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重慶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楊慶育:菱形經濟圈四城市存在互補關系

2015-03-12 01:01:46

重慶市原發改委主任、重慶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楊慶育認為,“菱形經濟圈將在‘一帶一路’中扮演重要角色,并建議爭取讓‘菱形經濟圈’進入到國家層面的大戰略。”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金微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金微 發自北京

兩會期間,成都市提出的“菱形經濟圈”引發兩會代表委員熱議,重慶、西安、昆明三地市長也首度通過本報作出回應。但是,菱形經濟圈未來如何規劃,四地如何更好實現區域協同發展?

為此,3月11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專訪了重慶市原發改委主任、重慶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楊慶育。他認為,“菱形經濟圈將在‘一帶一路’中扮演重要角色,并建議爭取讓‘菱形經濟圈’進入到國家層面的大戰略。”

將形成西部最大城市帶

NBD:您如何看成都提出的菱形經濟圈?

楊慶育:我過去在發改委工作,一直在做這方面的研究。對于成都提出的菱形經濟圈,從專家的角度,我整體上比較同意。總理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拓展區域發展的新空間,談了三個支撐帶和四個板塊,要把全國當作一盤棋,在區域上協調發展。三個支撐帶是國內、國外開放的新格局,這里核心要義是最大可能地實現空間區域的協調,實現資源的最優化配置。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資源利用的最大化和區域的最大發展,而菱形經濟圈無疑符合這點。

NBD:您如何看四個城市,他們能否實現互補?

楊慶育:成都、重慶、西安、昆明這四個城市基本代表了西部城市的先進水平,無論經濟、科技還是教育和文化,還有大型企業、旅游資源基本都聚集在這四個城市里,他們代表了西部的先進生產力。

四個城市之間存在互補的關系,雖然有的城市隔得比較遠。比如西安和昆明有兩千多公里,但互補性較強。成都的電子航空及消費城市的特點比較突出,重慶歷史上是重工業城市,現在先進制造業電子產業發展較快,西安的教育科技比較強,昆明在新材料和旅游方面比較突出。這些城市在產業上都存在著互補的關系,可以作為大的經濟圈進行培育,他們本身就存在內在的相互吸引力。

NBD:這個四城市在“一帶一路”方面有什么優勢?

楊慶育:從區域經濟來講,重慶是長江經濟帶的上游,西安是歷史上絲綢之路上重要的結點城市,四個城市形成的菱形經濟區域,朝東進太平洋,往南是印度洋,往西是大西洋。云南是我國向南開放的橋頭堡,云南在絲綢之路經濟帶上扮演了很好的角色。

作為長江中上游的發達地區,菱形經濟圈的地位非常突出,而且這四個城市在西部有決定性的作用,他們在地理位置上全部靠近中部,在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中有排頭兵的意義。

NBD:這四個城市是否會形成菱形城市群或城市帶?

楊慶育:目前國家已出臺了新型城鎮化規劃,規劃期從2014年到2020年,明確提到的城市群也包含這四個城市,而且它們已形成了西部城市的聚集點。我認為,從中長期來看,“菱形經濟圈”可以逐漸演變成西部最大的城市帶。世界上也有這樣的先例,像美國加拿大所形成的城市群規模達兩三萬平方公里。長遠來看,這個菱形經濟圈形成西部最大的城市帶是毫無疑問的。

四城應該形成合力

NBD:您認為菱形經濟圈如何解決互聯互通的問題?交通的互聯性如何?

楊慶育:目前在整個西部來看,四個城市基本形成了聯系最為密切的交通網絡,成渝、成昆、還有成都到西安、西安到重慶、重慶到昆明等已形成交通網,有些是在建的,有些還在規劃。但可以說西部交通最密集的交通網絡骨架已經形成,并初步形成菱形交通網。

交通是經濟圈基本的條件,從目前具備的條件來看,這個圈意義非常大,四個城市未來會在國家的“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中部要往一帶或一路走,尤其是往一帶走,必須要經過長江到達重慶、四川再到達新疆;從新疆往歐洲方向走,朝南邊到昆明進入東南亞地區,到印度洋。“菱形經濟圈”的提出,對這些城市的發展現狀、發展潛力都十分有意義。

NBD:這四個城市在菱形圈中需要注意什么?

楊育慶:這四個城市有互補的關系,在菱形經濟經濟圈中,要形成內陸連片開發的態勢來吸引全球的資源。

NBD:菱形經濟圈當前最需要做哪些工作?

楊慶育:爭取將菱形經濟圈納入到國家的大戰略,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如何向國家發改委、住建部等部門提出這個概念,讓他們認識到這個經濟圈的意義,同時能進入到國家層面的大戰略。

爭取將這個經濟圈融入到“一帶一路”里,這符合國家明確的方向。去年4月總理召開長江經濟帶的專門會議,部署西部地區港口道路的建設,這些都有利于菱形經濟圈向東發展。

這四個城市應盡快向有關部門建議,并形成合力。同時,四個城市應該打開通道,包括交通物流網絡的通道,為菱形經濟圈的發展奠定一個流動的基礎。在條件適當的情況下,形成貿易往來的無障礙化,四個城市要聯系起來,不要形成貿易的壁壘。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