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四季度經濟能否觸底反彈

每日經濟新聞 2014-10-22 01:10:36

三季度7.3%的GDP增長率,創近6年來新低。那么,經濟能否實現一次絕地反擊、觸底反彈呢?

每經編輯 譚浩俊    

◎譚浩俊

10月21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最新經濟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41990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4%。其中,一季度同比增長7.4%,二季度同比增長7.5%,三季度同比增長7.3%。

7.3%的季度增長率,也創近6年來新低。受此影響,A股市場也出現了一定幅度的下跌,特別是深成指,下跌幅度達到1.19%,從而也使得近一段時間以來的反彈勢頭再次充滿了不確定性。

不過,相關媒體和專家似乎并沒有因為數據不佳而感到擔憂。相反,一些先行指標如出口、新增貸款增速、用電量等超預期表現,看到了經濟觸底反彈的希望。有專家明確表示,經濟已暫時告別了最壞時期。

第三季度是不是最壞時期,不大好說。但是,經濟還會不會繼續下探,第四季度的經濟增長率是否會比第三季度還差,倒不應當過于悲觀。至少,不應當比第三季度更差。比較樂觀的看法是,第四季度的經濟增長率,應當會略高于第三季度,且各項先行指標會繼續朝著好的方向發展。最壞的結果,就是繼續筑底,而不會繼續探底。

那么,經濟能否實現一次絕地反擊、觸底反彈呢?我們說,希望還是有的,但必須對政策作出適當調整與優化。特別在如何刺激生產性投資和消費方面,應當拿出更多的辦法和措施,以推動經濟盡快走出低迷狀態。

對中國經濟來說,雖然投資仍然是十分重要的方面,確保固定資產投資,仍然是保持經濟平穩增長無法回避的因素。尤其是生產性投資,更是眼前和長遠都必須重點依賴的方面。但是,如果沒有消費作支撐,沒有市場需求作保障,投資也就會迷失方向,投資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也會大大降低。

現在的問題是,消費者信心只是一個方面。按照中國經濟的現狀,僅有消費者的信心遠遠不夠。如果相關的政策措施跟不上,消費者剛剛建立起來的信心也會受挫,并重新退回到信心不足的狀態。

很顯然,現在的政策措施,更多的還是建立在如何消化“歷史問題”的基礎之上,總有一種前怕狼后怕虎的感覺。也就是說,無論是貨幣政策還是財政政策,都不敢輕舉妄動,都有點縮手縮腳。表現在貨幣政策上,過度使用的公開市場操作,明顯已經不適應經濟發展要求、不適應市場需求。因為從頻繁進行的公開市場操作來看,釋放的市場流動性,規模已經很大、數量很多。但是,對企業和投資者的信心影響卻并不明顯。原因就在于,這些手段都是小打小鬧,不具備威力和影響。也正因如此,從表面看,確實保持了政策的穩定性,實現了政策的平穩過渡。實質上,按照投放的資金總量,已經不是穩健的貨幣政策,而是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與其這樣,為什么不出臺降息、降準政策呢?

表現在財政政策上,問題主要出在關稅力度太小,除灑花露水式給小微企業免稅之外,其他實體經濟基本沒有享受到稅收政策的支持。而調整折舊政策,更多也都是對大企業有利,與中小企業關系不大。財政政策手段到底是不敢用還是作為具有殺傷力的備選手段,值得關注。如果能在經濟觸底反彈的關鍵時刻,上一上財政政策的藥方,或許會效果更加明顯。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在如何刺激消費方面,今年以來基本沒有采取過什么措施。從市場經濟的角度分析,這有其道理,但從經濟增長角度考慮,就顯得有點過于謹慎了。在消費問題上,政策應當有所表現,應當能夠對擴大市場需求起到促進作用,而不是當旁觀者。

總體上講,雖然第三季度的經濟數據不夠理想,但是,絕不要過于擔心,更不需要失望。種種跡象表明,中國經濟已經到了觸底反彈的時刻,經濟的最壞時刻確實已經過去,會不會重來,就看政策的把控及出發點了。對中國經濟來說,長遠發展要靠經濟結構調整與轉型,靠改革;短期來說則主要還是靠政策。如果政策的發力點選準了,不僅對眼前有利,對未來也相當有利。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