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熱公司

每經網首頁 > 熱公司 > 正文

同濟堂借殼啤酒花前夕 新增了十幾家機構股東

2015-04-09 01:22:37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謝振宇 發自成都    

◎每經記者 謝振宇 發自成都

停牌達半年的啤酒花(600090,SH),于去年底披露重組對象為同濟堂醫藥有限公司(下稱同濟堂),但詳細預案至今仍未出爐。

根據規劃,啤酒花賣掉烏蘇啤酒資產給嘉士伯,重組同濟堂醫藥,變身為醫藥公司。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底至今,同濟堂的股權結構不斷變化,多家PE投資機構突擊入股,其股東迅速增加至目前的19名,其中有11家投資機構新進入。

近來,圍繞同濟堂的增資暗戰接近尾聲后,其大股東減持,原第三大股東Indo-China Investors已經退出。在股權騰挪背后,一位證券律師分析表示,重組關鍵期,多家機構突擊入股,不排除存在利益輸送的可能。

對于同濟堂來說,或能借上市改變近年發展受困藥店零售的現狀。安邦咨詢醫藥行業分析師邊晨光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近幾年,藥店連鎖行業利潤趨薄,且缺乏有效的盈利模式,更迫切需要借助資本的力量來謀求自身的發展。

PE突擊入股

自去年9月8日起,啤酒花停牌至今,其重組同濟堂的詳細預案仍未出爐。

據披露,啤酒花本次資產重組的框架是,公司擬向實際控制人嘉士伯啤酒廠有限公司或其指定的境內關聯方出售新疆烏蘇啤酒有限公司全部股權等資產;公司擬以發行股份方式購買湖北同濟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等股東持有的同濟堂醫藥100%股權。

啤酒巨頭嘉士伯為何要賣啤酒花?“一方面,若賣殼,從盈利能力等角度考量,有了更大的自由度;另一方面,可能嘉士伯想通過賣殼置換出啤酒資產,從而更加專注啤酒業務。”中國食品商務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曾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啤酒花停牌的這幾月,關于重組標的同濟堂的股權變動也在火熱進行。據公告簡要最新披露,同濟堂為中外合作企業,注冊資本5623.92萬美元,主營業務為藥品、醫療器械等產品的批發和零售業務。

今年1月以來,同濟堂不斷發起融資。去年12月的公告顯示,同濟堂共有九名股東,其中大股東同濟堂投資的持股比例為59.46%,二股東、三股東持股比例分別是16.07%和16.06%,其余六名股東均是PE背景。

今年2月14日披露,股東數目變成了13名,新面孔包括深圳盛世建金(有限合伙)持股8.3333%等。到了3月10日,其股東數為15名,新疆盛世信金等公司新進入。

3月底至今的公告中,同濟堂的股東變成了19名,原第三大股東Indo-China Investors退出。

在4月8日的公告中,啤酒花表示,標的資產同濟堂醫藥的增資工作已完成商務審批、工商變更等手續,并且增資資金已全部到位。2015年3月,同濟堂醫藥原股東Indo-China Investors由于基金臨近到期,通過股權轉讓的方式實現了退出,本次股權轉讓涉及的商務審批、工商變更等手續已完成。

值得注意的是,同濟堂的大股東同濟堂投資目前持股比例也已降為47.57%。而Indo-China Investors還是其公司成立之初的創始投資機構之一。

對于同濟堂的股權變化,外界有分析指出,隨著并購重組持續活躍,一些質量較好的企業在被收購或借殼上市之前,往往會進行新一輪融資,一方面為企業自身“增重”,有助于資產評估增值,也不排除部分企業為相關利益方輸送利益的可能。

破連鎖藥店發展之困

昨日,有長期關注證券方面的資深律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在上市公司重組期這一敏感時間點,標的公司股權頻繁變化,涉及減持、新股東進來,不排除利益輸送的可能。

重組的細則方案目前尚未出爐,同濟堂醫藥的資產情況如何,也尚需進一步揭曉。

同濟堂醫藥的重要資產為全國數千家的連鎖藥店。有資料顯示,早在2005年底,同濟堂連鎖藥店就達3425家,居全國連鎖藥店第二;連鎖銷售收入14.5億元,居全國第三。

伴隨同濟堂發展的,還有欲登陸資本市場的上市夢。在幾年前的宣傳資料中,同濟堂還聲稱,“2010年末前登陸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實現其股票在海外上市交易。”

如今,借殼啤酒花,同濟堂距離上市夢更進了一步。在邊晨光看來,上市將有助于同濟堂破解當前國內藥店連鎖共同面臨的一些困局。“作為國內醫藥連鎖企業之一,同濟堂醫藥更專注于零售方面。但近年來,藥店連鎖企業整體日子并不好過。一是因為此前些年遍及全國的價格戰,競爭激烈已使得行業利潤趨薄;同時連鎖藥店也缺乏有效的盈利模式,整體情況不太好。”邊晨光指出。

國內的醫療改革政策,并沒有更多明顯利好,卻給行業帶來一些壓力。“新醫改強調建立社區醫療機構,其會承擔一部分賣藥的功能,這對零售藥店來說會帶來一定沖擊。”邊晨光說,新醫改方案沒有對連鎖藥店的更多明顯利好政策出爐。對于同濟堂來說,也需要更多資金的投入,來支持自身企業的長遠發展。

為進一步了解詳情,昨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曾聯系啤酒花方面,但其董秘辦人士在電話中告知,董秘已出差。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記者謝振宇發自成都 停牌達半年的啤酒花(600090,SH),于去年底披露重組對象為同濟堂醫藥有限公司(下稱同濟堂),但詳細預案至今仍未出爐。 根據規劃,啤酒花賣掉烏蘇啤酒資產給嘉士伯,重組同濟堂醫藥,變身為醫藥公司。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底至今,同濟堂的股權結構不斷變化,多家PE投資機構突擊入股,其股東迅速增加至目前的19名,其中有11家投資機構新進入。 近來,圍繞同濟堂的增資暗戰接近尾聲后,其大股東減持,原第三大股東Indo-ChinaInvestors已經退出。在股權騰挪背后,一位證券律師分析表示,重組關鍵期,多家機構突擊入股,不排除存在利益輸送的可能。 對于同濟堂來說,或能借上市改變近年發展受困藥店零售的現狀。安邦咨詢醫藥行業分析師邊晨光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近幾年,藥店連鎖行業利潤趨薄,且缺乏有效的盈利模式,更迫切需要借助資本的力量來謀求自身的發展。 PE突擊入股 自去年9月8日起,啤酒花停牌至今,其重組同濟堂的詳細預案仍未出爐。 據披露,啤酒花本次資產重組的框架是,公司擬向實際控制人嘉士伯啤酒廠有限公司或其指定的境內關聯方出售新疆烏蘇啤酒有限公司全部股權等資產;公司擬以發行股份方式購買湖北同濟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等股東持有的同濟堂醫藥100%股權。 啤酒巨頭嘉士伯為何要賣啤酒花?“一方面,若賣殼,從盈利能力等角度考量,有了更大的自由度;另一方面,可能嘉士伯想通過賣殼置換出啤酒資產,從而更加專注啤酒業務。”中國食品商務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曾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啤酒花停牌的這幾月,關于重組標的同濟堂的股權變動也在火熱進行。據公告簡要最新披露,同濟堂為中外合作企業,注冊資本5623.92萬美元,主營業務為藥品、醫療器械等產品的批發和零售業務。 今年1月以來,同濟堂不斷發起融資。去年12月的公告顯示,同濟堂共有九名股東,其中大股東同濟堂投資的持股比例為59.46%,二股東、三股東持股比例分別是16.07%和16.06%,其余六名股東均是PE背景。 今年2月14日披露,股東數目變成了13名,新面孔包括深圳盛世建金(有限合伙)持股8.3333%等。到了3月10日,其股東數為15名,新疆盛世信金等公司新進入。 3月底至今的公告中,同濟堂的股東變成了19名,原第三大股東Indo-ChinaInvestors退出。 在4月8日的公告中,啤酒花表示,標的資產同濟堂醫藥的增資工作已完成商務審批、工商變更等手續,并且增資資金已全部到位。2015年3月,同濟堂醫藥原股東Indo-ChinaInvestors由于基金臨近到期,通過股權轉讓的方式實現了退出,本次股權轉讓涉及的商務審批、工商變更等手續已完成。 值得注意的是,同濟堂的大股東同濟堂投資目前持股比例也已降為47.57%。而Indo-ChinaInvestors還是其公司成立之初的創始投資機構之一。 對于同濟堂的股權變化,外界有分析指出,隨著并購重組持續活躍,一些質量較好的企業在被收購或借殼上市之前,往往會進行新一輪融資,一方面為企業自身“增重”,有助于資產評估增值,也不排除部分企業為相關利益方輸送利益的可能。 破連鎖藥店發展之困 昨日,有長期關注證券方面的資深律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在上市公司重組期這一敏感時間點,標的公司股權頻繁變化,涉及減持、新股東進來,不排除利益輸送的可能。 重組的細則方案目前尚未出爐,同濟堂醫藥的資產情況如何,也尚需進一步揭曉。 同濟堂醫藥的重要資產為全國數千家的連鎖藥店。有資料顯示,早在2005年底,同濟堂連鎖藥店就達3425家,居全國連鎖藥店第二;連鎖銷售收入14.5億元,居全國第三。 伴隨同濟堂發展的,還有欲登陸資本市場的上市夢。在幾年前的宣傳資料中,同濟堂還聲稱,“2010年末前登陸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實現其股票在海外上市交易。” 如今,借殼啤酒花,同濟堂距離上市夢更進了一步。在邊晨光看來,上市將有助于同濟堂破解當前國內藥店連鎖共同面臨的一些困局。“作為國內醫藥連鎖企業之一,同濟堂醫藥更專注于零售方面。但近年來,藥店連鎖企業整體日子并不好過。一是因為此前些年遍及全國的價格戰,競爭激烈已使得行業利潤趨薄;同時連鎖藥店也缺乏有效的盈利模式,整體情況不太好。”邊晨光指出。 國內的醫療改革政策,并沒有更多明顯利好,卻給行業帶來一些壓力。“新醫改強調建立社區醫療機構,其會承擔一部分賣藥的功能,這對零售藥店來說會帶來一定沖擊。”邊晨光說,新醫改方案沒有對連鎖藥店的更多明顯利好政策出爐。對于同濟堂來說,也需要更多資金的投入,來支持自身企業的長遠發展。 為進一步了解詳情,昨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曾聯系啤酒花方面,但其董秘辦人士在電話中告知,董秘已出差。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