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2014-10-23 19:32:47
中央對民航業發展“基本航空服務計劃”明確定位,正使低成本航空在我國進入市場大發展階段。低成本航空迅速成長,將成為我國民航業“新常態”發展的重要特征。
中國民航局副局長周來振23日表示,當前我國旅客差異化需求開始顯現。低成本航空的形成并非依靠行政力量,而是航空運輸市場發展的自然選擇。《國務院關于促進民航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實施“基本航空服務計劃”,以低票價作為核心特征的低成本航空是實現基本航空服務計劃的重要手段;《國務院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特別提到,支持低成本航空和旅游航空發展是促進旅游業發展的重要舉措。
記者從國際民用航空組織和中國民航局獲悉,周來振是在國際低成本航空運輸研討會上作此闡述的。由國際民用航空組織、中國民航局召開的這一會議,旨在研討全球及我國低成本航空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據統計,目前我國每人年均乘機僅0.25次,遠低于美國的2.4次。周來振說,我國經濟持續平穩增長、城鎮化戰略推進等,使低成本航空具有廣闊發展空間。發展低成本航空能夠調整和優化中國民航產業經濟結構,帶來經營理念革命,有效提升行業整體核心競爭力。低成本航空與傳統航空也在不斷實現經營模式的相互轉變與融合。
周來振指出,我國低成本航空發展還面臨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市場運行機制尚不完善,市場競爭空前激烈,低成本航空要獲得長足發展,尚需在思想觀念、體制機制、市場環境、管理水平等方面克服一些障礙和桎梏。特別是要依法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對不同所有制、不同運營模式的主體同等對待,為低成本與傳統航空共同發展營造寬松、開放、公平的市場環境,進一步推動簡政放權。
國際民用航空組織秘書長雷蒙·邦雅曼說,現代航空運輸是全球貿易的重要推動者,有力促進了世界各地經濟社會發展。低成本航空成為促進航空運輸增長的一個日益重要的因素。在美國,低成本航空公司提供30%以上的定期國內航班服務,歐洲這一數字接近40%;短短十年,東南亞航空運輸市場低成本航空份額上升到近60%。這反映了乘客對于廉價航空旅行日益增長的需求。今后各國低成本航空要面對的主要挑戰,包括安全和安保問題、高市場準入壁壘、有限的航班起降時刻資源和擁擠的航路、來自高速鐵路的競爭及潛在的市場容量等。
————————————————————---
更多精華內容敬請參閱每經投資寶微信公眾號(mjtzb2)每天推送股市前沿資訊、投資策略、題材發掘、干貨分享等,在公眾號搜索“mjtzb2”加關注即可。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