wind數據列舉的17只蘋果概念股今日漲跌情況亦對此有所反應。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