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09-08 00:37:22
此次定量評審中包含實施進度等八條細化內容,而且在評審標準中尤其是在項目實施方案的合理性上著墨最多。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胡健
每經記者 胡健
8月31日,財政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示范項目督導會在呼和浩特召開。會議通報了全國首批PPP示范項目進展情況,交流了示范項目實施的先進經驗,研究了示范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動員部署了第二批示范項目工作。
今年6月25日,財政部發布《關于進一步做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示范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市嚴格篩選上報適宜采用PPP模式的第二批備選示范項目。
按目前進展看,示范項目名單即將公布,《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此次項目篩選和審查更為嚴格,定量評審中包含實施進度等八條細化內容,而且在評審標準中尤其是在項目實施方案的合理性上著墨最多。
第二批示范項目篩選標準和流程更加規范和嚴格,此前財政部通知已經明確,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期限原則上不低于10年。對采用建設-移交(BT)方式的項目,通過保底承諾、回購安排等方式進行變相融資的項目,財政部將不予受理。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還獲悉,財政部為第二批示范項目篩選專門擬定了一套標準,在其中的“定量評審”中包含八大項內容,比如項目材料的規范性、項目采用PPP模式的適用性以及項目的示范推廣價值等。
而其中著墨最多的是項目實施方案的合理性。一位觀察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第一批示范項目主要依靠專家評審,標準也不完全,這導致個別項目遲遲難以開工,更無從談起示范作用,因此合理性就被特別看重。
記者注意到在項目實施方案合理性上又包含交易結構、財務測算等六項內容,并都附有詳細說明。
比如在全生命周期整合一項上,標準為項目需求是否長期穩定,是否能夠實現對項目設計、融資、建設、運營、維護、移交等全生命周期的有機整合,而在回報機制一項中則主要考量項目回報機制是否合理,是否設置合理的按績效付費或超額收益分享機制。
廣發證券研報統計,6-8月以來,各地PPP項目推出呈明顯加速狀態,累計總投資額超過4.6萬億元。進入8月份以來,先后有11省市公布PPP推介項目,總投資超過1.39萬億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