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牛市巨震下的陽光私募眾生相

2015-01-12 01:08:01

在2015年迎來發展春天的私募們,面對這一激動人心的行情,又在做些什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日拜訪了數十家私募人士,選取了頗有特點的5家私募為讀者描繪了一幅滬指3000點之上的私募眾生相。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牟璇    

每經記者 牟璇

2014年下半年以來,A股走出了氣勢如虹的大牛市,在藍籌股的推動下,指數大幅暴漲,并在上周五,滬指盤中一度沖上3400點。這樣的暴漲行情,自然帶熱了整個市場情緒。那么,在2015年迎來發展春天的私募們,面對這一激動人心的行情,又在做些什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日拜訪了數十家私募人士,選取了頗有特點的5家私募為讀者描繪了一幅滬指3000點之上的私募眾生相。

私募甲:牛市號角響 擴規模發產品/

在牛市呼嘯而來時,有一群中小型私募正“腳不沾地”地忙著發新產品,私募甲就是其中典型。當記者在2014年底去拜訪時,他正為發新產品的事忙得不可開交,在與其碰面的前半個小時里,他幾乎電話不離手,相識多年記者還是第一次看到他如此繁忙。

找資金、發產品,成為3000點牛市到來時,私募們最忙的主題。“投資者對股市財富增值的熱情高漲,相較于公募基金死板的操作,私募基金靈活多變的操作風格和日趨增大的影響力使得很多資金把目光投向私募。因此,正逢牛市開頭,市場指數還不高,投資者又極為感興趣時趁機擴充規模。”一位私募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私募甲當然不例外。相較于那些明星基金經理,其散戶出身,沒有耀眼的光環,更沒有多年在知名機構打拼的經驗,再加上小型私募團隊的人員配備也較簡陋,沒有更多能力去找銀行開拓客戶,因此目前私募甲的產品只有2億元。

而私募甲當初成立私募時正是滬指5000多點高位,此后大盤便開啟了漫漫熊途。由于發行產品時點不好,私募甲操作的兩只產品一度業績非常糟糕,幾乎到達清盤線,在這種情況下私募甲更不可能擴大規模。

就這樣煎熬了幾年,幸得2013年創業板大牛市,私募甲抓住了這一時機并及時調整了操作風格,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業績排名一舉沖進年度前列。不過,剛剛從低迷中走出來,加之小型私募大多不受渠道重視,信托通道費也很高,要通過信托渠道發產品并讓陌生客戶接受還是很困難。

直到2014年,市場逐漸火熱,再加上私募發行產品成本大大降低,私募甲萌發了繼續發產品的想法。2014年上半年,私募甲就找專業團隊重新建設了公司網站。在3000點牛市到來后,場外資金入場的心情迫切,開始有客戶主動找上門,但公司中幾乎無營銷人員,私募甲又組建了營銷團隊,負責后臺客戶溝通。

為了宣傳和快速打響知名度,私募甲還奔走于各個大大小小的論壇,一改往常的低調作風。

私募甲對記者說,“最近市場好了,客戶好多都主動找上門了,我之前覺得發產品要謹慎,但是現在這個市場,我不發產品,客戶馬上就給了別人,所以我正在緊急籌備發行產品,好多客戶看著指數天天漲,產品還沒發出來非常著急。”

私募乙:閉門反思 熬夜定策略/

2014年四季度大盤藍籌股的驚天逆轉,讓A股成功走牛,此前風光無限的小盤股則哀鴻遍野,也導致私募過去堅持數年且頗有成效的公司價值型投資幾乎失靈,真正在這輪牛市中賺取豐厚利潤的私募少之又少。

私募乙就是其中一員。牛市啟動時,他以為只是曇花一現,直到滬指浩浩蕩蕩站穩3000點,他才意識到“計劃必須趕上變化”,需要及時調整策略。

“我從來都是做價值型企業,集中在新興產業的小市值股票,一直以來都順風順水,每年的收益也不錯,2014年三季度結束時本打算穩著這個收益就等著過年了,結果最后一個月幾乎翻船,2014年利潤回吐一大半,這年底了還要給客戶解釋,真是一個頭兩個大。”私募乙抱怨道。

“之前倉位幾乎都在小盤股,結果市場快得完全出乎想象,已經脫離了技術面和基本面。11月到12月初時,我們想再等等,說不定市場風向一會就吹回成長類股票了,但我們看錯了。所以12月我們也調整了一些倉位來參與大盤股,但又不敢買漲得太多的券商、保險、‘一帶一路’等個股,因而退而求其次布局了部分二、三線藍籌,不過這些股票也基本沒漲,導致現在局面很尷尬。”

私募乙在萬分焦慮和疑惑中度過了2014年,新年伊始,在經過大量研究包括和私募圈的朋友幾番探討后,私募乙認為,必須調整戰略了。

新年假期剛過,私募乙就召集公司投研團隊開會,探討如何應對3000點以上的牛市——原來堅守成長的操作風格是否要完全轉換?一旦轉換,是積極追高藍籌股龍頭,還是堅持投資二線藍籌股?

面對種種難題,私募乙左右為難。此后,私募乙熬了數夜就3000點以上行情的走向、特征、幾個方向的考慮進行研究,寫成了近8萬字的策略報告。

私募乙的左右為難,另一私募也深有感觸。他表示,12月底滬指站上3000點,但手中產品的凈值還有所下滑,趕忙找公司研究團隊商量對策,商量出的結果是雖然行情看不懂但需要調整倉位,于是被迫換了一些藍籌股,也參與了大盤藍籌的操作。由于一線藍籌已漲到一定位置,中途波動巨大,剛買進去就挨了跌停,直到現在還處于微微浮虧的情況,而為了配置大盤股還無奈地在幾乎不盈利的狀態下賣了小盤股,導致兩頭受傷。

私募丙:不當銀行行長 搭團隊成立私募/

近年來私募的生存環境已出現明顯好轉,規模也日益壯大,吸引力和影響力逐日提升。不少從未從事過資產管理的人也試圖進入私募圈,而很多私募公司的研究員也想自立門戶。

私募丙2014年還是一家地區銀行的副行長,2015年就已辭職成為私募管理人,這種從銀行業跨界到私募行業的現象在從前非常罕見。

然而,與其他私募管理人不同,一方面,有著10多年的銀行從業經歷的私募丙,積累了豐富的客戶資源和人脈關系;另一方面,私募丙雖不是投資人士,但在投資圈人緣不錯,從投行、券商分析師,到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和上市公司,他都有接觸,再加上前些年自己做股票收益還不錯,所以他對市場有諸多期待。

而牛市一來,他身邊的朋友也都躍躍欲試,紛紛想趕上這輪牛市進入市場,但很多朋友苦于不懂投資,也不愿將錢交給公募基金,更不敢貿然將資金投給不熟悉的私募,因此,私募丙萌生出做私募的想法。

眾所周知,一般是公募基金經理、券商資管或自營等相關行業人士轉做私募較多,因為很多私募管理人同時兼任投資總監等角色,必須具備足夠豐富的投資經驗,扎實的研究功底,負責多只私募產品的操作。但私募丙在資本市場既無專業的投資經驗,又無系統的投資訓練,能否把這家私募做好得到客戶認可并非易事。

因此,私募丙多方找尋投資人才,招聘研究員,也找到投資總監作為合伙人,搭建了一個專業投研團隊。

私募丙說:“陽光私募行業未來前景非常光明,并且會得到越來越多的普通人的認可,不再是從前野蠻生長的狀態,現在行情也好,不差愿意投錢的客戶。我的投研團隊都是業內的精英人士,我希望利用我的資源,加上他們的專業,做好這家私募公司。”

除了私募丙這樣的圈外人士,私募行業內的研究員、基金經理等最近也躍躍欲試希望單飛。一位上海地區的私募人士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最近私募公司內部的人事變動也很大,很多資深的研究員或基金經理要么跳槽要么單干了,都知道當下不缺錢,A股又剛剛啟動,正是大家熱血沸騰、摩拳擦掌的時候,所以公募、私募中,但凡有點能力的都想法多多。

私募丁:不關注行業 專找策略分析師取經/

“行業路演的信息就暫時別給我接進來了,我基本都不去參加了,如果有策略分析師的路演和電話會議記得提前告訴我。”私募丁向秘書交代道。

看來牛市來了,行業分析師反而失寵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最近私募參加路演,都很少去聽行業分析師的報告了,而更多的是去參加策略分析師的路演。

“我們幾家關系較好的私募有時會組織一些活動,邀請一些研究員來做路演,大家共同學習和了解行業和公司的一些動向,之前我們都是邀請互聯網、醫療這些行業的研究員,但現在更多邀請的是策略研究員,比如說我想買煤炭股,但不用去參考煤炭行業研究員對行業的判斷,因為煤炭行業已經比較透明并且正處于一個比較糟糕的發展階段,沒太多研究價值。而策略研究員的意見會比較好,畢竟現在的市場就是看宏觀和策略來把握行情是最好的。”私募丁說。

私募丁的投資以市場“選美”為宗旨,在牛市剛啟動就果斷調整倉位,選擇了一些低估值的一線藍籌股,2014年收益不錯。私募丁認為,作為一個投資人,研究公司固然重要,但研究市場同樣重要。目前市場明顯是大盤股的天下,因此,對于上市公司所在的行業分析,他更愿意了解策略分析師對市場、對行業的判斷和評價。

私募丁說,“其實,很多私募對從前的投資風格做了一些調整,最明顯的現象就是出去調研上市公司的大大減少了,緊密跟蹤個股的情況也越來越少。不出去調研上市公司是因為調研的這些成長型公司即使業績再好、成長性再優異也沒啥用,因為市場不買賬,股價照樣跌。我們明顯感覺到現在行業分析師組織的調研參與人數減少了,反而策略分析師被頻頻邀請參加聚會和路演,幾大券商的策略分析師最近都很忙,不但要寫報告、要路演,還要發微信。”

與此同時,多位私募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明確表示,自己暫時沒有去公司調研,一方面,市場一天一個變化,幾乎不太有時間出去;另一方面,愿意接受調研的大部分還是小盤股,但這些公司目前不是熱點,并且監管層現在對“坐莊”行為查得很嚴。

一位深圳的私募人士向記者表示,頻繁時他一個月要去7、8家上市公司調研,幾乎每周都在出差。現在研究員出去的少了,成長型上市公司股價都在調整,也不太高興接受調研,現在最關注的就是一些大型會議,可以結識各個行業的人脈,以及券商策略會,可以去聽一下券商對全年行業的把握,除了這些會議,其他的都比較少去了。

私募戊:客戶反薦牛股電話催買券商銀行/

“前幾年大盤不漲的時候,我們能夠把產品收益率做到每年10%~20%,客戶都非常滿意,畢竟在熊市中,沒虧錢還在賺錢。但最近市場好起來,他們反而特別焦慮,好多客戶每天都打電話來問凈值情況,問買了哪些股票,還催促我們趕緊買券商股。”近日,私募戊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牛市買公募,熊市買私募。”這句話似乎不無道理。在市場單邊上漲的牛市行情中,研發力量的強弱并不能決定產品的業績,反而是公募基金這種以配置份額的操作方式,在牛市中大盤股一片向好的背景下,容易取得較好收益。而私募基金大多數謹慎并且追求絕對收益,在市場上漲后反而不敢繼續追逐龍頭股,容易錯失牛市。

因此,在股市一片歡騰聲時,錯失行情的私募基金將面對客戶驟然增大的壓力。“很多客戶其實也是私下很好的朋友,他們信任我們,將資金投給我們,其實大部分私募最開始起家的時候都是這樣的。在熊市的時候,他們很理解的,看著周圍很多散戶朋友虧錢,他們認為把錢放在我們這里是很安全的。但最近所有新聞媒體都在議論牛市,好多休息多年的股民又重新進入股市,這樣的情況下,客戶把錢放在我們這里就變得焦慮起來。”私募戊說。

不僅如此,私募戊還提及了他一位私募朋友的客戶,由于這位客戶是自己也在做股票,沒想到自己賺得高高興興,反而由專業私募管理的資金收益率卻差勁。現在這位客戶是一天一個電話,讓私募管理人買入券商、銀行等強勢股,不顧及風險。該客戶還把自己的研究分析和自認為的熱點公司發到私募郵箱,讓私募管理人擇機而入,不要再錯過大好行情。

另外,即使是跟上了行情趨勢的私募,也面臨著客戶的壓力。一位11月底就調倉到大盤股的私募表示,“盡管我們近一個月收益不錯,但也有客戶不滿意。一些客戶都開始考慮贖回后自己操作了,他們認為我們不如他們靈活,看來謹慎操作已經不適合現在的行情了。”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