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4-12-22 08:55:24
12月20日,廈門首個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正式揭牌,并產生了跨境電商出口第一單——在廈門海關監管下,首批5000件包含著箱包、油畫、玩具等物品的郵包從這里通關過檢,分赴巴西、美國和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李婷 發自廈門
每經記者 李婷 發自廈門
12月20日,廈門首個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正式揭牌,并產生了跨境電商出口第一單——在廈門海關監管下,首批5000件包含著箱包、油畫、玩具等物品的郵包從這里通關過檢,分赴巴西、美國和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
據介紹,廈門跨境電商產業園區由象嶼保稅區管委會投資建設,園區總建筑面積近10萬平方米,規劃分二期建設:一期約5萬平方米,對現有象嶼工業廠房進行改造升級,形成海關監管場所和海關、國檢等聯檢服務單位:二期辦公大樓將于明年開工建設,將作為電商及相關企業進駐的辦公場所。該園區境系按照以兩岸貿易中心總部及象嶼保稅區監管倉庫、寨上廈華廠房為載體,形成商務辦公、保稅及非保稅電商物流倉庫“三位一體”功能齊全的跨境電商園區進行規劃。
廈門商務局信息顯示,廈門將建設以海運快遞為核心的兩岸快速物流通道、發展跨境電子商務服務試點城市、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張周平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廈門需結合自身特色,尤其是在對臺貿易方面,應該考慮如何將更多的臺灣企業、臺灣商品通關跨境電商這一模式吸引過來,和廈門的跨境電商產業園找到更好的切合點。
象嶼股份(600057,SH)控股股東廈門象嶼集團將通過與臺灣吉時航運、關貿網路、新竹物流以及順豐快遞等企業合作,構建基于海運快遞航路的跨境電商干線運輸通路,推動廈門成為兩岸電商貨物、快件包裹、郵件、私人物品等民生消費品的物流樞紐。
受大環境影響,今年以來廈門外貿進出口增長乏力,興建跨境電商產業園則成為廈門為外貿注入新機遇的創新。
不過,盡管各地紛紛加入跨境電商產業園建設大軍,然而目前仍處于探路階段。張周平認為,每個城市都在結合自身特點做不同路徑的探索,但總的來說模式都大同小異,至于哪種模式最便捷不好說,唯一的衡量標準無非是如何才能更有效的通關,同時保證商品的品質。對于各地產業園而言,最大的難點在于,不是單純把企業聚集吸引過來,還要看到底能夠提供給企業怎樣的服務,如何幫助企業在跨境電商業務方面掘金。
根據廈門象嶼跨境電商業務相關負責人的解釋,以前出口電商大多通過郵政EMS小包走郵路通關,采用的是少量、多批次的作業模式,無法實現退稅,海運快運監管中心啟用后,出口企業可以進行匯總并申報退稅。
不過,跨境進口業務究竟能夠節省多少稅收等成本,鑒于目前廈門還未正式展開進口業務,上述負責人表示,跨境進口直郵的第一票預計在春節前后可以實現,可以肯定的是海淘商品將更加便宜。
據悉,企業做跨境電商進口業務的一大動力來自行郵稅政策,這個綜合稅負跟原先一般貿易進口的關稅+增值稅+消費稅相比,通常有30%的優惠幅度,免下來的都是凈利潤。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