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20 01:21:28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鄭步春
每經記者 鄭步春
本周三A股漲跌互現,上證綜指收盤下跌0.22%至2450.99點,深證綜指收盤上漲0.69%至1347.36點,兩市成交大致與前一天持平。盤面看,互聯網板塊因消息面刺激而走勢較好,絕大多數受益于滬港通的股票繼續調整,只是跌速大為放緩。
滬港通相關消息繼續不利,因兩市的滬股通及港股通額度大量閑置,情況日甚一日。據周三消息,當天滬股通130億元額度有104億元未用,港股通的105億元還余103億元。
如果上述頹勢不能扭轉,滬港通實質上已陷入名存實亡的尷尬境地。
這樣的結局頗出人意料,筆者認為滬港通之所以會落到如此地步,應該與相關制度的改良落后相關。
在貨幣兌換方面,也許有關方面得設法讓兌換成本大為降低。貨幣兌換差價是提供兌換的中間商利潤,有時薄利多銷未必就是壞事,“點差”吃得太多嚇走了客戶只能導致雙輸格局。
在投資者準入方面,考慮到港股通只允許買入藍籌股,故投資者開戶門檻為50萬元就沒什么依據。假如港股通開戶門檻大幅降低,甚至不設資產下限,那么“南下”的資金量當稍有改善。
在交易成本方面,兩地似乎均有些降低的空間,不過這點可能特別適用于港股。據證監會前日介紹,投資港股得交6種費。相信許多內地投資者一聽就頭大,本能地就不想自尋煩惱,甚至可能懶得再去詳細了解這6種費的細節情況。
在交易制度方面,內地股市應有加快推出“T+0”的壓力。港股是相對成熟的市場,應該沒什么改變交易規則的壓力,但對于內地投資者來說,可能會對港股許多規則不太適應,如無漲跌停、面值多樣、最小跳價單位及最小交易手數不同等。
不過,無論上述規則如何改,短期內可能都難以改變“南下”資金弱于“北上”資金這一格局,因人民幣仍處于升值狀態。這樣的格局在長遠是有機會逆轉的,因人民幣不可能處于長期升值狀態。
未來滬港通題材有可能暫時邊緣化,其對A股影響也將弱化。嚴格說這種弱化本周一就已經開始,這幾天創業板等小票走勢頗強即是這種影響弱化在盤面上的體現。
A股暫時回歸原本走勢軌跡,其后市當主要取決于資金籌碼供求關系及經濟基本面情況。
在經濟基本面方面,目前宏觀經濟比較弱,但結構轉型已取得些成效,相關受益個股還有個長期表現過程。在資金籌碼方面,A股可能暫時得蓄勢迎接下周新股發行。
就短期表現看,由于周三尾市銀行股已展開些反彈,故大盤短期調整可能暫告一段落,今日A股走勢可能暫時較好,但本周五期指交割期又可能發生些不測震蕩。到了下周的前兩天,因新股將大量發行,大盤屆時還有些震蕩,其后便有望走好,除非年內新股發行速度顯著加快。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