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27 00:35:12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鄭步春
每經記者 鄭步春
本周三A股在劇烈震蕩后收盤下跌。上證綜指跌1.27%至2927.29點,波動區間從2850點至3092點。深主板、中小板、創業板三綜指分別跌3.05%、3.10%、4.33%。滬指跌幅小是因銀行、保險板塊強勢。
早盤股指小幅高開,說明投資者是將“雙降”當成利好的,要不然就憑前一天的慘跌之勢,慣性大幅低開應難免。然而高開后的股指并沒能撐住,砸至2850點,其后大金融板塊爆發,股指逆轉暴漲,然而午后拋壓沉重異常,護盤行動又告失敗。
尾市打壓股指有兩大主力軍,在主板方面主要是券商股,該板塊上午還漲得較好,但最后半小時大單倉皇出逃。在中小創方面,主要是樂視網、東方財富、恒生電子、同花順、安碩信息等上半年的大牛股集體狂跌。
目前的盤面已越來越令人擔心,因杠桿類資金己可能又面臨強平威脅。兩天前筆者曾測算,兩融能扛五跌停,上周個股跌幅應超過兩個跌停,本周一與本周二又是兩個跌停,故周三便是防守的最后底線。
在周二晚間,以往慣常于周末出臺的降準與降息突然宣布,難道這純屬碰巧?至少筆者不這么看。
當前的市場顯然己有系統性風險,唯有強大外力或驚天利好才能扭轉。以昨盤面看,即便股指一度大漲4%時,仍有許多個股封死跌停。這樣的盤面已無道理可言,也無從測算,多數分析手法已失效。
有些投資者或拿經濟說事,對這點筆者不完全認可。以往大牛市未必對應著經濟向好,大熊市也常常對應著經濟大好。筆者認為,左右A股最本源的動能是流動性,所以“去杠桿”對其十分致命。其他的下跌因素雖然也有些,但其中多數只是導火索或借口。
操作方面,倉輕者可盯住兩融余額,若其進一步劇降,一般就可買股。對于倉重者來說,目前能做的是盡量調倉至動態上來看市盈率較低的個股。任何股災終有揭過的那天,當一切都結束后,持優質股者受損通常相對輕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