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公司

每經網首頁 > 公司 > 正文

內房股境內扎堆發債 回歸A股或沒那么快

每經網 2015-07-12 18:53:26

除了轟轟烈烈的境內發債熱潮,部分符合資格的內房股還尋求回歸A股上市之路。

每經編輯 區家彥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每經記者 區家彥

在年初佳兆業債務違約事件,以及美元加息預期的沖擊下,曾經為國內上市房企擔當主要融資渠道的海外債券市場熄火,境內公司債發行漸漸升溫。

近期恒大地產、富力地產、龍湖地產等H股公司紛紛回歸境內債券市場進行融資。《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由于境內評級機構對這些公司的評級遠高于境外,導致內房股的境內發債成本較海外大幅下降,像恒大的境內債成本比海外債幾乎低一半。

相對于債務融資,部分內房股回歸A股融資卻前途未卜。香港粵海證券投資銀行董事黃立沖向記者表示,由于A股已經暫緩IPO,即便未來恢復,發行速度也可能會放緩,對于像富力、萬達這種已經遞交申請的內房股而言,回歸A股之路再度蒙上陰影。

扎堆境內發債

在這輪回歸境內發債浪潮中,恒大無疑是最搶眼的內房股。6月10日,公司宣布獲得中國證監會批準發行境內債券,最高規模達200億元。6月18日,恒大成功發行首期50億元的境內債券,第二批150億元的境內債也在7月7日成功發行,這不僅創下內地民企在境內發債的單筆規模紀錄,恒大也成為首家成功在境內發債的紅籌地產公司。

自2010年國務院發布“10號文”以來,內地房地產企業融資一直受到限制,大量房企轉投海外市場尋求債務融資。直至2015年,受累于佳兆業債務違約事件以及美國QE退出影響,海外融資成本水漲船高,加上內地房地產融資大幅松綁,吸引越來越多在港上市的內地房企回歸境內尋求債務融資。除了恒大,龍湖地產、富力地產、時代地產也加入了境內發債的大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對于目前已成功發債的內房股而言,境內發債成本無一不較海外發債出現大幅下降。以恒大發行的首期5年期50億元境內債券為例,票面利率僅為5.38%,相對于公司在今年2月發行的10億美元5年期優先票據12%的票面利率,債務融資成本下降近55%。

“國內評級機構對大型內房股給予較高的信用評級,是他們境內發債成本明顯下降的重要原因”,一位長期關注恒大的基金經理告訴記者,海外債權人對國內房地產態度較為悲觀,他們對公司的負債狀況更為關注,高負債企業往往信用評級更低。但國內債權人對房地產的前景顯然相對樂觀,他們對大型內房股的經營狀況也更加熟悉,因此像恒大、龍湖這樣的龍頭企業在國內能獲得很高的信用評級。

黃立沖預計,隨著未來兩年海外債務進入償債高峰,預計接下來會有更多的內房股回歸境內發債,用低成本的境內債務替換高成本的海外債務,從而降低公司的利息支出。

回歸A股可能沒那么快

除了轟轟烈烈的境內發債熱潮,部分符合資格的內房股還尋求回歸A股上市之路。但隨著A股在最近一段時間出現大幅下跌,新股發行已經暫緩,這為部分內房股回歸A股的計劃蒙上了陰影。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富力地產與萬達商業已經明確啟動回歸A股的計劃,前者計劃發行不超過10.8億股A股,預計最高募資金額不超過350億元,后者則計劃發行3億股A股,預計籌集資金將不超過120億元。

“盡管近期A股市場重挫,但A股的大部分地產股相對于內房股仍享有較高的估值溢價,他們回歸的愿望還是強烈的”,中銀國際房地產分析師田世欣認為,對于像萬達這樣的龍頭企業而言,回歸A股除了能享受較高的估值,并拓展資本平臺融資渠道以外,也能提升公司在A股市場以及消費者心目中的形象。

但黃立沖認為,雖然IPO有可能在年內重新啟動,但速度也許不會太快。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記者區家彥 在年初佳兆業債務違約事件,以及美元加息預期的沖擊下,曾經為國內上市房企擔當主要融資渠道的海外債券市場熄火,境內公司債發行漸漸升溫。 近期恒大地產、富力地產、龍湖地產等H股公司紛紛回歸境內債券市場進行融資。《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由于境內評級機構對這些公司的評級遠高于境外,導致內房股的境內發債成本較海外大幅下降,像恒大的境內債成本比海外債幾乎低一半。 相對于債務融資,部分內房股回歸A股融資卻前途未卜。香港粵海證券投資銀行董事黃立沖向記者表示,由于A股已經暫緩IPO,即便未來恢復,發行速度也可能會放緩,對于像富力、萬達這種已經遞交申請的內房股而言,回歸A股之路再度蒙上陰影。 扎堆境內發債 在這輪回歸境內發債浪潮中,恒大無疑是最搶眼的內房股。6月10日,公司宣布獲得中國證監會批準發行境內債券,最高規模達200億元。6月18日,恒大成功發行首期50億元的境內債券,第二批150億元的境內債也在7月7日成功發行,這不僅創下內地民企在境內發債的單筆規模紀錄,恒大也成為首家成功在境內發債的紅籌地產公司。 自2010年國務院發布“10號文”以來,內地房地產企業融資一直受到限制,大量房企轉投海外市場尋求債務融資。直至2015年,受累于佳兆業債務違約事件以及美國QE退出影響,海外融資成本水漲船高,加上內地房地產融資大幅松綁,吸引越來越多在港上市的內地房企回歸境內尋求債務融資。除了恒大,龍湖地產、富力地產、時代地產也加入了境內發債的大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對于目前已成功發債的內房股而言,境內發債成本無一不較海外發債出現大幅下降。以恒大發行的首期5年期50億元境內債券為例,票面利率僅為5.38%,相對于公司在今年2月發行的10億美元5年期優先票據12%的票面利率,債務融資成本下降近55%。 “國內評級機構對大型內房股給予較高的信用評級,是他們境內發債成本明顯下降的重要原因”,一位長期關注恒大的基金經理告訴記者,海外債權人對國內房地產態度較為悲觀,他們對公司的負債狀況更為關注,高負債企業往往信用評級更低。但國內債權人對房地產的前景顯然相對樂觀,他們對大型內房股的經營狀況也更加熟悉,因此像恒大、龍湖這樣的龍頭企業在國內能獲得很高的信用評級。 黃立沖預計,隨著未來兩年海外債務進入償債高峰,預計接下來會有更多的內房股回歸境內發債,用低成本的境內債務替換高成本的海外債務,從而降低公司的利息支出。 回歸A股可能沒那么快 除了轟轟烈烈的境內發債熱潮,部分符合資格的內房股還尋求回歸A股上市之路。但隨著A股在最近一段時間出現大幅下跌,新股發行已經暫緩,這為部分內房股回歸A股的計劃蒙上了陰影。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富力地產與萬達商業已經明確啟動回歸A股的計劃,前者計劃發行不超過10.8億股A股,預計最高募資金額不超過350億元,后者則計劃發行3億股A股,預計籌集資金將不超過120億元。 “盡管近期A股市場重挫,但A股的大部分地產股相對于內房股仍享有較高的估值溢價,他們回歸的愿望還是強烈的”,中銀國際房地產分析師田世欣認為,對于像萬達這樣的龍頭企業而言,回歸A股除了能享受較高的估值,并拓展資本平臺融資渠道以外,也能提升公司在A股市場以及消費者心目中的形象。 但黃立沖認為,雖然IPO有可能在年內重新啟動,但速度也許不會太快。
內房股 公司債 回歸A股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