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25 01:04:48
每經編輯 每經實習記者 劉燦邦 發自北京
每經實習記者 劉燦邦 發自北京
11月19日,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航工業)旗下上市公司中航黑豹(600760,SH)和中航重機(600765,SH)午間雙雙臨時停牌,對于停牌原因,兩家公司在公告中僅表示 “公司正在籌劃重大事項”。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原中航工業第一、第二集團合并為中航工業初期,中航工業就提出了專業化整合、資本化運作的思路。此次兩家公司的停牌,再一次使中航工業的資本化運作路徑浮出水面。
中航黑豹此前是做中航工業旗下專用車業務的整合平臺,而專用車是中航工業四大非航空產業之一;中航重機目前的業務包括鍛鑄造、液壓、新能源,該公司則定位為高端裝備制造業的頂級供應商。
中航黑豹業績承壓/
2009年中航工業重組東安黑豹時,東安黑豹主營業務為微型和輕型貨車系列產品的制造和銷售,而中航工業通過將專用汽車及其零部件制造業務的資產注入,成功入主東安黑豹,并在之后將其更名為中航黑豹。目前,中航黑豹大股東為金城集團有限公司,持股15.97%,第二大股東為中航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持股4.88%。
中航工業重組東安黑豹時,試圖通過資產注入提高盈利性,但從中航黑豹這幾年的業績表現來看,并不盡如人意。2011年公司虧損1.97億元;2012年虧損3600余萬元;2013年公司實現微利1768萬元。截至今年前三季度,公司依然虧損8662萬元。
金城集團網站顯示,金城集團旗下目前仍包括摩托車業務、電動車業務以及軌道交通設備業務等。如果中航黑豹作為中航工業旗下專用車業務的整合平臺的目標不變的話,未來這些資產很有可能將裝入上市公司。
其實,早在2011年中航黑豹就宣布重組,根據當時的重組思路,擬采取定向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方式,購買海外營銷、摩托車及發動機制造、汽車零部件制造、專用車及其他資產、股權。但最后因停牌期間,重組方與標的公司其他外方股東未能就該重組的外方股權轉移事宜取得一致意見,此次重組擱淺。
相較于中航黑豹的停牌原因是由于“重大事項”,中航重機在停牌公告中明確表示,本次擬披露事項不屬于包括重大資產重組、發行股份、上市公司收購等在內的重大事項。
中航重機業務包括鍛造、液壓、新能源三大主業,以及增材制造、戰略金屬回收再生和智能裝備三大新興業務。
興業證券一份研報認為,在需求牽引下,以航空鍛造為核心主業的中航重機,需要在鍛造能力的“量”與“質”上實現突破。一旦實現鍛造能力的突破,公司鍛造業務規模有望再上一個臺階。
中航工業資產整合/
細數中航工業歷來的資產整合,都逃不出“專業化整合、資本化運作”的大方向,而這正是中航工業董事長林左鳴為中航工業提出的目標,也即下屬各版塊整體上市。
就目前中航工業各版塊的劃分可以發現,中航工業各版塊上市公司分為飛機整機制造、核心發動機及其相關零部件、外圍零部件及未來可能與航空有關的上市公司。
其中飛機整機制造中涉及的上市公司包括中航飛機、哈飛股份和洪都航空,如果未來成飛集成重組方案通過,也將加入這一隊伍;核心發動機及其相關零部件則包括航空動力、中航動控、成發科技和中航重機,這幾家公司在具體分工上有所區別;外圍零部件則包括中航電子、中航光電和中航電測3家;而貴航股份及*ST三鑫則屬于未來可能與航空有關的板塊。
今年6月,中航電子發布公告稱,中航工業擬將持有的中航航空電子系統有限責任公司100%股權委托給公司管理。縱觀中航工業的運作案例,托管往往意味著被托管的企業在未來的某一時刻將被注入上市公司,而這也將實現中航工業航電系統的整體上市。
可以參照的是,中航機電曾托管中航工業下屬18家企業,而就在本月,仍處于停牌狀態的中航機電發布了重組方案,稱將收購中航工業旗下4家企業,這4家企業正好是當初托管的企業。
“肯定有注入預期。”一位行業分析師向記者表示,未來托管企業將在適當時機注入上市公司,“但問題是剩下的那些企業是否有資格注入,就是說盈利能力能否比上市公司更好。”
事實上,中航工業加速資產證券化也有難言之隱,集團成立之初曾提出3~5年內使集團資產證券化率達到80%,但目前只完成55%。雖然這一數字在十大軍工集團居首,但是離當初的目標仍有一段距離。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