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5-03-20 09:31:36
迫切想要轉型的攀枝花將44戶工業企業納入市政府重點支持企業“紅名單”,擇優支持82個項目對其給予“要素傾斜”。
每經編輯 江然 吳林靜
每經記者 江然 實習記者 吳林靜 發自成都
宏觀經濟下行,資源型城市亟待轉型。
昨日(3月19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攀枝花金融生態建設暨銀政企合作座談會”上獲悉,迫切想要轉型的攀枝花將44戶工業企業納入市政府重點支持企業“紅名單”,擇優支持82個項目對其給予“要素傾斜”。
近年來,受制于國際環境擠壓以及國內產能過剩的雙重壓力,攀枝花工業下滑嚴重。攀枝花市長張剡昨日多次強調,該市工業處于“保命兼顧瘦身”的狀態,穩增長、調結構、促發展迫在眉睫。企業對資金的渴求不言而喻。
“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增強金融的生態意識顯得格外重要。”四川省副省長甘霖昨日對攀枝花探索金融生態建設的意識表示認可。他強調,銀政企是一種合作形式,其實本質上更是一種共生關系。政府承擔著終期風險、銀行承擔著中期風險、企業承擔短期風險,在銀政企相互作用的金融生態圈中,再粗的鏈條,只要其中一個環節斷了,整個鏈條就斷了。
“紅名單”出爐為穩增長
經濟增速換擋已成趨勢。第二產業占比七成以上的攀枝花,更是早早地感受到壓力,在宏觀形勢趨緊下,經濟指標持續下行。
“工業品價格大幅下降,企業虧損面擴大。”談及該市經濟發展面臨的主要困難時,攀枝花常務副市長于會文直言,“一年多來,國際鐵礦石價格已由2014年1月的138美元/噸,下跌到前幾天的58美元/噸,同比下降58%,已真正低于大白菜價格;攀枝花大宗商品中鐵精礦、球團礦等價格都出現大幅下滑。與此同時,企業的融資、電價、運輸等經營成本一直較高,企業難以維持,生產經營非常困難。”
攀枝花市長張剡亦坦誠相告,“保命兼顧瘦身,輸血兼顧造血”是該市企業正在經歷的嚴峻形勢。
正是在此情況下,攀枝花市政府將44戶工業企業納入了重點支持企業“紅名單”和82個擇優支持項目,對其實行動態管理,定期發布以及要素傾斜。并根據“上榜”企業的項目建設和生產經營狀況,按照“一企一策”、分類指導的原則,制定了每個企業的幫扶重點及措施。
據于會文昨日介紹,44戶“紅名單”企業和82個擇優支持項目均是支撐全市產業發展、穩住增長、保證就業、增加稅源、維護穩定和城市轉型優中選優的重點企業和較大項目,其中,基礎設施建設項目11個,工業項目59個,服務業項目10個,農業項目2個,投資總額432.44億元,融資需求資金154.31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紅名單”上攀鋼集團有限公司、攀枝花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等企業均在列。
攀枝花經信委副主任羅慶寬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紅名單優先推工業企業,并非對特色農業、服務業不重視,而是基于多重考慮,“一是工業之于攀枝花太重要,首先要穩增長;二是攀枝花特色農業一直保持較為穩定的增速,前景光明;三是服務業發展不充分,一定程度上也因實體經濟下滑而起。”
率先試水“過橋貸款”
實際上,在經濟轉型升級一事上,攀枝花一直具有強烈的緊迫感且十分積極,并早已提出打造“中國釩鈦之都、中國陽光花城、四川南向開放門戶”的目標和定位。除了“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攀枝花還在積極爭取“國家康養產業發展試驗區”落戶,在聯合銀政企探索金融生態環境的打造上,也在不停嘗試。
截至2014年末,攀枝花存貸比達82.3%,居全省第一位。2014年全市共發生的民間投資理財類公司涉嫌非法集資案件,攀枝花只有3起,金融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值得注意的是,銀企互信合作與攀枝花政府自近來實施的“過橋貸”分不開,這也是攀枝花政府率先“吃螃蟹”的舉動之一。2012年以來,攀枝花市設立了1億元的企業應急轉貸專項資金。截至2014年底,應急轉貸專項資金已發放230筆,累計周轉金額30.4億元,95戶企業獲得應急幫助。
寒冬之下,企業對資金的渴求不言自喻。于會文昨日亦直言,大部分企業都在保命經營,急需各金融機構雪中送炭,幫助其渡過難關,熬過攀枝花百年不遇的嚴冬。
而此次祭出新招“紅名單”,其中重要部分就包括:貨幣政策釋放資金、信貸調整資金、金融創新資金等優先投向“紅名單”企業;銀行機構調整信貸結構收回的資金和貸款規模對“紅名單”企業優先支持,運用轉貸、續貸等方式滿足企業融資需求。
在羅慶寬看來,“紅名單”機制的設立,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平臺作用,“向金融機構精準傳達了政府的思路,也起到‘定心丸’的作用。”
不過,于會文亦提到,攀枝花目前存在工業結構不優、附加值低,競爭能力不強的情況。以前更多提“發展共享”,現在更要“風險共擔,轉型共推”,甘霖也強調,企業在盡量降低不合理成本的同時,生產高附加值產品,這是唯一的出路。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