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1-14 22:52:35
隨著移動網絡技術的逐漸普及,移動端已經成為互聯網巨頭爭搶的重點。而在這一過程中,消費者對金融服務的場景化要求也越來越高。此前,借助原有的電商平臺優勢,一些互聯網機構和第三方支付公司在金融服務場景化方面已經有較多布局,而銀行業在這一領域的動作則相對較少。不過,當前已有銀行意識到這一問題,并開始在該領域進行嘗試和探索。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鄧莉蘋
◎每經記者 鄧莉蘋
隨著移動網絡技術的逐漸普及,移動端已經成為互聯網巨頭爭搶的重點。而在這一過程中,消費者對金融服務的場景化要求也越來越高。
此前,借助原有的電商平臺優勢,一些互聯網機構和第三方支付公司在金融服務場景化方面已經有較多布局,而銀行業在這一領域的動作則相對較少。不過,當前已有銀行意識到這一問題,并開始在該領域進行嘗試和探索。
近日,興業銀行推出一款加載了公交應用功能的移動金融支付手環,開始探索金融“場景化”。此前,包括平安銀行、光大銀行等均已開始在金融場景化方面有所嘗試。
深圳地區一位互聯網金融業內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場景化服務是未來的方向,銀行肯定也會在這一領域有所布局。
“場景化”成金融服務方向
過去一年,雖然以余額寶為代表的“寶寶類”理財產品收益率不斷下行,但規模依然可觀,這種最早依托電商購物場景而興起的碎片式理財已經越來越受大眾歡迎。而螞蟻金服此前公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雙十一”全天,支付寶移動支付交易筆數達到1.97億筆,同比增長336%。此前,騰訊方面公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12月31日當天,微信紅包收發量高達23.1億次。
種種跡象表明,在“互聯網+”的時代,金融與生活、社交的聯系越來越緊密,金融服務的場景化也漸漸成為了業內討論的焦點。
此前,有互聯網金融分析師表示,互聯網理財和生活場景融合度越來越高,包括日常消費、大額消費等。而未來在移動支付領域中,核心競爭力體現之一就是支付公司對消費場景的把握,以及如何利用消費場景將支付、營銷和金融等融入其中,并將交易更快速、高效地完成。
在過去一段時間,在金融場景化方面吸引大家眼球的仍然是互聯網企業,比如微信和支付寶在線下的布局,經過2015年的大規模擴張,目前眾多的超市、便利店或者商場都可以使用微信或支付寶完成支付。
值得注意的是,銀行業人士也感覺到了這一變化。華南地區一位股份行電子銀行部門人士此前表示,金融場景化已經是大勢所趨,銀行的技術和服務也必須得跟上才具有競爭力。
一位國有大行基層支行行長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現在的客戶對物理距離的敏感度越來越強,以前坐半個小時車去辦理業務都能接受,如今一旦超過3公里就不愿意去了。以前的服務方式是銀行開在那里讓別人來,但現在的趨勢是,客戶在哪里有需求,銀行就得去到哪里。
傳統銀行紛紛試水
如今,銀行業也開始嘗試在金融場景化方面進行布局。
近日,興業銀行宣布和深圳通推出國內第一款加載公交應用功能的移動金融支付手環,手環上加載了公交卡應用,可以搭乘深圳公交地鐵。同時,這款手環還可以在全國帶有“閃付(QuickPass)”標識的機具上消費支付,包括商場、地鐵、便利店等。
興業銀行副行長陳錦光表示,“互聯網+”的金融模式更多依托衣、食、住、行等生活場景應運而生,堅持以賬戶為支付基礎、以產品為創新亮點、以場景為獲客渠道、以服務為核心體驗,讓金融“場景化”,才能吸引和留住客戶。
實際上,興業銀行并不是唯一一家探索場景化金融的銀行。2015年中,平安銀行與去哪兒網在北京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通過平安橙子(直通銀行)與去哪兒網平臺進行產品和服務對接,為去哪兒網用戶提供余額理財、貸款業務、特色服務接入及聯合推廣等金融產品和服務,希望通過“互聯網金融+旅游”模式,構建場景化金融,讓旅行資金與理財服務實現無縫銜接。
平安銀行副行長蔡麗鳳在簽約儀式上表示,隨著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社交媒體的發展,客戶的生活習慣和消費需求日益碎片化,專業服務機構正在努力構筑場景化的服務幫助客戶整合需求。
前述深圳地區互聯網金融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銀行的種種動作也是為了增加客戶的粘性,適應互聯網行業發展。而且,雖然諸如手環不能做到非常大規模的覆蓋,但“這只是場景之一,任何可以增加賬戶粘性的措施銀行都會考慮。”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