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打新股2016有新規 滬深各十萬市值效率最高(附深度解讀)

每日經濟新聞 2015-12-31 19:52:07

證監會趕在12月30日公布了《關于修改〈證券發行與承銷管理辦法〉的決定》,那么,新股究竟要怎么打?配多少市值合適?打新中簽率又會有怎樣的變化?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黃小聰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隨著新一輪IPO重啟,打新成了資本市場冬天里的一把火,而從2016年1月1日起,新股發行將按照新的制度執行,證監會趕在12月31日公布了《關于修改〈證券發行與承銷管理辦法〉的決定》,其中最大的變化無疑就是,打新不需要提前打款凍結資金,而是在中簽后才進行繳款,這對于散戶而言,絕對是實打實的利好。

那么,究竟要怎么打?配多少市值合適?打新中簽率又會有怎樣的變化?《每日經濟新聞》.火山財富(微信號:huoshan5188)記者通過分析兩市不同市值的投資者,分區間進行估算,試圖為您找到最有效率的打新方式。

申購小盤股讓散戶和機構機會均等

回顧此前的打新規則,雖然一樣需要配置市值,但散戶往往面臨著一個難題,那就是當倉位很高,而股票卻都被套的情況下,只能看著新股干瞪眼。而隨著新規實施,散戶的“雙手”得到最大程度的解放,打新不再受股票是否被套的束縛,也無需面臨資金凍結的煩惱,直接根據市值配售申購新股,一旦中簽,再進行繳款,真正做到打新、買股兩不誤。

數據顯示,2015年6月初25家公司集中發行時,凍結資金峰值最高為5.69萬億元,如取消預繳款,則投資者僅需繳納申購資金414億元。明顯可以看出,取消預繳款可大幅減少新股發行中投資需要動用的資金數量。

此外,另一大利好就是,發行數量低于2000萬股的新股,如無老股轉讓,則全部通過網上發行。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以來,截至2015年11月30日,已發行上市的317家企業中,31%的企業新股發行數量在2000萬股以下,平均籌資額為2.7億元,也就是說,如果根據最新規定,那么意味著將有近三分之一的新股不再通過網下詢價,而對于網上打新來說,配售比例將由原來的90%提升至100%。

而這也同時意味著,2000萬以下的新股發行,公募打新基金不再具備網下配售的優勢,散戶終于有了可以跟機構平起平坐的機會。以2000萬股的發行數量為例,單張身份證申購上限在千分之一,也就是2萬股,而頂格申購所需要配置的市值在20萬元,這將使得對應市場市值在20萬元以上的投資者大幅受益,雖然整體中簽率會有所下降,但是中簽概率和機構均等,這時候顯然沒必要通過打新基金參與,因為一旦中簽,單只個股所獲得收益將遠遠超過打新基金。

滬深各10萬市值利用率最高

那么怎么打才最有效率呢?新規之后,對于資金有限的投資者而言,其實最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是持股打新,因此最大的風險就是持股市值下跌,所以如果能制定出一個最優的市值比例,也就是性價比最高的方案,對于充分享受打新帶來的福利顯得尤為必要。

按照打新規則,投資者必須持有一定數量非限售股份的投資者才能參與網上申購。具體來說,就是T-2日(含)前20個交易日日均必須至少持有1萬元非限售A股市值才可申購新股,上海、深圳分開單獨計算;上海每持有1萬元市值可申購1000股,深圳每持有5000元市值可申購500股。

值得注意的是,單身份證申購上限為網上發行額的0.1%,按照最新規定,發行數量在2000萬股(含)以下且無老股轉讓計劃,采用直接定價方式,全部向網上投資者發行。

中登公司公布的11月份的賬戶數據

《每日經濟新聞》.火山財富(微信號:huoshan5188)記者根據上述不同的市值結構,細分多個市值區間來進行詳細分析。

一、滬深市值配置各1萬-5萬元

此時滬深新股可申購股數在1000股-5000股,其中滬市為1000整數倍,深市為500整數倍。這個區間的市值配置最適合申購發行量在1000萬股以下以及2000萬-3000萬的個股,之所以說適合2000萬-3000萬這個發行區間的個股,是因為一般網上發行比例在30%-40%,如按照40%比例計算的話,則網上發行數量應在800萬股-1200萬股,從這點上看,跟發行數量在1000萬股以下的個股意義相近。

此外,新股的實際申購上限為網上發行額的0.1%,不過即使出現網上有效申購超過網下150倍,并觸發網下回撥網上,但這個申購上限依然按回撥前的網上發行額計算。比如此前發行的恒通股份,發行數量3000萬股,網上發行1200萬股,但由于網下回撥網上,使得最終網上發行數量為2700萬股,而申購上限仍為1.2萬股。

因此,假設滬深各配置5萬市值,除非是滬深都出現發行數量在500萬股以下的個股,不然5萬的市值配比,不會出現任何浪費的情況。

二、滬深市值配置各5萬-10萬

此時滬深新股可申購股數在5000股-1萬股,這個區間的市值配置適合申購發行量在5000萬股以下的個股,其中發行數量在2000萬股以內的新股,按新規改成全部網上發行,那么,按2000萬股計算的話,單張身份證的申購上限在2萬股,10萬的市值配置基本上可以做到不低于50%的利用率,而對于發行數量在1000萬以下的可以完全實現頂格申購,當然最好的選擇就是發行數量在1000萬前后的新股,這樣既不浪費市值,也可以基本實現頂格申購。

此外,發行數量在3000萬股-5000萬股的新股,按照40%的網上發行比例計算的話,那么網上發行數量應該在1200萬股-2000萬股,對應的申購上限在1.2萬股-2萬股,此時10萬的市值利用率也能做到不低于50%。

三、滬深市值配置各10萬-20萬

此時滬深新股可申購股數在1萬股-2萬股,這個區間的市值配置基本上可以完全覆蓋發行數量在5000萬股以內的新股。但此時要想做到市值不浪費,則必須盡可能選擇發行數量接近2000萬股或是接近5000萬股的個股,只有這樣,才能在做到頂格申購的同時,市值利用效率最高。

假設市值配置20萬元,如果選擇的新股發行數量越是小于2000萬股,則市值利用效率越低,比如打800萬股發行數量的新股,則市值利用效率就只有40%;同理,打新3000萬股發行量的新股,按40%的網上發行數量,則頂格申購也僅用到1.2萬股的額度,明顯也是浪費。

四、滬深市值配置各20萬-30萬

此時滬深新股可申購股數在2萬股-3萬股,這個區間的市值配置則是基本可以覆蓋發行數量在8000萬股以內的新股,比如按8000萬股計算,網上發行比例按40%,則發行數量在3200萬股,申購上限在3.2萬股,對于市值配置在30萬元的投資者而言,此時是最有效率的市值利用,而只要低于這個發行股數,也同樣存在遞減效應。

值得注意的是,從今年截至11月30日發行的192家新股來看,發行數量在5000萬股以上的也僅有43家,滬深各配置20萬市值,其實已經基本可以覆蓋接近80%的新股;而發行數量在8000萬股以上的僅有14家,也就是說,滬深各配置30萬市值,基本上可以頂格申購90%以上的新股。

五、滬深市值配置各30萬-50萬

此時滬深新股可申購股數在3萬股-5萬股,這個區間的市值配置則是基本可以覆蓋發行數量在1.3億股以內的新股,比如按1.3億股計算,網上發行比例按40%,則發行數量在5200萬股,申購上限在5.2萬股,對于市值配置在50萬元的投資者而言,就是屬于最優的市值利用,而只要低于這個發行股數,依然存在遞減效應。

值得關注的是,從今年截至11月30日發行的192家新股來看,發行數量在1.3億股以上的僅有7家,也就是說,滬深各配置50萬市值,基本上可以頂格申購95%以上的新股。

中簽率最低或破萬分之一

另據數據顯示,2015年截至11月30日之前發行的192只新股,網上投資者中簽率平均為0.53%、網下投資者獲配比例平均為0.22%。而新規之后,普遍預期中簽率將明顯下降,那么,這個下降幅度多大呢?記者同樣根據自然人投資者的持有市值結構以及發行數量,估算新股的中簽率如下。(由于機構投資者1萬市值以上的僅有6萬戶左右,遠不及自然人投資者數量,因此暫不考慮)

以發行數量為1000萬股為例,假設無老股轉讓,全部采用網上發行,那么單張身份證的申購上限為1萬股,頂格申購所需配比的市值為10萬元。因此,對應(上海或深圳)市場的股票市值高于10萬元的投資者均可以頂格申購,如果按上海和深圳1:1均衡配置的話,相當于總市值在20萬以上的投資者才能真正實現頂格申購。

從11月底持有市值的投資者人數來看,市值在50萬以上的自然人投資者有317萬戶,頂格申購數量在317億股。

再看市值在10萬-50萬的投資者,其中20萬以上的也可頂格申購,這部分投資者按比例均分的話,20-50萬的占四分之三,也就是說,這部分投資者頂格申購數量在1萬股*1056萬戶*0.75=792億股;而10萬-20萬市值區間的投資者,取中間市值15萬,分上海、深圳各配置7.5萬,平均每戶可申購約0.8萬股,相當于總申購數量在0.8萬股*1056萬戶*0.25=211億股。

再來看市值在1萬-10萬的投資者,取中間值6萬計算的話,此時兩市如果兩市各配置3萬,那么平均每戶可打新3000股,根據自然人投資者數量2446萬戶,估算申購數量在734億股。

從上可以估算出,累計申購申購數量為2054億股,對于發行數量為1000萬股的新股來說,中簽率就大概在0.0049%,當然如果1萬-10萬市值的投資者中,低位數的占比較大,意味著可申購的數量較少,那么有可能中簽率會高一些。

同理,可以得出發行數量在2000萬股-10億股區間內的中簽率,如圖表所示。此外,記者根據整體的中簽率情況以及預估漲幅,估算出新股大致的收益率,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收益率是根據全部的中簽率進行估算,對大資金來說可能更有參考價值,畢竟持有1萬股市值的中簽者,其收益率和1000萬市值中簽者的收益率是存在非常大差異。

編輯:吳永久 審核:譚婧  終審:李凱

最新精彩報道,用手機微信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快速關注“火山財富”。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隨著新一輪IPO重啟,打新成了資本市場冬天里的一把火,而從2016年1月1日起,新股發行將按照新的制度執行,證監會趕在12月31日公布了《關于修改〈證券發行與承銷管理辦法〉的決定》,其中最大的變化無疑就是,打新不需要提前打款凍結資金,而是在中簽后才進行繳款,這對于散戶而言,絕對是實打實的利好。 那么,究竟要怎么打?配多少市值合適?打新中簽率又會有怎樣的變化?《每日經濟新聞》.火山財富(微信號:huoshan5188)記者通過分析兩市不同市值的投資者,分區間進行估算,試圖為您找到最有效率的打新方式。 申購小盤股讓散戶和機構機會均等 回顧此前的打新規則,雖然一樣需要配置市值,但散戶往往面臨著一個難題,那就是當倉位很高,而股票卻都被套的情況下,只能看著新股干瞪眼。而隨著新規實施,散戶的“雙手”得到最大程度的解放,打新不再受股票是否被套的束縛,也無需面臨資金凍結的煩惱,直接根據市值配售申購新股,一旦中簽,再進行繳款,真正做到打新、買股兩不誤。 數據顯示,2015年6月初25家公司集中發行時,凍結資金峰值最高為5.69萬億元,如取消預繳款,則投資者僅需繳納申購資金414億元。明顯可以看出,取消預繳款可大幅減少新股發行中投資需要動用的資金數量。 此外,另一大利好就是,發行數量低于2000萬股的新股,如無老股轉讓,則全部通過網上發行。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以來,截至2015年11月30日,已發行上市的317家企業中,31%的企業新股發行數量在2000萬股以下,平均籌資額為2.7億元,也就是說,如果根據最新規定,那么意味著將有近三分之一的新股不再通過網下詢價,而對于網上打新來說,配售比例將由原來的90%提升至100%。 而這也同時意味著,2000萬以下的新股發行,公募打新基金不再具備網下配售的優勢,散戶終于有了可以跟機構平起平坐的機會。以2000萬股的發行數量為例,單張身份證申購上限在千分之一,也就是2萬股,而頂格申購所需要配置的市值在20萬元,這將使得對應市場市值在20萬元以上的投資者大幅受益,雖然整體中簽率會有所下降,但是中簽概率和機構均等,這時候顯然沒必要通過打新基金參與,因為一旦中簽,單只個股所獲得收益將遠遠超過打新基金。 滬深各10萬市值利用率最高 那么怎么打才最有效率呢?新規之后,對于資金有限的投資者而言,其實最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是持股打新,因此最大的風險就是持股市值下跌,所以如果能制定出一個最優的市值比例,也就是性價比最高的方案,對于充分享受打新帶來的福利顯得尤為必要。 按照打新規則,投資者必須持有一定數量非限售股份的投資者才能參與網上申購。具體來說,就是T-2日(含)前20個交易日日均必須至少持有1萬元非限售A股市值才可申購新股,上海、深圳分開單獨計算;上海每持有1萬元市值可申購1000股,深圳每持有5000元市值可申購500股。 值得注意的是,單身份證申購上限為網上發行額的0.1%,按照最新規定,發行數量在2000萬股(含)以下且無老股轉讓計劃,采用直接定價方式,全部向網上投資者發行。 中登公司公布的11月份的賬戶數據 《每日經濟新聞》.火山財富(微信號:huoshan5188)記者根據上述不同的市值結構,細分多個市值區間來進行詳細分析。 一、滬深市值配置各1萬-5萬元 此時滬深新股可申購股數在1000股-5000股,其中滬市為1000整數倍,深市為500整數倍。這個區間的市值配置最適合申購發行量在1000萬股以下以及2000萬-3000萬的個股,之所以說適合2000萬-3000萬這個發行區間的個股,是因為一般網上發行比例在30%-40%,如按照40%比例計算的話,則網上發行數量應在800萬股-1200萬股,從這點上看,跟發行數量在1000萬股以下的個股意義相近。 此外,新股的實際申購上限為網上發行額的0.1%,不過即使出現網上有效申購超過網下150倍,并觸發網下回撥網上,但這個申購上限依然按回撥前的網上發行額計算。比如此前發行的恒通股份,發行數量3000萬股,網上發行1200萬股,但由于網下回撥網上,使得最終網上發行數量為2700萬股,而申購上限仍為1.2萬股。 因此,假設滬深各配置5萬市值,除非是滬深都出現發行數量在500萬股以下的個股,不然5萬的市值配比,不會出現任何浪費的情況。 二、滬深市值配置各5萬-10萬 此時滬深新股可申購股數在5000股-1萬股,這個區間的市值配置適合申購發行量在5000萬股以下的個股,其中發行數量在2000萬股以內的新股,按新規改成全部網上發行,那么,按2000萬股計算的話,單張身份證的申購上限在2萬股,10萬的市值配置基本上可以做到不低于50%的利用率,而對于發行數量在1000萬以下的可以完全實現頂格申購,當然最好的選擇就是發行數量在1000萬前后的新股,這樣既不浪費市值,也可以基本實現頂格申購。 此外,發行數量在3000萬股-5000萬股的新股,按照40%的網上發行比例計算的話,那么網上發行數量應該在1200萬股-2000萬股,對應的申購上限在1.2萬股-2萬股,此時10萬的市值利用率也能做到不低于50%。 三、滬深市值配置各10萬-20萬 此時滬深新股可申購股數在1萬股-2萬股,這個區間的市值配置基本上可以完全覆蓋發行數量在5000萬股以內的新股。但此時要想做到市值不浪費,則必須盡可能選擇發行數量接近2000萬股或是接近5000萬股的個股,只有這樣,才能在做到頂格申購的同時,市值利用效率最高。 假設市值配置20萬元,如果選擇的新股發行數量越是小于2000萬股,則市值利用效率越低,比如打800萬股發行數量的新股,則市值利用效率就只有40%;同理,打新3000萬股發行量的新股,按40%的網上發行數量,則頂格申購也僅用到1.2萬股的額度,明顯也是浪費。 四、滬深市值配置各20萬-30萬 此時滬深新股可申購股數在2萬股-3萬股,這個區間的市值配置則是基本可以覆蓋發行數量在8000萬股以內的新股,比如按8000萬股計算,網上發行比例按40%,則發行數量在3200萬股,申購上限在3.2萬股,對于市值配置在30萬元的投資者而言,此時是最有效率的市值利用,而只要低于這個發行股數,也同樣存在遞減效應。 值得注意的是,從今年截至11月30日發行的192家新股來看,發行數量在5000萬股以上的也僅有43家,滬深各配置20萬市值,其實已經基本可以覆蓋接近80%的新股;而發行數量在8000萬股以上的僅有14家,也就是說,滬深各配置30萬市值,基本上可以頂格申購90%以上的新股。 五、滬深市值配置各30萬-50萬 此時滬深新股可申購股數在3萬股-5萬股,這個區間的市值配置則是基本可以覆蓋發行數量在1.3億股以內的新股,比如按1.3億股計算,網上發行比例按40%,則發行數量在5200萬股,申購上限在5.2萬股,對于市值配置在50萬元的投資者而言,就是屬于最優的市值利用,而只要低于這個發行股數,依然存在遞減效應。 值得關注的是,從今年截至11月30日發行的192家新股來看,發行數量在1.3億股以上的僅有7家,也就是說,滬深各配置50萬市值,基本上可以頂格申購95%以上的新股。 中簽率最低或破萬分之一 另據數據顯示,2015年截至11月30日之前發行的192只新股,網上投資者中簽率平均為0.53%、網下投資者獲配比例平均為0.22%。而新規之后,普遍預期中簽率將明顯下降,那么,這個下降幅度多大呢?記者同樣根據自然人投資者的持有市值結構以及發行數量,估算新股的中簽率如下。(由于機構投資者1萬市值以上的僅有6萬戶左右,遠不及自然人投資者數量,因此暫不考慮) 以發行數量為1000萬股為例,假設無老股轉讓,全部采用網上發行,那么單張身份證的申購上限為1萬股,頂格申購所需配比的市值為10萬元。因此,對應(上海或深圳)市場的股票市值高于10萬元的投資者均可以頂格申購,如果按上海和深圳1:1均衡配置的話,相當于總市值在20萬以上的投資者才能真正實現頂格申購。 從11月底持有市值的投資者人數來看,市值在50萬以上的自然人投資者有317萬戶,頂格申購數量在317億股。 再看市值在10萬-50萬的投資者,其中20萬以上的也可頂格申購,這部分投資者按比例均分的話,20-50萬的占四分之三,也就是說,這部分投資者頂格申購數量在1萬股*1056萬戶*0.75=792億股;而10萬-20萬市值區間的投資者,取中間市值15萬,分上海、深圳各配置7.5萬,平均每戶可申購約0.8萬股,相當于總申購數量在0.8萬股*1056萬戶*0.25=211億股。 再來看市值在1萬-10萬的投資者,取中間值6萬計算的話,此時兩市如果兩市各配置3萬,那么平均每戶可打新3000股,根據自然人投資者數量2446萬戶,估算申購數量在734億股。 從上可以估算出,累計申購申購數量為2054億股,對于發行數量為1000萬股的新股來說,中簽率就大概在0.0049%,當然如果1萬-10萬市值的投資者中,低位數的占比較大,意味著可申購的數量較少,那么有可能中簽率會高一些。 同理,可以得出發行數量在2000萬股-10億股區間內的中簽率,如圖表所示。此外,記者根據整體的中簽率情況以及預估漲幅,估算出新股大致的收益率,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收益率是根據全部的中簽率進行估算,對大資金來說可能更有參考價值,畢竟持有1萬股市值的中簽者,其收益率和1000萬市值中簽者的收益率是存在非常大差異。 編輯:吳永久審核:譚婧終審:李凱 最新精彩報道,用手機微信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快速關注“火山財富”。
新股 證監會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